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洛南人爱故乡】 萧 军 ● 寻梦鞑子梁

2017-09-10 萧军 陕西 洛南 禹平文学



9月10日

ON SEPTEMBER 10

教师节

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第108期

洛南人爱故乡】

寻梦鞑子梁

萧 军

我坚信,我确定,我在梦里无数次来过这里。

鞑子梁,我来了!不是在梦中,也不是在摄影、绘画、散文里。

沉醉在鞑子梁的秋日,我一整天没有醒来。


踩着晨露,我们朝着云雾里的鞑子梁一步一叩首,缓缓攀登。一位白发苍苍穿着洗得发白绿军装的老者坐在一棵巨大的白皮松下,背靠褐鳞斑驳的树干,悠闲地抽着一尺多长的水烟锅,“呼噜呼噜”的水声震耳欲聋,袅袅飘荡的青烟迂回婉转。

我对“鞑子梁”得名疑惑已久。等跟前人不多的时候虔诚地问:“咱们鞑子梁为啥叫鞑子梁?”老人犹豫了很久,才不轻不重地对我说:“听说很多年前,几个鞑子在这个梁上呆过,留下的后人在这里安家,后来,人就把这儿叫鞑子梁。”资料证明,鞑子梁的祖先大约在元代就定居于此。


“石板墙、石板房,石板屋顶石板窗;石板埝、石板塘,石板猪圈石板梁。”踏着石板小路曲曲折折走过,满眼所见一律石板儿。石板地埝一望无垠,石板门楼小巧玲珑,石板台阶次第延伸,石板围墙方方正正,石板厕所平整光洁,石板踏步错落有致……


再仔细看,窗梁是石板,门楣是石板,柱脚是石板,牛圈是石板,鸡舍是石板,更有石板围的花盆,石板铺的水槽,石板打的碾盘,石板靠的山墙,石板磊的水沟……就连祖先的坟头,也无一例外由石板垒砌。阳光下,整个青里透黄、黄中泛青的石板村散发出朴素而浓烈的光彩,如同用石青与藤黄点染的中国画,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崇拜者一睹为快。


站在乔家大院环望,无数棵老杏树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金子一样的华丽光彩,那是没有落尽的杏叶在焕发出今秋的最后一缕生机。走在鱼背一般的山脊上,左右满是深深浅浅、高高低低的老杏树,铁黑的老干上,焰火般爆发出数不尽的新枝。假如早春来,一定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通往刘家大院的山路右侧,一片三五亩地大小的槐树林呈现在眼前。这些树老干纵横、皮鳞交织、深黑的树干上缀满了团状的浅灰、奶白、梨黄、草绿的树苔,看样子少说也有近百年的光景。可以想见,在食物缺少的年代,这片绵延百米的槐林不仅是美丽的悦目景观,而且是实惠的果腹美味。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们,谁不知道槐花焖饭的味道是多么难忘?


鞑子梁上最多的当属核桃树。们在鞑子梁上随处站立,不单挡雨遮风、指引归路,也丰足这大山深处、高岭之上的鞑岭人的钱袋。遗憾的是过了仲秋,错过了核桃丰收的喜人景象,只有几只小松鼠轻巧灵活地在枝干里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大大方方地摘取农人有意留给它们的冬粮。

路上遇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十分惋惜地我们说:“来迟了,来迟了!你们端午节来,吃不完的杏;八月十五来,核桃多得很!”

鞑子梁人口最集中、土地最集中、树木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宽阔平坦的四五百平米的曾经的生产队大场。两座各六间石板垒砌的保管房对面相望,四围是高低错落的人家和果木。西边稍低的三间保管房墙上,白灰刷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里一度人声鼎沸、车欢牛叫,丰收的希望凝聚在农人渴盼的眼光里。现在,除了一对六十多岁的刘姓老夫妻还坚守在这里,几十户近百人全都随着移民搬迁的时代潮流下山定居了。


