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终级猜题押题,准确率90%以上
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第一梯队:《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醉翁亭记》《愚公移山》《马说》
猜押理由:2018年中考为十九大会议后第一次中考,从2018年高考命题来看,围绕国家意志方面为命题的趋势比较明显, 《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醉翁亭记》这几篇文章对这方面的主题有所体现,近几个月“中兴”事件影响范围较大,有关人才方面的文章《马说》也应重视。
第二梯队:《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
猜押理由:有关学习、战争的文章也应该作为备考对象,学习与青少年息息相关,近些年考查也比较少,也应重视,近期国际形势比较复杂,有关战争方面的文章也应该防备下。
《岳阳楼记》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像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慨而悲痛万分的种种情绪了。
就像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像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像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鱼我所欲也》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醉翁亭记》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们也跟着走了。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愚公移山》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度能有七八千丈,本来是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在山的对面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的阻塞,出来进入都得绕道行走,就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行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地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山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跑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嘲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山上的泥土和石头怎样呢?”北山愚公长叹着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用来回答了。
操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种情况。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马说》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能按照正确方法,饲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第二梯队】
《伤仲永》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另一种翻译: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这种翻译不是显得很正式,但是可以使到读者更容易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就非常好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下来,再按期还给人家。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放松抄写。抄完后,就跑着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还期。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到成年时,更加仰慕圣人贤士的学说。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都挤满了他的房间,但前辈从不曾稍微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我站立着陪侍在老师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就态度愈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来争辩;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获得了学识。
当初我去拜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在深山大谷中赶路。严冬季节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还不知道。到了校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伙计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我)从没享受过新鲜肥美食品的好滋味。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的佩环,左边佩带腰刀,右边垂挂香袋,光彩照人宛若神仙一般;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置身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总之我当初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孙权劝学》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公输》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先生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
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凭借您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允许我献给你二百两黄金(作为杀人的报酬)。”
公输盘说:“我崇尚仁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牺牲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邻居有破车却想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去偷;舍弃好饭好菜,邻居有糠糟却想去偷。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毛病吧。”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洞庭湖,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是天下最多,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糠糟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样的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就和上面所说的行为一样。
楚王说:“好呀!即使这样,公输盘替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器械。公输盘多次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多次挡住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公输盘屈服了,但他说:“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原因。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军队进攻。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守卫宋国的人。”
楚王说:“好吧。我不去攻打宋国了。”
《曹刿论战》
【知识网络】
【词语解释】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
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018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考察之我见
2018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猜一猜!
第一梯队:《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以上几篇都是八年级的课文,也都是写景散文,顺应中考对“记”的情有独钟,已经有两年没考写景散文了。以上后面三篇都是属于部编新教材九年级上的课文,会不会衔接一下?
第二梯队:《伤仲永》《口技》《生于忧患》《曹刿论战》《陋室铭》《马说》
七年级的课文近十年都没考过,现在版本的人教版即将完成使命,会不会考虑一下?去年考的议论文,会不会继续考议论文呢?
文言文复习加强一下:
一、《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每小题1分)
1.风烟俱净(消失); 2. 从流飘荡(顺,随); 3.天下独绝(绝妙);
4.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用在数词后表约数); 5.直视无碍(一直);
6.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7.负势竞上(凭借); 8.互相轩邈(高);(远);
9.泠泠作响(发出); 10.好鸟相鸣(美丽的); 11.猿则百叫无绝(断绝);
12.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穷尽); 13.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14.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15.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16.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遮蔽);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迅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蝉在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在不停要哀鸣。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烘托山谷壮美,鄙弃功名,淡泊名利。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是为了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②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③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写水“清”和“急”的特点。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不是“直接抒发”,是“含蓄地表达”
A.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①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②自然段承“异水”二字,按先后顺序抓住“清”和“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说明;第③自然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奇山异水之美。
B .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民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直接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C.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从大处着笔”
A.本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风光,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描写秀丽的山川景物,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
B.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善于抓住景物的各种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个角度、极有层次地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小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D.文章第②自然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的特色。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以“闹”写“静”。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灌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态写“清”,动态写“急”
A.文章写水时抓住“清”这一特点从动态角度来写,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而写“急”这一特点时则从静态的画面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文章写山时先通过视觉的角度,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赋予了山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
C.文章写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从听觉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响曲,使得整个山林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使人心旷神怡。
D.文章最后补写的山峰上的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茏,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又照应前文的“寒”字。这里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山的“奇”。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整体背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背景。
