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尚人,关心高尚事。欢迎扫二维码关注高尚社区gaoshang0564,天天收到好文章!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
B.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C.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
D. 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举《女诫》《颜氏家训》《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
B. 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C. 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
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B. 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
C. 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D. 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衣香
朱天文
《花间集》里有一首词写到女子为想念她的男子而废了梳妆,她最漂亮的衣裳因为长久折叠放在衣箱里,那折痕把衣裳都磨损了。词中没有提及一句相思的话,但这样深沉含蓄的情感,实在令我这个现代女性惊羡。“衣白渐侵尘”,这是多么深稳贞一的思念啊。
去年秋天,因为被关在制作人家里写刷本,来不及收夏衣,出关之后骤然已是寒冬了。好容易等到一个大太阳天,把夏天衣服一件件洗了收藏。手底下流着冰凉的自来水,一寸寸都是活的。水里的衣裳是夏天和春天的颜色,照眼地亮,尤其前两年流行的淡蓝、淡茄紫、粉红等“星星小孩”粉彩系列,像是泉涌芙蓉、水流霞影,让人为之惊爱不已。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舍得用洗衣机洗,也不脱水,湿淋淋地吊在竹竿上,眼看风将其吹干了,阳光将其晒燥了。一件件的衣服,一段段的记忆,日子不知不觉过去,每当换季藏衣取衣时,我才诧讶于时光的流转竞是这样忽忽如梦。
记得那么一个景象:我沿着回家的坡路走上来,煦暖的太阳光里,家家楼廊下挂着香肠、腊肉,栏杆上摊开晾着被单、褥子,一家一家不同的花色是一家一家不同的日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展现真实的生活呢?只觉一种远意,叫人愁煞。那天廊下还吊了我洗好要收的夏衣,一件苹果绿的罩袍临空舞摆着,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像是早来的一片春天,悦目极了。岂知这件衣服才花了我80块钱,批发卖时怕还论斤称的,我一眼看中把它抢救了出来,穿在身上居然不俗。看着它在落羽轻风里摇动的姿态,当下竟作出一句很像现代诗的诗:
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
早些年兴起中国风,大减价时买了一套衫裤----假缎桃红裤配藤紫开襟长衫,襟上镶桃红宽边,腰上坠一条桃红如意穗,买来就被家人讥作歌仔戏戏装。着定袭衫裤,脚踏一双银色细高跟鞋,就成了时髦的迪斯科舞装。有一天穿了它要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打扮好了在后院门口站,请爸爸妈妈掌眼。彼时院中两棵桃树的花才落,满枝子绿叶蓁蓁,父亲正在树下拔草,抬头一见,笑说:“怪不得桃花都没了,原来变成了一个桃花精!”改良式的中国风不知何故一律左襟,披发左衽,乃如此当然地行之于20世纪80年代,从某一点来看,“桃花精”倒深具警譬之意。
那么,何妨把村衫扎进窄裙里。我喜欢蹬双高跟鞋,精神饱满地在房子里踱来踱去,让鞋跟咔咔咔地敲在磨石地上,像一位利落的女秘书。不然,一袭洋装大圆裙系条宽皮带,臂下夹只手提包,星期六的上午到邮局领款、存款、划拨、寄航空信,再走路到第一银行把乙存账户的钱转入甲存账户,一宗一宗办成了。手提包沉甸甸的,里面有钱、印章、存折,天呀,自己实在太干练果决了-----一步步莲花,裙底生风!
