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丨聆听斯科达、李赫特、阿格里奇、傅聪演绎海顿《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

2016-10-29 逝如整理欢迎置顶 古典音乐放映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92lhok0y&width=500&height=375&auto=0Paul Badura-Skoda演绎海顿《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Hob.XVIII:11)


D大调钢琴协奏曲(Hob.XVIII:11),据说海顿是以克罗地亚起源的舞会悦耳的音调为依据创作的。1780年2月28日在维也纳的一个私人音乐会上被演奏。这部作品长期以来深受听众的喜爱,其流畅自如的旋律,轻快幽默的节奏充满了古典主义独特的美感,所以它被录制的次数也最多。




海顿的钢琴协奏曲中最常演的是第三号、第四号和第十一号作品。其中,第十一号作品最受听众喜爱。它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对贝多芬以及莫扎特等音乐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确立了四个乐章的组合原则。整首曲目充满着海顿独有音乐风格,睿智幽默与平和自如相互映衬,在轻快的节奏、悦耳的旋律中,充分展示了古典主义独特的美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35awajsh&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赫特演绎海顿《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


里赫特演奏的这首作品从一开场体现了与他人与众不同的自我风格,他手下的海顿,自然生动的节奏感,自然流畅又抑扬顿挫,在加上他那辨识度极高的清澈至极的剔透音色,比起阿格里奇的演奏,第三乐章具有别样的层次感,沉稳大方,每一个音都清清楚楚演奏完整,直率中寻求无尽的变化。许多细节处于阿格里奇处理的方式大不相同,却别有一番味道。




海顿这首以克罗地亚起源的舞会悦耳的音调为依据创作的这首钢琴协奏曲全曲共有三个乐章:

 

  • 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这一乐章使用了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4/4拍,D大调。快板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明快的节奏,整个音乐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向前发展,规整有力,明快的旋律仿佛流动的江河,平稳中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热情朝气。


  • 第二乐章是稍慢的柔版,A大调,3/4拍,奏鸣曲式;是整首协奏曲中最优美、最高贵、最迷人的一个乐章,舒缓的旋律深沉而悠长,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宫廷乐师的海顿,充分发挥了贵族宗教式的音乐风格,将庄重与肃穆之感完美融合在第二乐章的旋律节奏中。好似少女在窗前轻柔的翩翩舞姿,时而舒展,时而跳跃,但都点到为止,含蓄委婉,优美动人。


  • 第三乐章带变奏性质的回旋曲,2/4拍,D大调。个人最喜欢这个乐章,简直是整首作品的点睛之处。活泼跳跃,清新明快,充分体现了海顿的机智幽默。不同段落之间风格的变幻自如,紧凑连贯,特别在乐章中加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元素。 一气呵成的第三乐章听完总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觉,干净利落,旋律张弛有度,力度强弱有型,一种和谐平衡油然而生,精致至极,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79u1k8ng&width=500&height=375&auto=0戈尔·勒维特(Igor Levit)演海顿《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


这个视频的第一个曲子是肖斯塔科维奇的(Dmitri Schostakowitsch ,1906 - 1975)《第一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inor, op. 35);第二个曲子才是海顿的这首《第11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1 Hob XVIII:11)




Igor Levit(伊戈尔·勒维特,1987—),16岁赢得国际Hamamtsu钢琴学院比赛第一奖;2005年春季,赢得“国际阿图尔·鲁宾斯坦音乐大师”比赛四大奖项:阿图尔·鲁宾斯坦音乐大师比赛银奖;以17岁之龄获得全场最年轻演奏家及最受观众欢迎奖;室内乐演奏特别奖;现代指定曲目最佳演奏奖。




论海顿这部作品的演绎,不能不提阿姐的录音,阿格里奇的这张专辑可谓风靡一时,听她演奏的这首作品指尖生花,风格掌握得颇为得体,辉煌的技巧不只是炫耀而已,而是她展现所有精致细节的利器,她奔放有力,但同时却明朗柔净,同时拥有黑夜与白天,暴雨与晴空,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旋律的色彩变化与节奏的精准掌握,当今屈指可数!





最后当然我们也不能拉下傅聪的录音,1956年,也就是傅聪拿到肖邦奖的第二年,他开始了大量的音乐会演奏,曾有波兰媒体这样评价他的他所演奏的莫扎特与肖邦的钢琴协奏曲说:“许久以来,我们未曾听到过这样的触键,使钢琴能显出最微妙的音质层次。在傅聪的思想与实践中间,有一股灵感,达到了纯粹的诗的境界。傅聪的演奏艺术,是从中国艺术传统的高度明确性脱胎出来的。他在琴上表达的诗意,不就是中国古诗的特殊面目之一吗?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画册上的画吗?”不知道傅聪的海顿奏鸣曲,是否也能给人这样的境界性感受?




