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20 | 党史上的爱情故事,浪漫更伟大

一、周文雍、陈铁军夫妇——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裘慧英与儿子李恒胜在李白烈士墓前
二、李白、邱慧英夫妇——谁能想到,上海那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两个心灵相通的爱人在通宵达旦地完成党交给的一个又个秘密联络任务。
三、彭咏梧、江竹筠夫妇——本来两人是为工作需要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但日久生情,后来被上级批准成为正式夫妻。江竹筠就是在渣滓洞顽强斗争的江姐。
四、任国桢、陈少敏夫妇——毛主席称赞陈少敏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
1938年冬地下工作时期的王士光、王新
五、王士光、王新夫妇——他们在天津组建党的地下电台,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假夫妻”,但也有“真情侣”的时刻:他高烧时,她就像真正的妻子那样日夜守护。

小编觉得,在很多中国的爱人之间相互准备礼物过七夕节的时候,这个角度很有意思。
在伟大光荣的党史上,也不乏有令人神往与羡慕的爱情故事,并且这些故事才应该成为我们影视作品的正真主角,这些故事才是七夕节献给爱人的最好的礼物!

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
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爱情开始在北京,他们之间有个人层面的相互欣赏,但更多的都是有一颗爱天下人之心。
后来,毛泽东参加了一大,杨开慧成为我党第二名女性党员。
杨昌济曾经预感到,喜欢毛泽东的杨开慧,未来的生活将会非常波折坎坷,但她却说:“我是为母而生之外,就是为他而生的。”
他们早已约定不做俗人之举,他们的结婚,就是杨开慧搬上自己的被褥放到了毛泽东的临时宿舍中——这是一种高尚的浪漫,是一切理想主义者向往的爱情。
他们在繁忙地要“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各种活动的间隙,彼此关照。
毛主席说:“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杨开慧说:“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脸颊.....”——这些话语,直到1983年翻修杨开慧的老宅时候,才被发现。
杨开慧被捕后,面对军阀的威逼利诱,面对只要在报纸上公开与毛泽东断绝关系就可以恢复自由的承诺,她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后来,毛主席一直非常愧疚,他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他说“我失骄杨君失柳”,他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爱情故事
1927年,毛主席带领工农革命武装来到井冈山,遇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女战士、永新一枝花贺子珍,当时她才18岁。
贺子珍是一位热心肠的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发现了他磨伤化脓的脚,当天就不由分说为他擦洗换药。当时毛主席就觉得,这确实是一位今后可以与之共同战斗的好姑娘。
后来,因为消息不通,多次传来了杨开慧被军阀抓捕杀害的消息。
共同的战斗经历,让毛泽东与贺子珍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越来越浓厚。
贺子珍有着彻底革命的精神,她嫉恶如仇,为了拯救战友,她宁可牺牲自己。贺子珍枪法极好,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泼辣干练,与毛主席的性格脾气很契合。
贺子珍还是当地的才女,她的一手毛笔字写得娟秀端正,作为毛主席秘书也是非常优秀。
毛主席在搞《永新调查》时,他请贺子珍做土籍话和客籍话的翻译,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开始了战火中十年的婚姻生活——他们绝大部分时间是聚少散多,特别是在长征路上,贺子珍更是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她遭遇了敌机扫射,身中十几弹,险些丧命;她在长征路上,生下一个女儿,作为父母的毛主席和贺子珍只看了一眼,便给老乡留下13块大洋,追赶队伍去了……
毛主席后来说: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但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1937年冬,因"吴光伟事件",贺子珍打算去苏联治病,毛主席曾多次极力挽留。1959年7月9日,毛主席与贺子珍在分别22年后,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了,贺子珍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哭。后来,当毛主席问到当年你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延安时,贺子珍哽咽道:“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她在献给毛主席的花圈上,落款写着——“战友贺子珍”。
“战友”——这两个字足够了!
后来,毛主席的恋爱与婚姻生活,也是一种完全无产阶级化的形式,没有结婚仪式,不请客吃饭……

 周恩来与邓颖超 


周恩来  “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邓颖超和周恩来,并非是一见钟情。那时候五四爱国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21岁的周恩来意气风发,经常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最前列。他是天津爱国青年中的领头羊。

在同龄人中,周恩来的聪明也是出了名的,据他的同学回忆,他“ 心算比别人口算算得都快 。至于相貌,则更不用说。他和邓颖超的相遇,是在天津学生的爱国救亡演讲大会上。

邓颖超当时才15岁,虽然年少,爱国的热情却让很多年长者都感到惭愧,她当时发誓,要“ 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



