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京民政:改革创新促发展 凝心聚力保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民政系统聚焦主责主业,聚力改革创新,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推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优异答卷。
养老服务处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优秀公务员集体”、连续五届获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养老服务、殡葬改革工作连续多次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本社会服务,全市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高保障水平 困难群众生活无忧
十年来,南京连续提高低保标准,全市低保水平从2012年的540元/月提高到目前1030元/月,惠及困难群众约8.56万人;特困供养对象、困难残疾人等保障标准按低保标准的相应比例提高;困境儿童生活补助标准参照低保提标幅度相应调整。社会救助精准有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兜底脱贫一批”的作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创新“一门受理、全科办理”社会救助受理模式和“大数据预警下的主动救助”项目,获部省工作肯定。
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更多呵护与关怀,十年来,南京积极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201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地方性立法,并在全国首先明确由民政部门牵头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成市区街(镇)三级未保工作机制,累计建设72家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十年来,全市集中养育孤儿保障标准从1200元/月提高到2670元/月,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从720元/月提高到2200元/月。为了常态化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南京持续打造专业队伍,全市共配备108名街道儿童督导员、1231名社区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为了让他们不再四处漂泊,能够早日与家人团聚,近年来,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地市级救助管理工作指导中心,建成市—区—街(镇)—居(村)四级救助管理服务体系,扎实开展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建设长期滞留人员站内照料中心。期间,南京市民政局与南京市公安局建立长期滞留人员安置落户长效机制,2012年以来,共为流浪乞讨人员累计寻亲超6000人次,寻亲成功率达95%以上,帮助超6万人次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顺利返乡归家。
完善发展体系 提高老人幸福指数
十年间,南京完成5个全国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在省内城市中,率先出台综合养老法规《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若干意见(试行)》等多个政策文件,市级部门印发一系列配套文件,为养老服务发展指明方向。优质的养老服务离不开完善的设施供给,十年来,南京在全国率先采取“两无偿一优先”举措保证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目前全市拥有养老机构床位4.8万张,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床位提升至45.2张;新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00多家,银发助餐点1200多家。此外,南京积极开展全市公共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违规占用检查,先后有2万平方米设施回归养老服务。
提升治理能力 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今年8月,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暨社区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基层治理“1+2”文件,持续推动基层社区治理探索走向深入。全市现有9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位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全市推动近300家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指导完成2013、2016、2021年三届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为了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专职社工队伍,南京积极落实社工“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持续完善社工职业发展体系。
十年来,南京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四同步、两结合、一激励”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法,全市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期间,南京加强执法监管,成立了市级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建立社会组织多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培育扶持,累计投入公益创投资金7000余万元,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养老、为小、调解治理、慈善助困等公益服务项目近700个,有效补充了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全方位推动社会组织登记“一门办理、一次提交”,做到“全程网办是常态、线下办理为例外”,全面优化登记审批服务流程,全市共登记注册1.3万家,居全省首位。
慈善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来,南京全市累计登记认定慈善组织71家,2016年至2022年6月,全市慈善组织累计接受捐赠款物约25.86亿元。为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南京大力建设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为此,制定印发了《南京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办法》,全市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达19人,其中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江苏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3人,高级社工师18人,均列全省第一,高级社工师人数占全省42%。全市在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注册志愿者约311万人,注册的志愿队伍数11459个。
优化服务质效 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为了加快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十年间,南京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出台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投入7.82亿元建设57座公益性骨灰堂,实现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覆盖率100%。截至2021年底,57座公益性骨灰堂安放骨灰9.3万具,5镇街实现新死亡人员骨灰100%入堂。全市所有建制村、涉农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
此外,南京有序稳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2013年实施了主城“四区并二”和“两县改区”行政区划调整;强化地名文化传承保护,《中国·南京地名的非遗保护》(双语版)代表我国送交第31届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征集公布三批次南京红色地名50条、南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0条。
新的征程,南京市民政系统将立足新起点,掀起干事创业热潮,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宗旨,用实干担当书写南京民政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