再不然,家居穿T恤系条斜裙,活似意大利写实片里的女人,有一种从生活当中结结实实滚过来的悍然的生命力,镜中一瞥不免大怖。偶尔也穿平底鞋,仿佛自己变得很低很低,在令自己欢悦的人前,一切心甘情愿。有一年夏天,院子里开了14朵昙花,赏花到夜深兴犹未尽,几个人跑出去看月亮,躺在人家轿车车盖上,月色似水流年,无声无息从我们年轻的身上滑过。假如留下了痕迹,是年年春暮开箱取衣时,樟脑香里一抖抖出的那件水蓝底白牡丹大花布袍子。
买衣服就是一个缘字,相信女子如我辈者皆有同感,衣服实在比什么都更是女人的知己。自己喜爱的衣服,一定是“一见钟情”,千千万万里,一看就看到了它,就是它了。又或者和自己有缘的衣服,这次不买,下次也不买,而终究还是买了。女人对衣服这种天生的敏感和痴心,乃至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切身之感与执着,最是被人拿来笑话的,但我想,如果男人破坏了理论与制度,就会变成虚无主义者,而女人再堕落也不会落到虚无主义,因为物质自身的存在于女人就是可信可亲的。
冬天已经过去,脱下这一身笨重的冬衣,感到年轻的肌肤与春气里的阳光雨露分外相亲。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12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由《花间集》中的一首词写到女子为想念其男子而废了梳妆,将最漂亮衣裳久叠放在衣箱而引出“衣裳”。既点题又开启下文对“衣”的追忆
B. 文中将水里的“淡蓝、淡茄紫、粉红等‘星星小孩’粉彩系列”衣服,比喻为泉涌芙蓉、水流霞影,非常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这些衣服的极其喜爱之情。
C. 文中父亲笑说“怪不得桃花都没了,原来变成了一个桃花精”一句,风趣幽默,用桃花“变成了一个“桃花精”来说明我穿一件衫裤的精妙与惊艳。
D. 本文采用倒叙,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表情达意,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语言既活泼欢快,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心分析。
6. 结合全文,说明文章标题“衣香”的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马勇说:“要加快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破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展开,首先是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不仅要全面对接全城旅游规划,还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对接,并率先在全国打造一批优秀的全城生态旅游示范市(县),示范城镇和示范乡(村),向全国推广,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全城快速发展,还能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编自卢慧《生态旅游: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7年12月4日《南方报》)
材料二:
建设是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如下,
(资料来源于201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说,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5.7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11万多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2亿农村人口受益;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中,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
(摘编自李干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2017年12月5日《经济日报》)
材料四:
五十五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岛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苦战精神,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提供了一个中国读本,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摘编自《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2017年9月20日人民网)
材料五: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探索性,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难度较大;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法律法规;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我们将按照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改革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短板和漏洞,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党的十九大举行第六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情况》)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一反映我国资源人均占有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
B. 图一反映我国人均煤炭资源、人均水资源分别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C. 图二反映我国的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仅仅低于美国,而高于俄罗斯,日本等其他国家。
D. 图二反映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从俄罗斯到法国的八个国家呈现递减的状况。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中马勇就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包括要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等的建议。
B. 材料二就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做了比较,报道了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数据。
C. 材料三中,李干杰指出了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正是这一些变化倍添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D. 材料四报道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五十五年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E. 五则材料均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指导,借鉴或启迪意义。
9. 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困难和桃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而番,义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金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趾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幹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幹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沐春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B.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C.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D.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人的表字。即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 姻娅,亲家和连襟,婿父称姻,两婿互称曰娅。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C. 谥,是我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义的一种称号。