B.在分写“奇山”时,静态的山,却偏写它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又通过泉声、鸟鸣、蝉转、猿叫等动态描写,反衬山的幽静。静中有动,动还是静:这真是奇特的一笔。
C.作者着力刻画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展现了山川之美,抒发了作者官场厌倦,鄙视功名利禄,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感情。
D.文章描写、抒情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言简而意丰,句式整齐,骈散结合,句子多讲求对偶。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印证富春山高林密的特点)
A.文中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的特点时,运用夸张和比喻,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侧面衬托了富春江山水那“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与正面描写一道,勾勒出一幅奇绝山水画卷,作者抒发寄情山水的愿望也显得合情合理。
C.文章最后四句,从光与影的视觉角度出发,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再次印证富春“天山共色”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D.本文与《湖心亭看雪》,都妙在借独特的山水之乐,含蓄地表达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而本文始终无人,却景中似有人,比之《湖心亭看雪》得遇知己、痛饮三杯,况味别有不同。
二、《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每小题1分)
1. 环滁皆山也(环绕); 2.林壑尤美(山谷); 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居高面下); 5.名之者谁(命名);
6.饮少辄醉(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寄托);
9.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散);10.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11.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开); 12.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背); 14.临溪而渔(到);
15.泉香而酒洌(清洌); 16.杂然而前陈者(摆放); 17.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18.射者中,弈者胜(下棋); 19.树林阴翳(遮盖); 2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2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22.太守谓谁(为,是);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要说(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昏暗了。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放,散发出幽微的香气,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8.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9.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10.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脸色(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与民同乐”是全文的主线;
A.文章以“醉”“乐”二字贯穿全文,既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
B.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醉翁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选文②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D.选文第①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2.选择对全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 D)
A.文章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这背景,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间接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B.欧阳修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抒发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他的真挚的感情溶汇在景、事中,更使文章显得情意盎然。
C.文中语言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语言凝炼精粹,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二十一个“也”字,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D.醉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饮酒之乐,写游人是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还有太守宴;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文章第③自然段写了滁人游、众宾欢和太守醉三个场面。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宴饮之乐。
D.文章第④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全文的主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写“醉”是为了写“乐”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B.文章中写了禽鸟的乐趣,作者认为它们的乐趣与人不同,它们只懂得享受山林的乐趣,并不懂得人的乐趣。
C.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是为了写“醉”。
D.本文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且生动精练。写景时,动静结合,而且前有伏笔,后有呼应。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
5.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B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6.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放旷情怀。
B.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都生动而含蓄委婉地表现了欧阳修贬官之后的豁达特殊心境。
C.本文第三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间接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D.本文描写了众百姓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但太守自己却“颓然乎其间”,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化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百姓和乐。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失意而沉迷于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
D.欧阳修虽被贬太守,但此文所显露的思想境界,令我们可将其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相提并论。
三、《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每小题1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消失) 2.是日更定矣(这);(晚上八点左右);(开始);
3.余拏一小舟(通“桡”,撑(船)); 4.拥毳衣炉火(毛皮衣服);
5.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全,都);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
9.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10.及下船(等到,到……时);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全都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湖心亭像一个墨点,我的小舟像一片芥叶,舟中的人影像两三个米粒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比无情进去痴迷的人呢!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侧面描写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B.作者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作者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移步换景法。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没有浓墨重彩地精雕细刻
A.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本文在写景上既浓墨重彩地精雕细刻,又采用白描手法,让我们体味到简练美、画面美、用词美和音韵美。
C.本文叙述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出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D.“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妙在听觉上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的情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本文的主旨是写人。
A.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观赏雪景。
B.张岱观赏雪景,正表明了文人士大夫以自然为尚的情趣。
C.作者观赏雪景,专注于雪,这是本文的主旨。
D.作者写西湖雪景,有意将视角游离于身外,反观自我的情趣,希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大自然的静谧中寻找自我的影像,表现了既向往孤寂,又寻觅知音的心态。
4.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白描手法,谈不上细腻描绘。
A.大雪三日后夜里“独往湖心亭看雪山”,一个“独”字尽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出夜中雪景的特点。
C.亭上二人见到作者“大喜”,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
D.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的是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反衬出作者的清高与孤傲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颇具特点,结构上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C.“崇祯五年十二日,余住西湖”写看雪时间和地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描写雪后湖山封冻,一片寂静。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此句似贬实褒,反衬出作者怀才不遇则寄情山水的情怀。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从淡淡的孤独与愁绪中转向喜悦)
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C.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的延伸,作者因此喜极而悲。
D.文中的“痴“似傻非傻,这里指作者凌晨欣赏西湖雪景的雅趣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反衬出作者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A.文章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作者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下文喜遇知己,舟子感叹就是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文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似贬实褒,反衬出作者怀才不遇则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天涯遇知己,心中的愉悦化解了故国之思带来的淡淡愁绪。
D.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且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这是一篇立体感很强的游记散文。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借舟子之口,属于侧面描写)
A.本文以“人鸟声俱绝”写声,以“上下一白”写色,为雪中亮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设置了宏大的背景:作者纯用白描勾勒了一幅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
B.文章白描雪景后,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C.作者以舟子喃喃之语收束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是一种很妙的正面描写。
D.本文描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看雪奇遇,事、景、情有机结合,令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呼之欲出。
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大库”(ID:stdaku)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免费订阅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