正是午饭时分。烟熏火燎的黝黑发亮的老屋里,风箱扑踏作响,灶火忽明忽暗,老刘的妻子靠着水缸烧火,脸盆大小的老南瓜堆放在水瓮盖上。刚刚蒸熟的花卷热气腾腾,茴香叶在上面泛绿飘香,同去的西安城人又是掏钱买,又用面包换,一大锅花卷很快所剩无几。一行人馍足饭饱,忍不住唱歌、跳舞、拍照、嚎叫,甚至爬到核桃树上摘下老两口挂在树尖的柿子,扔给树下的同伙吃。

环顾四周,我突然发现,充斥着鞑子梁的不光是轻巧精致的石板,还有笨重厚实的石碾子、石碌碡、石磨子、石牛槽、石碾盘等等。看它们的色泽、质地,显然不是鞑子梁“本地出产”。想想我们赤手空拳一个钟头慢悠悠爬上山都大汗淋漓,真不知道鞑子梁的勇士们是怎样把这些庞然大物弄上来的。


走过大场房,拐上一道坡,踏着在萧瑟的晚秋里显得那么耀眼的葱绿草地,一片参天的柏树林直指蓝天,几丛红叶点缀其间,火一般明艳。

坐在石板上的一位老者对我们说,这里是鞑子梁的祖坟。

“啥时候修建的坟?啥时候栽的树?”我好奇地想问个明白。老者说:“坟修得早,树栽得迟,不过也有二三百年了。”“鞑子梁土薄,树长得慢,柏树更慢,看起来小些。”老者又特意解释。


“我们这里还出过局长呢,那可是咱鞑子梁的人物!”刚才拉话的老者不请自来,充满自豪的声音打破了鞑子梁的宁静。“局长——还来不来鞑子梁?”有好奇者问。“回来呢,回来呢,今年清明节还回来给老先人烧纸呢。”

旷古蓝天,不变绿水,巍巍青山,飘荡流云,见证着鞑子梁的古往今来、喜怒哀乐、苦辣酸甜。


归途中,曾经被忽略的仙人掌惊艳了我的眼睛,这种坚韧的花儿生长在石板围墙上、石板楼门顶、石板台阶旁、石板猪圈缝,显然成了这里的主角,它们肆无忌惮地扎根在逼窄、狭隘、干旱的石板间,只能看到生机勃勃的叶片、五彩缤纷的花朵、形如石榴的果实,根本看不清根在何处。晚秋澄澈碧蓝的高天、飘飘洒洒丝丝缕缕的流云衬托着它们,显得更加可爱。

鞑子梁,饱经沧桑的鞑子梁,今夜的梦里,请允许我变成一株仙人掌,盛开在你 温柔的怀抱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萧军,男,1970年生,洛南县麻坪镇人,自号“云蒙山人”,教书为业。痴迷文学,酷爱摄影,倾情书画,喜好旅游,热心交友,兼顾教研。《人民日报》通讯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洛南县政协文史委员。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麻坪镇人民政府

邮编:726114  

电话:1391468246   

 


《禹平文学》主要推广原创首发作品,汇聚原创美文,面向全国征稿,包括:散文,小说,诗歌,古体诗,故事,影视,书画摄影,歌词等。禹平文学捕捉你青春岁月中的每一次心灵震撼的足迹,分享你七彩生命里每一次成长心声的快乐。

     投稿邮箱:2267665759@qq.com

     本期编辑:兰馨草堂(lxct668)

禹平文学寄语:


  是谁在三千红尘中,轻轻弹奏一曲愁肠的弦音,又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的书写人间的风花雪月,一首唐诗,一阙宋词,一曲乡怨,一缕乡愁,涟漪了你我前世今生的眷恋。《禹平文学》依然馨香如故,似冰心玉壶,带给你盛夏一片清凉;如缕缕清风,弥漫着田野的芳香;像朵朵白云,送给你心灵的歌谣;如丝丝真情,承载所有的梦想。愿文友们浪漫夏日诗意盎然!

 我曾经走过千山万水,看遍世间百态,但还是忘不掉故乡。因为心中总有一份去舍不掉恋念。我曾经走过万水千山,总怀念一路上路过的风景,但我却从不后悔,将一生这样的牵挂交回故乡。哪怕世界在等我,我也会一直在禹平河等故乡。(痛并快乐着)

——兰馨草堂      



96编辑器

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