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国家的信仰崩塌了

米斯特郝 千和天语
2024-09-05
其实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有良知的好官都是少数,而且下场一般不会很好。一是皇帝昏庸,二是官场竟是谗佞之流。‍‍‍‍‍‍‍‍‍‍‍‍‍‍‍‍‍‍‍‍‍‍‍‍‍‍‍‍‍
皇帝昏庸,自然受不了忠言逆耳,谗佞之人众多,便会联合起来进谗言。所以不愿为伍的士大夫或缄口不言,或假装糊涂。
所以真正像海瑞这样的,几千年来也没出几个。
按理说,这些人应该活得挺憋屈。可是,魏晋时期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却活得潇洒自由、不拘小节。‍‍‍‍‍‍‍‍‍‍
之前我一直不懂,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明明才华横溢,却不愿入朝为官?为什么在如此动荡和不安的时代,他们还能有如此的气度和心胸?‍‍‍‍‍‍‍‍‍‍‍‍
读书人的终极理想不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吗?‍‍‍‍‍‍‍‍‍‍‍‍‍‍
直到最近开始翻看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的历史,重新认识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并把这些名流放到时代背景里,才好像读懂了他们。
我以为他们是风流,是潇洒,是自由,是无拘无束。但这些不过是无奈之下的一种“自暴自弃”。‍‍‍‍‍‍‍‍‍‍‍‍‍‍‍‍‍‍‍‍‍
说到底,读书人的信仰崩塌了。‍‍‍‍‍‍‍‍‍‍‍‍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便成为正统,指导着知识分子的一言一行。
儒家思想包含的阶层与秩序,忠孝与仁义,始终是士大夫们坚守的唯一真理。
可惜,自东汉末年,社会秉持的思想由上而下被彻底破灭。士大夫所信奉的三纲五常、礼仪和秩序,全部崩塌。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曹魏代汉。而曹魏政权短短几十年,又被臣子司马氏夺走。
君臣,忠孝,上层所宣扬的儒家教条竟然被完全踩在脚下,而那些违背教条的大奸大恶之人,不但没有身死名灭,反而成了九五之尊。‍‍‍‍‍‍‍‍‍‍‍
臣可以杀君,子可以弑父,却有一群人拍手叫好。这还是他们深信不疑的信仰,奉若圭臬的礼教吗?
于是,他们开始“自暴自弃”。
中国古代在丧葬方面讲究礼仪,礼数众多且严格,尤其是朝中官员,稍微做的不到位,都有可能成为日后竞争对手的把柄。
比如,按照礼仪,父母去世,应该辞官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中不能吃荤,不能饮酒,不能穿绫罗绸缎,不能从事娱乐活动,不能近女色等,‍‍‍‍‍‍
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吃肉喝酒,公然违反世俗礼仪。
对此,鲁迅曾有过一段精彩的分析:‍‍‍‍‍‍‍
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而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是承认礼教,相信礼教的。
因为魏晋时所谓的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昭杀嵇康,都是以不孝的罪名。但曹操、司马昭又何尝是孝子?不过是以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
按照儒家观念,弑父杀君,不孝不忠是最大的罪过,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最不忠的曹操和司马氏却以“不孝”的罪名杀害孔融和嵇康,就像一个荡妇谆谆教诲良家妇女要守好妇道一样,充满讽刺。‍‍‍‍‍‍‍‍‍‍‍‍‍‍‍‍‍‍
反过来,阮籍表面上不尊礼教,其实是对礼教的固执坚持。‍‍‍‍‍‍
据说,阮籍常乘一辆牛车,自己坐在车上喝酒,让牛随便拉到哪里,没路的时候牛就会就停下来,阮籍看着已经走不通的路大哭,然后拉着车回去。
我想,他一定是想到了现实中的自己也无路可走。所以,他在凭吊楚汉古战场时长叹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是悲哀的。他们既左右不了时局,又改变不了肮脏的风气。
所以他们选择遁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千和天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