D. 祠,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先、先贤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堂。祠在文中就是庙堂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沐春勇当先锋,因功受任。他跟从沐英征讨西番、云南,平定江西贼寇,总是冲锋在前。他因次又一次立下战功,而被授任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B. 沐春很有谋略,克敌制胜。阿资叛乱,沐春分析敌情,提出具体降敌措施;在路旁埋伏精兵,用羸弱士卒引诱贼兵,然后挥军攻击,大败贼兵。
C. 沐春面对降敌,宽大为怀。他在几次战斗中,致使敌兵溃败逃跑,先后投降的有七万人。面对众多投降的敌人,将士们要杀掉他们,他却不同意。
D. 沐春大兴农田,赢得民心。他在家乡开辟田地三十多万亩,挖河灌溉干涸农田几万亩,使五千多户农户恢复生产。他死后,这些农户祭祀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2)阿资亡山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调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王诗开头两句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显得生动喜人。
B. 白诗前两句写菱叶,荷叶,荷花在风中婀娜舞动,小船从荷花深处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C. 王诗第三句,写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怅惘。
D. 白诗末尾一句,进一步暗示少女看见自己的情郎时“欲语”的激动神态,描写细致,生动逼真。
E. 两首诗都传达出了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两首诗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15.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不同点。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在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常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
(2)杜甫《春望》中,写头发稀疏的一句是“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白居易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三、语文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①汲取传统文化中人格塑造理论的精华,对青少年进行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②中国和老挝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了互信,中老两国形成了颠扑不破的命运共同体。
③他虽然初出茅庐,可是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④尽管这一地区环境恶劣,荆棘丛生,丘壑纵横,山高水低,但这里的人们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改变了面貌。
⑤邓风京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夫,很多垂危的病人经过他的治疗都得以康复。他被人们称为着手成春的好医生。
⑥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不绝如缕,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样,大放光彩。
A. ①②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B. 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C. “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 只要我们沿着红船航向大力弘扬首创精神,进一步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就一定能够让“红船精神”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民族复兴伟力。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好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如果能请到王老师给我指点人生规划,我一定洗耳恭听。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却不是一个纺织强国。这主要是因为高档面料生产的缺失,如今,航天技术现身纺织工业必备的烘干设备,②____。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下属北京长峰广播通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航天技术生产的射频低温烘干设备,用“微波”烘干面料,③____,突破了意火利、英国等国家低温烘干的垄断。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长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因此说,寒门必出才子。而富贵之家却总出纨绔子弟。
①古今中外成才的人不一定都出自寒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22.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 帝 王 将 相 作 家谱的所谓“正 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二:2017年8月2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 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体育强国根本的标志不仅在于竞技能力,还在于体育风貌,鲁迅先生提倡的“不耻落后”,那些在体育场上跑到最后,但仍然坚持跑下去,这种人让人肃然起敬。我感到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就要这种精神,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战胜自己。
请以“我看脊梁”或“我想对脊梁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A2.D3.C
【解析】
1.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C“及其价值倾向”错。原文是说“和主流价值观”,D“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说“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
【答案】4.D5.“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运用比喻手法,把临空舞摆着的、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的苹果绿罩袍,比喻为早来的春天,非常生动形象。“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表明苹果绿罩袍让作者赏心悦日,温馨之至。与其说竹竿暖暖,不如说作者内心温暖甜美,意蕴丰富深刻。
6.①耐人寻味。“衣香”给人以温暖馨香之感,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欲望。②统领全文。全文自始至终围绕着“衣”来写。先后写到“衣裳”“夏衣”“衫裤”“大圆裙”“斜裙”“冬衣”等。③彰显主题。“衣香”的“香”,寓意“衣”给作者带来的审美体验、心灵感受和温馨、愉悦的记忆等。以“衣香”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衣”由衷的喜爱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本文没有采用倒叙。
5.试题分析:本考查赏析语句或语句的表达特色,重在分析所用的手法,简单概括就是:手法+内容+情感。“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这句话,结合上文的“一件苹果绿的罩袍临空舞摆着,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像是早来的一片春天,悦目极了”可知“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临空舞摆着的、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的苹果绿罩袍,比喻为早来的春天,非常生动形象。“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抓住“暖暖的”的关键词,既写天气,也表示作者内心温暖甜美。
