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人”到“人才”,你缺少这一点

知学云 2023-03-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身边的经济学 Author 岳文厚 白津夫

来源: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作者:岳文厚 白津夫


从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命开始,所有的生物体都依照“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规律不断进化升级。


2016年6月28日,《全球人力资本报告(2016)》指出,创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新一波的技术创新将首先并且彻底重构我们的劳动力市场。


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7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包括一些基础白领和蓝领技工等。另一方面,计算机、数学、建筑等领域能够创造2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因此这中间将会产生500万个工作缺口。


无论你是企业CEO,还是一线工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这场新技术的“攻城拔寨”,才能站到金字塔顶端,避免被淘汰?





1



学习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上午8:40~11:00,哈佛听主课;

下午1:00~2:30,英语选修课;

2:45~6:00,英语语法课;

晚上7:30~9:00,口语课,每周两次;

每晚看资料、做笔记至凌晨1点。


2011年,正值耳顺之年的中国房地产“教父”——王石,选择去哈佛大学当清苦的“修道徒”——自己做早餐,步行上学,坐地铁出行,和十几岁的孩子一起学习语言,并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成为中国最爱学习的老总。


“抛弃那些陈旧的领导观念吧!21世纪最成功的公司,就是那些构建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和应用得更快。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的一项研究:


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

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

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两三年。


技术“转型变革”也不再是以年为周期,而是以分以秒为周期。“拥抱变化”是常态价值观。


如此之下,人才成为一个动态概念,其核心要素就是学习力。知识的折旧速度要远远快于其汲取速度,知识资本越来越像“鲜奶”,保鲜期越来越短。成才变成了学习能力的大比拼,金字塔顶端属学习型人才。


一直自诩为“人才加工厂”的韩国三星和美国GE,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唯一使命就是源源不断地提升员工的学习力,加速员工从人材、人才到人财的发展进程。保持持久的学习力不仅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使命,更需要个体的自我驱动与自我管理。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认为万科创业团队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超乎寻常的自律与学习能力,这是万科不可取代的地方,也是其有序调整和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密码。在万科深圳总部的王石办公室里,王石的办公椅背后有一辆精致的奔驰模型车,王石视之为万科的一段历史。

20世纪90年代,王石创业业务涉及玩具、服装、饮料、印刷、K金链等十多个行业;1993年,王石决心将公司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型;2007年,万科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住宅开发商;2011年,王石游学哈佛,从基础语言开始学起。


王石说,“意识到差距,所以来学习。”只有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将不断学习转化为习惯,才能够在历史变化浪潮中“任尔东西南北风”。





2



来自于勤奋的较量


人才的成长绝不是偶然的。


滴滴总裁柳青200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加入高盛(亚洲)集团投资银行部负责“分析员工作”,2004年转投直接投资部工作,2008年晋升为执行董事。


2012年,晋升为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是高盛历史上最为年轻的董事总经理之一。2015年,帮助滴滴完成当时非上市公司最大一笔7亿美元融资后,柳青由COO升任总裁。这一切都建立在疯狂勤奋工作的基础之上。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道:“华为人,尤其是领导者注定操劳终生,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经受更多的煎熬和折磨。”这是最有标志性的华为企业文化——“狼性”文化。

因为“在与狮子作战时,狼群有着惊人的战斗力,它们对胜利有着疯狂的追求,对失败有着不懈的忍耐,它们有坚定的目标,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去打败狮子。”


任正非将这种文化总结为三大特性的混合体:


  • 敏锐的嗅觉;

  • 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 群体奋斗意识


2016年9月,路透社评估报道滴滴估值已达338亿美元,用户2亿。人们很容易被成功人士身上的光环所吸引,却忽略其艰辛的付出。滴滴投资人朱啸虎评价,无论是滴滴还是柳青,走到今天仰赖的仍是勤奋二字。相较于柳青的刻苦勤奋和华为的“狼性”文化,我们不难看出,金字塔顶端与金字塔底有时并不是天赋的差距,而是勤奋的较量。


人自身是一种最革命、最活跃的生产力,人人都有成才的潜质。尽管每个人成长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不尽相同,成长经历和实践历程各异,但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信息技术发展为人人皆可成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


用勤奋与热情沉淀自我,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使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从一般表现提升至卓越表现,是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





3



创新力,未来人才的高地


2010年,诺基亚净销售额为424亿欧元,而在同一年雷军的小米公司才刚刚注册成立。2014年,传统的手机巨人诺基亚正式把设备与服务出售给微软,市场上再也没有诺基亚手机。而小米手机已经进军到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空气净化器等诸多领域。


诺基亚不缺熟练工人,不缺技术,不缺专利,不缺工厂,不缺资金,却败给了中国本土一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就是因为缺少能够及时回应时代的创新力基因。


乔布斯说,创新决定了你是领袖还是跟随者。中国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创新型人才开发的政策与技术研究”课题组基于84位科技创新人才的实证分析发现,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典型特质之一。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将创新性思维定义为一种能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产生新颖有趣结果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想象、假设、构思、创造和发明等能力。他认为,创新力是一种普遍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表现非凡创造性的潜能。


那么,如何自我开发创新性潜能?“创业就是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为我18岁的梦想再赌一回。”作为一个现象级的人物,雷军抱着一决胜负的信念来创业,打算做一个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

雷军带领小米团队推出定制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MIUI,专为移动终端设计了社交通信工具“米聊”,创立了“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铁人三项模式,开辟了渠道成本最低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一系列战略创新改变了整个传统手机行业。


斯腾伯格认为,尽管影响个体创新的因素涉及个人特质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但是决定个体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其创新潜能的最基本因素,是足够的动机和强烈的欲望。


正如乔布斯,他的个性、激情、完美主义、欲望、艺术气质以及控制欲,这一切都跟他的经营理念和最终的创新产品交织在一起。个人特质在其产品的创新中发挥到了极致。

往期文章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