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曲是舒曼的最高杰作丨伯恩斯坦指挥《C大调第二交响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820rk27p&width=500&height=375&auto=0伯恩斯坦指挥舒曼《C大调第二交响曲》



 《C大调第二交响曲》Symphony No.2 in C Major Op.61 ,从1845年岁末开始起稿,但由于他的忧郁症和欠佳的身体状况,使得这部作品于1846年10月方完成,于1846年11月5日由门德尔松指挥 ,在莱比锡布商大厦举行首演,并于1847年出版。从创作与首演的年代看,它应当属“第三交响曲”,但因出版顺序之故,为“第二交响曲”。


该作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与舒曼的重病后复原相联系。舒曼的情感素质如此敏锐、脆弱,常人能从容度过的冲击,他却会感到痛苦难忍。1840年他和克拉拉·维克如痴如醉的幸福婚姻给了他无穷尽 的体力储备和情感力量;但1844年他们双双去俄罗斯旅行,年底舒曼严重的精神崩溃,迫使他暂时放弃一切工作。遵从医生的建议,他们移居到以前曾居住过的德累斯顿,那里气氛比较安静,舒曼逐渐恢复了元气,开始继续创作他的第二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表现了人的苦恼与斗争,以及命运。正如上面所述,舒曼提笔写作此曲时,正被深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缠身而极度痛苦,他的这种悲痛情绪,在这首规模最庞大的作品中充分显露出来。虽然有些评论家赞誉此曲是舒曼的最高杰作,而且器乐法也强有力地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但从音乐内容与主题的运用上看,则有“优劣参半”之嫌,因此在音乐会上较少听到此曲的演奏 。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非常连贯的-不过分的快板,C大调,6/4+3/4拍。由和缓的序奏与从容的快板的主部构成。先从圆号和小号主奏的序奏主题开始,以异常的神秘力和悲怆的感叹出现。这主题又产生出 后面第一主题的动机,也具有统一全曲的任务。此后又多次跟别的主题,以伴奏音形或对位方式出现,但因为缺少强烈的对比,而流于单调贫乏。在发展部的高潮中,也显露出斗争后疲倦沉重的 步伐。让人想起舒曼本人关于这一乐章所说的:“情绪多变、难以驾驭”。舒曼用的是传统的第一乐章曲式:奏鸣曲快板,有一个很长的尾声,动机音型的再现在这一乐章的高潮和结尾中都居重 要地位。


第二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C大调,2/4 拍。这首交响曲的两个中间乐章的顺序,与一般的习惯正好相反,是先出现快板的谐谑曲。激动的谐谑曲仿佛以鞭子般的音型在抽打,音型源自交 响曲的引子的慢进行。在颇具特色的谐谑曲主题后,接到三连音节奏轻快的第一中段。等谐谑曲主题反复后,出现对位法的第二中段。最后是长大的尾奏,由圆号和小号高鸣出序奏主题,宛若命 运的呼号。


第三乐章,有表情的柔板,c小调,2/4拍。由弦乐合奏开始,虔敬但哀愁的基本主题,是从巴赫的《奉献经》中求得动机的。双簧管把它接了过去,然后它和大管中的一条旋律,一个悲怆的曲调 结合起来,舒曼承认他在那时引用这条旋律心情是特别愉快的。渴望与激情发展到一个狂喜的高潮,由木管乐器奏出,与此相对的是小提琴中的尖锐的颤音。有一段短短的对位作为对比,然后歌 曲再现,在更甜美的大调式中忧郁的梦般的音乐,最后静寂地消失。当舒曼写完了这一乐章,这部交响曲的皇冠和其中最美妙的篇章时,他陷入了如此神经质的痛苦,以致不得不暂时搁下这部交 响曲。


第四乐章,活泼的甚快板,C大调,2/2拍。舒曼写道:“在末乐章中,我开始感到我又是我自己了;的确,在我写完了这部作品后我是好得多了。”这一乐章辉煌华丽、生气勃勃,在上升音形的 序奏后出现具有进行曲性格的第一主题。接着,它应用了令人难忘的柔板乐章的正主题的变形,作为这里的抒情副题,从而使两个乐章发生了联系。交响曲临近结束时,小号中的动机音型再现, 这一音型主题起初很轻,就像交响曲开始时一样,但是它逐渐增强,在舒曼的思想中这也许富有象征性,音调更为肯定,结尾是欢欣鼓舞、胜利凯歌式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