点睛:考查赏析语句或语句的表达特色。
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内容+情感。
【答案】7.B8.BD
9.①自然资源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有较大难度;②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③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④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人均水资源”没有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应刚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于文无据。C“正是这一些变化倍添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无中生有,E“均涉及”过于绝对。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均未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容;材料五未涉及“绿色发展”的内容。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本题难度不大,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五中,开头就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探索性,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标点符号可知,句意阐述了三大点,可直接用原文的话来作答,也可摘取原文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具体可分为四点:①自然资源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有较大难度;②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③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④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
【答案】10.B11.C12.D
13.(1)皇上曾命他审查烈山囚犯,又命他到蔚州审试叛党,所释放的各有数百人。
(2)阿资逃进山谷中,沐春暗中结交附近的土官,刺探到他所在的位置,建立营垒断绝他运粮的道路。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首先观察几个句子的不同点,然后结合前后文来判断正误。本题可从抓名词入手,再找动词,按照动宾结构来判断。如名词有“福与瞿、高良公山、南甸、刀名孟、景罕寨、贼、官军、福”,动词有“选、将、逾、捣、破、斩、击”,按照动宾式结构,最后判断选B。原文标点: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C谥号有褒有贬。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在家乡”错,应是在镇守地七年。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录”:审查;“鞫”:审讯、审问;“开释”释放。(2)“亡”逃亡;“阴结”暗中结交;“树垒”建立营垒。
参考译文:
洪武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被其下属刀幹盂驱逐,来投奔沐春。沐春带他一起上朝,受领皇上方略大计,
于是拜授沐春为征虏前将军,率何福、徐凯征讨刀幹孟。先用兵送思伦发到金齿,命令刀幹孟来迎接。刀幹孟没有理会。沐春就选兵卒五千,命何福与瞿能率领,翻越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贼兵,斩杀其头领刀名孟。沐森回军攻击景罕寨。贼兵凭借高处坚守,官军粮草将尽,何福告急。沐春率五百骑兵救援何福,夜渡怒江,晨抵塞前,下令骑兵驰骋,扬尘蔽天。贼兵大惊溃逃。沐春乘胜攻击崆峒寨,贼兵也溃逃。先后投降七万人。将士要杀他们,沐春不同意。刀幹孟乞求投降,皇帝不许可,命沐春总领滇、黔、蜀兵攻打他。没等到发兵沐春就去世了,时年三十六岁。谥号惠襄。
沐春在镇守地七年,大兴屯田事业,开辟田地三十多万亩,挖掘铁池河,灌溉宜良干涸农田几万亩,人民恢复生产的有五千多户,这些人为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答案】14.DE15.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脑腆羞涩、纯真、情感真挚且不乏喜悦。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应是进一步暗示了少女看见自己的情郎时“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只树“低头笑”,才出现“碧玉搔头落水中”的情景。E白诗全写动态,也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15.试题分析:本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从题干可知是要比较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不同点,注意两首诗中队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王昌龄的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白居易的诗,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16.【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3)浑欲不胜簪(4)座中泣下谁最多(5)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簪”“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17.【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使用正确。②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不合语境。应改为“牢不可破”。牢不可破: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③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使用正确。④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用在句中望文生义。⑤着手成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使用正确。⑥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应改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1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偷换主语,应将“制制了”改为“研制的”,或者在“不仅”前加上“佳佳”。B“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句式杂糅。C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引导和推动”不能与“氛围”搭配,应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之后加形成”。
19【答案】D
20【答案】(1)①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2)②让高档面料的生产成为可能(3)③实现了低温烘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本题主要是讲述我国纺织业的现状,所以第一空,根据后文“却不是一个纺织强国”可知,可填入“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第二空根据前文的“这主要是因为高档面料生产的缺失”可知,主要是说以前的问题,现在已经有所好转,所以可填入“让高档面料的生产成为可能”。第三空根据后文可知,主要是针对“低温烘干”技术而言的,所以我国也“实现了低温烘干”。
21【答案】(1)②寒门不一定就会出才子(2)③富贵之家不一定就出纨绔子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寒门必出才子”“富贵之家却总出纨绔子弟”,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22.【答案】中国的脊梁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免费订阅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