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香斋,再会!
这实在不像个正经吃饭的地方:挤迫、闷热,只是一切不适的一小部分。空调虽然开着,可一到夏天,店里的温度不会低于45度。买筹子倒没什么周折,但等位就需要很久,很久……。收银阿姨的态度……那不叫态度,那叫风度。
~麻酱拌面?
~3两4两?
~加啥?啥??啥么事???
~听不清,讲清爽点好伐!
阿姨的语调不是机关枪或是迫击炮,只是和精心烫过的头发相似,一味的高冷。亏得我是老土地,晓得伊拉的切口:炸猪排要叫炸排,牛肉汤分两种,大碗的是“牛清汤”,只有葱花。“小牛汤”里有几片牛肉,碗小,但价钱是一样的。他们的菜牌,明明写着“大馄饨”,明明写着“大肠面”,明明写着“排骨年糕”……但这几样东西是永远不供应的。啤酒和花雕……好吧,你想多了。来这里就是吃面的,而且你只有不多的几样选择:麻拌、辣酱、炒素、咖喱牛肉、焖蹄……还有素什锦,“锦”字永远写成“巾”,倒也没有老干部来抓错别字。至于汤面还是干挑?面要硬点软点?是否要过桥?买好筹子自己关照下去。
等你找到座位,你要自己从桌上的小碗里拿出一枚油腻的夹子,上面刻有你的台号。你用夹子夹在单子上,交给端面的阿姨。牛肉汤的单子你就放在桌上,阿姨会定期端出一批,自己拿一碗就是了。这算是老派点心店的“潜规则”吧。还有,就是热!进这里吃饭,哪怕三九寒天也是要出上一身透汗的。夏天的空调吹着不如不吹,因为全是热风。只有当你把浸泡在咖喱牛肉汤里的焖蹄吃完,一边用舌尖舔着唇边最后一丝油水,一边走出店堂,尽情地享受兴安路和雁荡路的穿堂风时,你才感到一阵解脱:原来没有空调可以比有空调舒服!
现在你知道我说的地方是哪里了,味香斋。曾经著名的卢湾点心行业中硕果仅存的几家鸡毛小店之一。是不是百年老店不知道,反正自打我懂事的时候它就在了。味香斋最出名的是麻酱拌面,酱料是特制的,咸中带点甜,厚薄均匀。苏式的小细面吃口Q弹,软硬适度,堪称一绝。还有就是这里的辣酱面,辣酱的味道调得非常“正”。最赞的就是辣酱浇头里若有若无的两三块肉,不过是排骨斩碎以后得边角料,但经过汤汁的浸泡,极其入味,在嘴里细细地吮,真能吮出岁月的醇香。
有人说:味香斋今不如昔了,确实!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服务,如果说它真有存在的必要,除了怀旧,就是怀旧。你一脚踏进味香斋,就是一脚踏进了八十年代,味道、气氛、声音、人……味香斋存在了几十年,目送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店要么彻底消失,要么改头换面,只有他,还保持着自己原来的模样。虽然被淮海路的香风一点一点地吹,碗越吹越小,汤越吹越稀。炸猪排吹没了,但每次走过味香斋,我还是会进去,因为只有在这里,还能吃到那种味道,弄堂的味道,八十年代的味道。要知道,凡是在店名里用上“弄堂”二字的,肯定不会有弄堂味!
弄堂的味道,不屈从于市场的味道,八十年代的味道,作为图腾的味香斋,终究还是变味了。前几天我的好友肖恩和maxwell一道去了趟味香斋,回来在微信里感叹:怎么成了这样。我决定亲自去试,果不其然!麻酱拌面,味香斋招牌的招牌,面条,明显少“轧”了一铺,憋塌塌、软乎乎,像卷子面。辣酱,我曾经认为全上海最好吃的辣酱,肉骨头改成了一整块肉丁,肉是多了,但味道淡了,哪里还有原来那种“好肉出在骨头边”的小确幸啊!小店装修过了,空调吹出舒服的冷风。标牌也装了新的,电脑喷绘,写在上面的都有。很可惜,我不是来吹空调的,也不是来看电脑喷绘的标牌的。
生意却并未受任何影响,要吃面还是要排队、等座。满脸青春痘的小清新站在收银台前,点开《大众点评网》搜索半天,如获至宝地说:“辣肉面。”——味香斋,我记忆中的味香斋,成了一家普通的面馆,一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面馆。
味香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