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汇报》报头趣谈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0-02-26

《文汇报》正式创刊是1938年1月25日,今年八十周年。今天不少朋友提前发文纪念,原来办了一场报庆座谈会。老周是《文汇报》的忠实读者,尤其是副刊,特别喜欢。如今传统媒体式微,《文汇报》在文化品位上的追求显得弥足珍贵。关于《文汇报》的回忆文章看了不少,“老周望野眼”补充一段材料,也算是“粉丝”的一片心意吧。


《文汇报》1938年1月25日的创刊号


《文汇报》的报头很有特色,是中国传统的正楷,颜筋柳骨,气势十足。有人说这是民国时代曾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所书,有一定关系却并不准确,这几个字和谭延闿的颜体字很像,但不是他写的,谭延闿早在1930年已经去世,他想写也不可能。题写《文汇报》报头的,是谭延闿的弟弟谭泽凯。1938年1月份《文汇报》创刊在即,创办人之一的沈彬翰先生为了省钱,准备从颜真卿或者柳公权的碑帖上找这三字凑为报名。但“文”与“报”好找,“汇”字却找不到,因为“汇”字虽然也是个古字,但古人很少用,碑帖里现成的字很难找。一来二去,找到了在上海滩卖文为生的谭泽闿。但谭的润例不便宜,没有两三百元拿不下,好在通过关系找到谭泽闿的私人医生陈存仁,请他去说项。谭泽闿为人十分慷慨,陈存仁托的事情“闲话一句”,泼墨挥毫,分文未取。《文汇报》就这样免费得到了谭泽凯的墨宝。


谭泽凯书写的《文汇报》报头


谭泽闿1889年出生,湖南茶陵人,号瓶斋。谭泽闿出身湖南名门望族,其父谭钟麟曾任浙江巡抚、两广总督。其兄谭延闿民国政坛著名的“不倒翁”。谭钟麟儿女共有六人,谭延闿老三,谭泽闿老五。谭延闿(谭老三)1904年参加中国最后一届科举,会试时是第一名,结果殿试只得到“进士出身”,相当于参加高考笔试考到状元,结果面试成绩不理想,只录取了“二本”。传说是因为慈禧太后看到湖南人姓谭,想到谭嗣同,十分厌恶,所以把名次排后头去了。这是野史,聊作谈资。谭延闿“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但民国后转了运,三次做过湖南督军,后随孙中山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湘军总司令。北伐成功后,曾两任国民政府主席、一任行政院院长。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是介绍人。谭延闿和宋美龄传过绯闻,但因老家有“大房”,他不愿宋家三小姐当“小”,所以只认了宋美龄当干妹妹,这才成全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谭延闿自己当了大媒。当然,这也是野史。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宋美龄的干女儿)嫁给陈诚为妻,结婚时证婚人为蒋介石,婚礼主持人就是他们的五叔谭泽闿。



谭泽闿(1889-1947)


也许是因为家学渊源,谭延闿、谭泽闿昆仲二人都以书法著名,谭延闿的事情就不说了,单说“老五”谭泽闿,他的书法出自颜体,比三哥谭延闿更开放、更有力、更慓悍。但谭泽闿无意仕进,成日以诗酒自娱,在书法上用功更勤。一辈子读书写字,卖字为生。当时朝野上下,口碑甚好。谭泽闿题字很多,其中级别最高的,非南京“国民政府”这四个大字莫属。



1929年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成立,1929年12月新建的大门楼上挂的就是谭泽闿所题的“国民政府”,据说谭泽闿收到润笔费四千大洋,“一字千金”传为佳话。



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国民政府


但是谭泽闿写的四个大字只挂了没几年,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四个字被被日军铲掉。汪精卫“还都”以后,门楼换上了江亢虎书写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江亢虎所书“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重庆回到南京,牌子也改成了“总统府”。这三个字究竟是何人所写,就不晓得了。有人认为是谭泽闿二次书就,也有人说是集了谭延闿的字组合而成,更有人说是蒋介石写的。总之成了一桩悬案。



南京“总统府”


“文汇报”这三个字一直沿用至今,香港《文汇报》也在用,这三个字结体宽博厚实,笔力内敛稳健,体态雍容而不雍肿,笔力劲健而不干枯,实在令人赏心悦目。不过这么好的字,也曾经被弃用过两次。一次是文革期间,改成了黑体字。


1968年某日的《文汇报》



另一个版本


还有一次是1976年以后,《文汇报》一度用过华国锋的题字作为报头。



华国锋所题的“文汇报”


说回谭泽凯。除了“国民政府”和“文汇报”,“招商局”这三个大字也出自谭泽闿之手。招商局现在是三个字,原先有五个字,名为“国营招商局”,这五个字是谭泽闿1947年所题,谭亦卒于1947年,所以“国营招商局”五字算得上是他的绝笔。



“国营招商局”



招商局


谭延闿和谭泽闿兄弟遗传基因不好,寿都很短。谭延闿喜欢美食,吃喝一世,天天顿顿要吃鱼翅,活到五十岁,“谭老三”脑溢血“弹老三”了。谭泽闿小三哥9岁,1947年在上海去世,得年亦不过五十八岁。谭泽凯的书法流传下来的,除了这些报头、招牌以外,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比如新昌路北京东路的一条弄堂新中邨,弄名即由谭泽凯所书。现在贴在这里的照片是我前年所摄,如今弄堂和招牌是否还在,实在是没有空实地考察了。


谭泽凯题写弄名的新昌路“新中邨”


谭泽凯的落款


不知“新中邨”这块牌子能否保留下来?文汇报和招商局能否帮忙呼吁呼吁呢?



最近我还写了

会稽路的天空宇宙之梦

蒋经国独爱吃鱼头

小落回和小乐惠

畸笔叟:壁角落里的上海小日脚

评弹宗师蒋月泉的文革岁月

虹口也曾有条瑞金路

留下,只想留下——写给残存的旧时上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