最后,我们回到文章开始的斯科达(Paul Badura-Skoda),因为他马上又要来中国了!他是当今钢琴界的“活着的传奇”;他的名字被收入《牛津音乐辞典》,并注释为“莫扎特演奏专家”;22岁的时候,他被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发掘,成为古典音乐舞台上一颗势不可挡的闪耀巨星;他是当今最富盛誉的钢琴演奏大师及古典演奏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艾德温· 菲舍尔在当今最著名的学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最重要的钢琴演奏家之一——这些介绍可都不是吹的,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他生于1927年10月6日,按照中国人的算法,已经过了90大寿了!



在所有作品之中,巴杜拉-斯科达最擅长、也是为他赢得崇高声誉的就是莫扎特的钢琴作品。甚至在《牛津音乐辞典》中对“保罗·巴杜拉-斯科达”的注释中都直接写道:莫扎特演奏专家。他与妻子共同撰写的论述莫扎特钢琴音乐演绎问题的专著《钢琴上的莫扎特》,被译成至少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他所录制的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唱片,也受到业界极高的评价,其中不少录音还被评为“示范级”的演奏版本,被全世界莫扎特的乐迷们竞相收藏。



早在1979年,,巴杜拉-斯科达就曾来华讲学并举办音乐会。在这20多年里,他还曾先后以独奏家、评委和教授的身份来华,也当时还留下了一些重要的访谈,2008年的北京第三届国际钢琴艺术节,斯科达来华曾有一篇访,可文末点击阅读原文:钢琴家斯科达谈钢琴学派与演奏问题丨谈古尔德的缺点:他何弹不好莫扎特和不弹肖邦丨“如果你真的想学音乐,那么我建议你多学几门外语。”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这位来自音乐之乡维也纳的世界钢琴巨匠在世界各大著名音乐厅留下了身影,无论是演奏早期钢琴作品,还是演奏现代钢琴作品,都堪称权威。今年已89岁高龄的他仍宝刀未老,活跃于世界乐坛,其出版的唱片在市面上也随处可见。他的音乐特色来源于对音乐全身心的投入,对音乐本质充满热情的探索以及对艺术的责任感。这些都向聆听者们证明了:用生命热爱音乐。



斯科达的演奏从不以炫技著称,而是有独特的韵味。“我不是奥运会选手,不是弹琴速度最快的钢琴家,但我也许可以在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别人要多一些。”斯科达非常谦虚,“因为我的经验更足,而且在有生之年也算是离那些音乐伟人最为接近。”下个月11月6日,年届九旬的斯科达将亮相2016北京音乐厅国际古典系列演出季,为京城观众带来一场从巴赫、莫扎特到肖邦的古典音乐盛宴。你岂能错过这场20世纪伟大钢琴演奏家最后的盛宴?



【音乐会曲目】

 

巴赫:降B大调第一号帕蒂塔, BWV 825

莫扎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KV310

 

——中场休息——

 

肖邦:

a小调华丽圆舞曲,Op. 34, No.2

 升c小调圆舞曲,Op. 64, No.2

降A大调圆舞曲,Op. 42

2首夜曲:升c小调夜曲 Op.27-1

降D大调夜曲 Op.27-2


4首玛祖卡舞曲,Op.33:c小调,b小调,降D大调与c小调

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Op. 31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Op. 47



在2008年的访谈中,斯科达这样说道:“昨天在艺术节的协奏曲比赛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中国学生在音乐表现上的巨大进步。学习,不仅是艺术,甚至科学,常常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最初的年代里,中国音乐界给我的印象是,很多人,不单是学生,都迫切地去模仿西方音乐家。然而问题是他们模仿了一些好的东西,同时也模仿了很多糟糕的东西。因为没有哪个艺术家是十全十美的。但是现在他们很具有创造力。有些学生能良好地表达他们的个人情感。这一能力似乎跟他们的年龄大小没关系。我相信这些年轻的选手中的有些人有望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含义是他不但技术精湛,而且他赋予音乐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音乐就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语言,这也是我在艺术节中的讲座的主题。 


如果说“音乐就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语言”,

你岂能错过这位向你娓娓道来的伟大心灵呢?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每晚一张音乐CD


加入古典音乐交流群可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