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小姑娘:作为一代宗师和“我的阿姨”的双面丁是娥
昨天我写了一篇鸡毛飞上天(点击蓝色字可看),起因是目睹很多朋友的小孩在幼升小、小升初过程中扮演的悲喜剧,有感而发。常言道“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人都要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而且绝无NG,必须“一条过”的。小孩子本该是天真活泼的,他们只要本色出演就可以了。如果小孩子也成了“演技派”,一定是作为编剧导演的大人出了问题。昨天写这篇小文时,脑海中一直萦绕的是沪剧《鸡毛飞上天》中那段经典唱段,“从前有个小姑娘……”绕梁三日的天籁之音。《鸡毛飞上天》的主演丁是娥是沪剧的一代宗师,他的唱腔我非常喜欢,婉转细腻,如行云流水。尤其丁是娥的演技特别好,一双眼睛极为灵动。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电视里欣赏丁是娥演唱《鸡毛飞上天》,著名节目主持人陈燕华老师客串扮演年轻教师。当时丁是娥年纪已经大了,但唱功依旧了得,唱到动情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会夺眶而出,真是绝了。作为演员,丁是娥是一代宗师,但在人生的舞台上,她一样要演出自己的剧本。和她唱的那些戏相比,她的人生故事同样精彩。
丁是娥(左)和邵滨孙(右)主演的《芦荡火种》,丁是娥扮演阿庆嫂
丁是娥1923年出生,是湖州吴兴人。原名潘咏华,家里是缫丝厂的工人。9岁母亲病故,本要送去做童养媳,姑母出钱把她送进戏班,师从丁婉娥,所以有了艺名“丁是娥”。丁是娥从三十年代唱到八十年代,从艺五十年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在观众中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而她的家务事,说起来也是一言难尽。“沪剧皇帝”解洪元解放后和丁是娥结婚,解洪元和前妻顾月珍生养的女儿解波是《人民日报》的资深编辑和传记作家,她写了一本《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是一本非常大胆泼辣的奇书,书中并未为尊者讳、为长者讳,还原了解洪元、顾月珍和丁是娥的艺术人生,也让人们知道了一个更全面的丁是娥。
9岁时的丁是娥
丁是娥解放前的照片,相当时尚大胆
旧上海鱼龙混杂,作为戏子,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沪剧属于滩簧性质,在演艺界的层次本就不高。丁是娥要在圈中立足,找后台靠山是必须的。她拜过的“寄爹”(上海话,干爹之意)为数不少,不乏国民党将领顾祝同的岳父许俊英、青帮大佬杜月笙的账房先生黄国栋这样的头面人物。丁是娥和医生兼商人梁森的一段关系,让她在19岁时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抗战之后丁是娥和解洪元、顾月珍等搭档,创建“上艺沪剧团”,事业风生水起。解放以后,一出《罗汉钱》让丁是娥唱进了中南海,60年代的《芦荡火种》被改编成样板戏《沙家浜》,使沪剧再一次成为热点,丁是娥也成为沪剧的一代宗师。
解放后的丁是娥,已是劳动妇女的形象
一出《罗汉钱》奠定了丁是娥在沪剧历史上的地位
丁是娥受到毛主席接见
在事业红红火火的同时,丁是娥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1948年解洪元和妻子、寡母和孩子一道住进了丁是娥的家。不久顾月珍产后体虚暂别舞台,解洪元成为丁是娥的情人,最终分居离异。顾月珍解放后的遭遇更值得同情,最终在1970年自杀身亡。解洪元、顾月珍和丁是娥之间的感情纠葛,外人无从了解。但事实是丁是娥是感情的胜利者,他和解洪元结合了,而顾月珍只能黯然退出,度过了凄凉的下半生。
顾月珍
丁是娥不能生育,但家里有几个收养的小孩,其中既有解洪元和顾月珍的两个孩子,也有解洪元和丁是娥的表嫂私生的女儿(这确实有点……不过书里真是这么说的……)不知出于何种心态,丁是娥对自己收养的儿女十分苛刻,她在沪剧界有个外号“摘勾头”(上海话钩子),性格如何,由这个外号就可见一斑了。
“沪剧皇帝”解洪元
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丁是娥极度缺乏安全感,但她的生命力极为旺盛,生存能力也特别强。1950年她在英士路(今淡水路)复兴中路口办了一家“是娥机绣缝纫学校”,预防自己吃不了唱戏的饭,留了后手。在史无前例的年代,沪剧艺人吃了很多苦,自杀的绝不仅有解洪元的前妻顾月珍一人。石筱英吞安眠药和敌敌畏、汪秀英吃图钉,都幸而获救。筱爱琴和袁滨忠就没那么幸运,先后撒手人寰。丁是娥说了句名言:“我是砧板上的一块肉,挺斩!”
我是砧板上的一块肉,挺斩
虽然对丁是娥有怨恨,但解洪元的女儿解波最终对她还是有公正的评价:“我佩服丁阿姨,作为一个女人,能把自身的生命潜力挥洒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丁是娥的性情。说起解波,除了这本《我的父亲母亲和阿姨》之外,我还读过她写的好几本书,其中王人美的口述回忆《我的成名与不幸》以及写画家叶浅予的《叶浅予倒霉记》,都很精彩。从阅读的角度,我个人不太喜欢解波比较感性和雕琢的文笔,但因为这些书中透露的信息非常珍贵,因此总的来说还是津津有味。
解洪元和顾月珍的女儿、《人民日报》资深编辑、传记作家解波
行文至此,丁是娥的人生说得差不多了,不过还有一个福利,送给特别喜欢沪剧的朋友。丁是娥在八十年代时曾在《新民晚报》上连载过一个口述自传《从前有个小姑娘》,图文并茂非常珍贵,插图是由著名的连环画家丁炳曾(曾画过《铁道游击队》)绘制的。我在网上看到以后,收藏了截屏,图像还是很清晰的,贴在这里,供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并对做这份剪报的前辈表示感谢。
眼睛老花的朋友,对不住啦!
最近我还写了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