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gongkaoyczw Intro 职场/法律/时政 干货/有趣/实用 公务员眼里,很少有谁值得崇拜。 即便崇拜,也不可能是同事。 即便是同事,也绝不可能是同龄人。   但我绝对崇拜嘉哥。   6年前,我跟嘉哥同时进机关, 他人大,我政法, 他河南,我山东, 他其貌不扬,一脸痘痕。 我大学时也被女生评价过“猥琐”。 第一次去食堂, 就有老同志不怀好意看着我们嘀咕。 无论从哪方面看, 我们都在一条起跑线上。   一   入职第一周,局内培训。 人事处长亲自给我们讲第一堂课, 讲局史、讲业务沿革、讲当前工作概况。 我一直低着头记笔记,像大学一样。 嘉哥却微微歪着头,挑着眉, 眼神专注地盯着处长去听。 处长讲完,程序性地问一句, 有没有什么问题? 嘉哥举手说,处长您好, 我有三个问题。 处长很意外,我更意外。 因为,我压根不认为这时应该提问题。   我抱着自己的笔记, 边听他们讨论,边去找之前记录的要点, 最后看了看时间, 嘉哥围绕刚才讲的内容, 跟处长聊了四十分钟。   很久以后,这位处长对我们说, 在人事处十年,讲课讲了十年。 嘉哥是第一个真正提问的人。 这还不算什么, 嘉哥回去还根据提问讨论的情况, 写了一篇8000字的学习报告。 后来我才知道,这份报告里的很多表述, 都被用在了当年工作总结和新年度要点里。 我拿这事儿去质问嘉哥的时候, 他嘿嘿憨笑着说: 总之是我来写, 还是自己的东西用着顺手。   二   一次办会, 我和嘉哥被派到会务组, 又一起被扔到了报到接待组, 我们俩的工作很简单, 验证件、发材料、参会人签字。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无脑劳动, 下午3点钟一波高峰过去, 我粗略看看签到表,还剩十几个人, 大功告成不远了,拿出手机鼓捣起来。 嘉哥瞅着大堂门厅,不知在琢磨什么。   我正两手并用,敲着微信的时候, 嘉哥突然戳了我一下, 人一下子“弹”了起来, 我也赶忙抬头、起身, 原来局长带着几位处长已经到了跟前。 局长看我们两个新人在这练摊儿, 饶有兴致地问道,报到情况怎么样? 我赶忙答道,报告领导—— 应到107人,实到95人。 局长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是哪些地方的同志还没到?” ……我卡壳了,根本没想到领导会追问。 着急忙慌要去翻十多页的报到册。 只听旁边嘉哥不紧不慢地回答: “甘肃、江西、湖北、广西各1人, 江西、江苏各2人,海南3人,机关1人。” 局长点了点头,带着人查看会场去了。   我脑门上冒了一层汗。 看领导走远了,我有点酸溜溜地说, 嘉哥,你又露脸了。 嘉哥又露出了招牌式的谄笑, 这算啥,航班号、落地时间, 连手机号我都记着呢。   三 一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局里出了12个年轻人,5点半前到广场集合。 我和嘉哥住单身宿舍,4点我们就起床了, 一通收拾,出门才发现夜色中飘起了小雨。 这时,手机响了,上级通知活动取消。 可能广场管理部门也觉得, 我们这些“外行人”一没经验、二没体质, 做完服务回来再躺倒几个感冒发烧的, 给各单位也不好交代。   我是很想去的,但听说活动取消, 也就准备上楼了。嘉哥一把拉住我, “别啊,这点小雨就把革命意志动摇了?” 我就这么被嘉哥拽着上了公交车,到了广场。 那天,原定6个局近百人的志愿者队伍, 实际到场就我们两个。 现场值班的处长正带着人忙得不可开交, 见到我们两个陌生小伙子过来, 我们说是志愿者,她还有点不相信, 拿出工作证才算“验明正身”。   天色放亮,小雨也变成了中雨。 但广场上仍然排出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 我和嘉哥一手拿扩音器,一手举着伞, 不停喊话维持秩序、提醒注意事项, 整整坚持了4个多小时。 衬衫和裤腿都湿透了。 等到参观结束,我们俩才狼狈地赶回宿舍, 手忙脚乱熬了一锅姜汤, 每人喝了两大碗才算缓过来。   我们俩一人裹一床毯子站在厨房门口, 嘉哥忽然骂我一句, 你丫是不是忘了放糖? 能记一辈子的话, 绝不限于男女之间的山盟海誓。 这话我永远记着。   四   不久前,我才知道嘉哥是高干子弟。 他爷爷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 曾经跟过福建出身的某位赫赫有名的将军。 他的父亲在本省也是厅级干部。 这是工作中偶然看到他的档案时我才知道的。   回想和嘉哥一起工作的这几年,我不仅是追随者,更是观察者。他的人品修养、素质能力、思路眼界、个人积累、日常表现,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悄无声息地碾压其他年轻人。他发自内心地乐观向上,从没有见过他愤怒、抱怨、嫉妒、低落。他对未来淡定从容,从不在考核评优、职级晋升、抛头露面的机会上算计、争抢。他的工作非常出色,但他做任何事情更像是出自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一种做事的冲动。   最初,我把这一切归结于他的不凡出身。 我们从集体宿舍搬出来的时候,在那座每平米市场价13万的破房子里,简单吃了个散伙饭。我借着酒劲,把上面那句话抛给他。 嘉哥顿了一下,说, 我父亲就教给我三句话: 第一句是,脑子要记事。 第二句是,手脚别偷懒。 第三句是,眼睛看得宽。 这三句话,哪句与出身有关呢?   我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默默地干了一罐燕京。 往期原创文章请查阅历史消息: 1. 逃离体制的穷孩子 2. 蒂芙尼与黑天鹅 3. 中国这么大,这几个地方的人最爱考公务员 4.这部剧,达康书记不是最佳,而是最假 经历特别丰富, 视角特别独特, 心态特别平和, 让我们一起, 笑着走着…… 在这里,看透公权帷幕!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Write a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