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4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学佛会让我失去个性吗?


 问:佛教讲求无我、利他,但现在是一个人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讲究张扬个性和自我,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


 

 答:我们要明确在佛教的观念里,“个性”是个中性词,既可以是我执的表现形式,更可以是智慧的光明。学佛是设法使我们实现后者,让我们每个人特有的智慧光明显现出来,以实现自利利他。

 

对于我执的个性,佛陀在《佛说法灭尽经》中讲得很清楚。末法时代,人们普遍以自我为中心,讲究张扬个性,无休止地追求物质享乐,言行缺少慈悲,行事不问因果。这种个性,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一般来说,人们张扬个性和自我,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希望自己活得更快乐、更自由。但是,我们也看到,过度地追求自我个性,那些特立独行并没有给现代人带来精神安宁,反而变得更脆弱、更困惑。

 

过度地张扬个性和强调自我,会使得我们考虑问题,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内在的慈悲心变得微弱,贪嗔痴等烦恼也更加猛烈,造成了人们内心的空虚和焦虑乃至抑郁。

 

佛法的修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我们内在的执着,改变我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发掘自身智慧,并发挥自己的特点,以利他之心处事。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执着减弱,就可以不断地从自利利他的行为中收获快乐。

 

由于每个人业力和根器不同,个性和禀赋各异,我们可以善巧地运用个性,让做事的效率更高,而不会成为自我个性的受害者。在具体层面上,就是不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逐步消除自私自利的心态,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同时,学会慈悲和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关键在于,我们可以运用智慧光明的个性与禀赋,行持利益自他的事业,从而真正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转发分享 获无量功德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下文受益,请随手转发!



开启【日行一善】

积累福德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