由于个子比较矮小,邓颖超在演讲的时候经常搬上一把凳子,站在上面演讲,毫不怯场。

在一次演讲中,邓颖超第一个跑上台发言,言辞慷慨激昂,目光清澈明亮,引得台下一阵掌声。鼓掌的人群中,有一个就是周恩来。

多年以后,周恩来想起初见场景,告诉自己的妻子:“ 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你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周恩来欣赏的是邓颖超谈起革命运动时的神采飞扬,是她面对群众发言时的慷慨激昂。在他眼里,那是一个女子最美的模样



邓颖超对周恩来印象也非常深刻。初见时节,周恩来戴着进步青年都很喜欢的鸭舌帽,穿着白西装白皮鞋,既潇洒又漂亮。

1923年,正在北京一所小学教书的邓颖超,突然收到了周恩来从欧洲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此之前,他们作为挚友,一直都互通书信,互诉在革命路上的困惑和心得。

但是这次的明信片上所写的文字却有些特殊: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他们”,是指明信片上印着的两个德国革命者,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 为什么想和我一起上断头台? 邓颖超有些疑惑。

周恩来的这封信实在太过含蓄。还是身边的朋友点醒了邓颖超:周恩来这是在向你表白啊



这时候,周恩来已经和张若名分手。在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他选择了邓颖超作为自己的恋人。与其说周恩来选择了一个新的爱情对象,倒不如说,他选定了革命路上最忠诚的同伴。

头脑清醒、思想独立,绝不依附于任何人,是邓颖超对鲜明的性格特点。就在她和周恩来结婚之后,有一次张治中等朋友夸奖她的时候,纷纷称她为“周夫人”。

邓颖超脸色一沉:“ 什么周夫人?我有名字,我叫邓颖超。 ” 即使她再以自己的丈夫为荣,她也要保持自己人格上的独立,而不是沦为男性的附庸。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作“ 娶妻不贤毁三代 。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但是也足以说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贤妻是多么重要。

一个革命者,如果娶了一个不能理解自己的伴侣,那么很可能事业与生活都会搞得一团糟。

最好的爱情,不是瞬间擦出火花的心动不已,而是漫长岁月里的默契相知。

周恩来在政坛上向来以理智著称,在爱情中也不例外。邓颖超,是他最好的选择。



 邓小平与卓琳 


1939年,邓小平从太行山赴延安开会期间,战友、朋友们热心地将陕北公学毕业的卓琳介绍给他。

卓琳性格开朗,喜欢社交,但当时对邓小平并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一位老红军战士、一位在前线的领导干部,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生活追求,把两人联系到了一块儿。

这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在杨家岭的山坡上,他们与另一对青年男女一起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几天后,卓琳就随新婚的丈夫一起,奔赴前线。


卓琳是1952年带着全家从重庆随邓小平来到北京的。当时,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



进北京后,她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专心致志地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又有一些组织请卓琳出面工作,可她还是谢绝了。

她曾对自己的好朋友、著名外交家黄镇的夫人朱霖说:“ 我的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管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多年的共同生活,使卓琳十分了解邓小平爽直、真诚的内心世界。

因而,无论政治风云怎样变幻,始终也挡不住她对邓小平的一片深情,丝毫动摇不了他们夫妻间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任。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遭到诬陷、迫害的时候,她始终以善良、贤惠的心去安抚丈夫。邓小平之所以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自己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

卓琳关心邓小平,邓小平也十分爱护卓琳。有一次,卓琳患了重感冒,她担心传染给邓小平,就嘱咐警卫人员: 不要让老爷子到我的房间,免得传染给他

邓小平那天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出门前他特意嘱咐工作人员:给卓琳找个医生看看。会议结束,邓小平一进家门就问:“ 卓琳怎么样了?他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径直来到卓琳的房间,仔细询问病情,嘱咐卓琳一定要多喝水,按时吃药。夫妻情深溢于言表。



百年已去,辛丑之年再至,中华人民的信念依旧坚定如彼。二零二一,疫情大势已去,不老爱情的初心仍旧崭新如初。

随着对过去百年之中我党中“不老爱情”的回顾,可见用血肉筑成我们现在的温床的先辈们不仅在革命战线上为我们树立的榜样,亦在那物质贫乏的时代成就了属于他们的罗曼蒂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