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帕格尼尼丨聆听马科夫、海菲兹、米尔斯坦演绎《二十四首随想曲》

2016-10-27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古典音乐放映厅

纪念帕格尼尼诞辰

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28nwab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全集 

小提琴独奏 亚历山大·马科夫

   亚历山大·马科夫(Alexander Markov),俄裔美籍小提琴家,1982年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牌奖得主,之后他以超技派的演奏风格走红于国际乐坛,并且在Erato公司灌录唱片,可惜近年来很少看到他在国际乐坛的演出活动(据说已转行演奏摇滚重金属音乐)。这套《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全集是亚历山大•马可夫在慕尼黑歌剧院演出的,由于完美的演出及马可夫酷似帕格尼尼的外型,让人有点时空错乱,彷佛看到活生生的帕格尼尼又再次回到人间。其父阿尔伯特(Albert Markov)也是著名的俄国小提琴家。不过可惜的是,QQ音乐没有收录这张CD,不过我们可以听听其他人的演绎,比如即将来中国演出的敏茨(Shlomo Mintz)或者帕尔曼以及拉宾等等。上面的音频是Alexander Markov演奏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07z8wmv2&width=500&height=375&auto=0海菲兹演绎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

   帕格尼尼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31a402dv&width=500&height=375&auto=0米尔斯坦演绎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

   帕格尼尼在作曲方面,同样很有天份,十一岁便写成处女作品小提琴奏鸣曲(现已失传),但让他的作曲才华得以成熟发挥的,却和当时一位热爱音乐的贵族马卓斯内格罗(Marchese Di Negro),有很大关系。由于内格罗的协助,帕格尼尼得以通过内格罗安排的一系列音乐会,接触到广泛的听众;更重要的是,在内格罗的引荐下,帕格尼尼得以和当时一批著名音乐家结交,大大扩阔他对音乐历史和文学的认识,为他进军音乐创作世界,增添了重大的本钱。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的灵感,便是因为他在内格罗的音乐图书馆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i)的随想曲乐谱。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写于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写的却完全很不一样,各段音乐创作,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其中有好几段尤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标题,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第九首《打猎》(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兰台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狞笑》、第十四首《进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二十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二十三首《军队》(Military)。


   帕格尼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事音乐评论的著名作曲家舒曼,便认为他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却惧怕他自己的超绝技能会被人掌握得到,不仅坚持练琴时不让任何人在场,以增加其个人的神秘色彩,更只将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亦是在面世三十年后,才以作品编号1出版,成为他在生时最早发表的作品;而此后直至他逝世的九年间,合共才再出版了四个编号的音乐,包括作品2和3的小提琴与结他奏鸣曲,作品4和5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四重奏。

   帕格尼尼的二十四四首随想曲,给和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将部份乐曲改编为钢琴曲,和配上钢琴伴奏。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十四首,采用主题加变走形式写成,该曲的主题便曾引发不少作曲家的灵感,勃拉姆斯便借用该主题写成《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则以之写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李斯特则将第六首编为《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第一曲。

   然而,对小提琴演奏家来说,这二十四首随想曲却是一个恶梦,当时的小提琴家都视之为畏途。该部作品中采用的二重泛音、双音奏法、左手拨奏、飞跃断奏等艰深技巧,甚至有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说法。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虽然产生了不少伟大小提琴家,但却一直未有人公开演奏过帕格尼尼全部二十四首随想曲,更没有人敢将之全部录音!大师如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海菲兹(Jascha Heifetz)、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经常演奏的亦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法兰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和年轻的梅纽因(Yehudi Menuhin)经常演奏或录音的,会达到二十四首的半数。

   不过,七十年代以来,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如柯岗(Leonid Kogan)、里兹(Ruggiero Ricci)、帕尔曼(Itzhak Perlman)、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敏茨(Shlomo Mintz)、拉宾(Michael RobinI)、马哥夫(Alexander Markov\)、齐默尔曼(Frank-Peter Zimmermann)、美岛莉等,都已能够成功挑战这二十四首随想曲。由于小提琴训练方法的改进,能够完全掌握这二十四首随想曲的小提琴家的年龄也就越来越年轻了。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每晚一张音乐CD


加入古典音乐交流群可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