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圣伯多禄堂的日与夜

2015-11-26 老周 老周望野眼

重庆南路合肥路口的天主教圣伯多禄堂,是我时常要走过的地方。尤其近几年流行健步,上下班经常不坐车而是走路,那就天天要路过这个地方了。圣伯多禄堂活动很多,每到礼拜日门口总停着很多车,周末有英语唱诗班,还经常有医生教徒义诊,教会的说法我不懂,按中国传统的说法,应该算是“香火旺盛”吧。




圣伯多禄堂始建于1933年,由法国华侨集资兴建,一年后落成。最早只是震旦大学师生的专用教堂。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原来聚居在南市董家渡一带的富裕信徒移居法租界内,圣伯多禄堂的地位逐渐提升,要知道震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家就在南市董家渡。




不过在我看来,它始终是小时候那个专放二轮电影的卢湾区文化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年多时间,这里并不是教堂,而是文化馆。隔壁的震旦大学也变成了二医大。房子还是老房子,硬生生隔出个二层,看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其他电影院比差一些,但因为二轮电影比较便宜,因此也时常光顾。




记得有一次看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有看过的同学事先跟我说:“哎跟侬讲呀,里厢有斩骷郎头啊,吓人哦,chua一记,头飞特,还会得眨眼睛唻,血bee飚出来,绝对刺激哦。”——这段上海话太传神,再加上挤眉弄眼的表情,恕我无法翻译成普通话,只能“懂的自然懂”了。结果项堃扮演的肃顺一被捕,我就睁大眼睛等着“chua一记”,没想到等了大半天,砍头的效果实在太假,心下极为失望。




现在回头想想,那部电影蛮经典的。片子里的“鬼子六”没当成皇上,去给梁家辉演的咸丰哭灵时,那个悲啊。




但过了若干年,他不是成了风靡全国的“皇阿玛”吗?可见凡事不要急,慢慢等着,机会总会有的。急则乱,慌则疲,老古话是一点不错的。




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就造高架了,后来卢湾区文化馆就动迁了,后来这里又成了教堂。就这样拆了建,建了拆,老教堂和文化馆都没有了,剩下一个钢筋水泥墙砖贴面的新建筑,不锈钢的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礼拜日会来很多虔诚的教徒,还有英语礼拜和义诊。




只是偶尔,在某个夜凉如水的夜晚,当我走过这座教堂,会情不自禁地坐下来,抬起头凝视它。说不出什么理由,就这么看看它,仿佛老教堂还在,文化馆还在,二医大还在,卢湾区还在,要好的同学还会随时跑过来对我说:“喂,有老赞的电影,侬想看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