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民政:改革创新促发展 凝心聚力保民生

江苏民政 2023-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民政系统聚焦主责主业,聚力改革创新,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推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优异答卷。





养老服务处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优秀公务员集体”、连续五届获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养老服务、殡葬改革工作连续多次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本社会服务,全市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高保障水平 困难群众生活无忧

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与民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十年,南京市民政局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建立健全残疾人福利政策、逐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持续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改革,困难群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十年来,南京连续提高低保标准,全市低保水平从2012年的540元/月提高到目前1030元/月,惠及困难群众约8.56万人;特困供养对象、困难残疾人等保障标准按低保标准的相应比例提高;困境儿童生活补助标准参照低保提标幅度相应调整。社会救助精准有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兜底脱贫一批”的作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创新“一门受理、全科办理”社会救助受理模式和“大数据预警下的主动救助”项目,获部省工作肯定。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贴心、便利的服务,自2016年开始,南京建立并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2021年4月22日起,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不受户籍地限制,申请人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可以向全国范围内任何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残疾人“两项补贴”窗口提出,不受户籍地限制。2022年5月15日,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实现“全程网办”,即残疾人可通过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其移动端“民政通”等终端全程在线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
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更多呵护与关怀,十年来,南京积极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201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地方性立法,并在全国首先明确由民政部门牵头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成市区街(镇)三级未保工作机制,累计建设72家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十年来,全市集中养育孤儿保障标准从1200元/月提高到2670元/月,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从720元/月提高到2200元/月。为了常态化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南京持续打造专业队伍,全市共配备108名街道儿童督导员、1231名社区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为了让他们不再四处漂泊,能够早日与家人团聚,近年来,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地市级救助管理工作指导中心,建成市—区—街(镇)—居(村)四级救助管理服务体系,扎实开展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建设长期滞留人员站内照料中心。期间,南京市民政局与南京市公安局建立长期滞留人员安置落户长效机制,2012年以来,共为流浪乞讨人员累计寻亲超6000人次,寻亲成功率达95%以上,帮助超6万人次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顺利返乡归家。



完善发展体系 提高老人幸福指数

养老服务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这十年,南京市民政局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养老服务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十年间,南京完成5个全国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在省内城市中,率先出台综合养老法规《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若干意见(试行)》等多个政策文件,市级部门印发一系列配套文件,为养老服务发展指明方向。优质的养老服务离不开完善的设施供给,十年来,南京在全国率先采取“两无偿一优先”举措保证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目前全市拥有养老机构床位4.8万张,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床位提升至45.2张;新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00多家,银发助餐点1200多家。此外,南京积极开展全市公共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违规占用检查,先后有2万平方米设施回归养老服务。近年来,南京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率先创新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8000余张;率先开展喘息服务;创新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十百千万”培育项目,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近1.4万人,还有兼职、志愿者超过4万人,涌现出常娟、倪燕等一批养老护理领军人才;创新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全国率先实现市域范围“通存通兑”,目前全市“时间银行”志愿者近4.3万人,注册服务对象7.16万人,完成志愿服务订单56.03万个。2019年、2021年,南京先后承办全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和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入选中组部编写《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提升治理能力 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安康。这十年,南京市民政局夯实社区治理阵地、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助力多元力量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8月,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暨社区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基层治理“1+2”文件,持续推动基层社区治理探索走向深入。全市现有9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位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全市推动近300家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指导完成2013、2016、2021年三届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为了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专职社工队伍,南京积极落实社工“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持续完善社工职业发展体系。
十年来,南京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四同步、两结合、一激励”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法,全市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期间,南京加强执法监管,成立了市级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建立社会组织多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培育扶持,累计投入公益创投资金7000余万元,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养老、为小、调解治理、慈善助困等公益服务项目近700个,有效补充了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全方位推动社会组织登记“一门办理、一次提交”,做到“全程网办是常态、线下办理为例外”,全面优化登记审批服务流程,全市共登记注册1.3万家,居全省首位。
慈善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来,南京全市累计登记认定慈善组织71家,2016年至2022年6月,全市慈善组织累计接受捐赠款物约25.86亿元。为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南京大力建设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为此,制定印发了《南京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办法》,全市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达19人,其中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江苏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3人,高级社工师18人,均列全省第一,高级社工师人数占全省42%。全市在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注册志愿者约311万人,注册的志愿队伍数11459个。


优化服务质效 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但一些陈规陋习却困扰着许多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民政局扎实推动婚俗改革、深入开展殡葬改革、强化地名传承保护,民政管理服务质效不断优化。十年来,南京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婚俗改革不断深入,建邺区入选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并建成全省首家婚姻文化展示馆;与市妇联联合制定省、市《婚姻家庭辅导室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系全国首创。
为了加快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十年间,南京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出台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投入7.82亿元建设57座公益性骨灰堂,实现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覆盖率100%。截至2021年底,57座公益性骨灰堂安放骨灰9.3万具,5镇街实现新死亡人员骨灰100%入堂。全市所有建制村、涉农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
此外,南京有序稳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2013年实施了主城“四区并二”和“两县改区”行政区划调整;强化地名文化传承保护,《中国·南京地名的非遗保护》(双语版)代表我国送交第31届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征集公布三批次南京红色地名50条、南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0条。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南京市民政局作为市联防联控机制社会社区组牵头部门之一,积极履行社区防控职责。2019年除夕夜,市、区民政部门牵头动员全市7000多名社工、社区民警、基层干部完成武汉旅居人员摸排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民政部门切实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三年来,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实现“零感染”,点将台和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分别获全国民政系统和全省抗疫先进集体。

新的征程,南京市民政系统将立足新起点,掀起干事创业热潮,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宗旨,用实干担当书写南京民政新的篇章。



来源:南京市民政局、老年周报
编辑:信息中心
审核:厅办公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