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4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震撼!那些西藏路上的朝圣者!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

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藏族民歌


仰的力量是无穷的。置身于这样的人群中,你会慨叹生命中的很多东西。


磕长头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还有一种更为艰难的叩拜方法,有些信徒面向寺院,每磕一次,移动距离等于身体的宽度。这样绕周长一公里的寺院一周,约需磕头两千多次。叩拜者的手掌和膝盖往往会磨出鲜血。


圣地是置于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的大门,置身于圣地,意味着融入永恒的力量之中。他们已登堂入室,超凡脱俗。

  


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行动)语(咒语)意(意念)三种方式缺一不可。



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



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磕长头分为就地、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长途三种。

  



就地磕头也是一种方式,或于自家佛龛前,或于附近寺庙大殿门前,以一定的数量为限,就地磕头。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地板、磐石被磨得光可照人。

  


短途磕长头,一般是围绕寺院、神山、圣湖、圣迹磕头一周,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天半月。

  


长途磕长头是指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比如很多朝圣者选择磕长头走过318川藏线。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大昭寺·磕长头的人


大昭寺之所以成为藏民信众的佛土,是因为大昭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据说佛祖在世时,其弟子按其奶妈指点塑了8岁、12岁和25岁三尊金像并由佛祖亲自开光,8岁金像已遭毁损,今存于小昭寺,25岁金像远在印度,因此大昭寺内的12岁金像就变得十分珍贵。



每天清晨,晨雾尚未散尽,在一片雾霭朦朦中,寺前香火缭绕,众多信徒无论酷暑严寒,忍饥挨饿,一步一个长头磕到大昭寺释迦牟尼这尊等身像下,就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自己信仰的极度虔诚,其中有些人甚至抛尸荒野也在所不惜。有些信徒,终其一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亲自到这座佛象前,祈求佛祖的庇佑。




时至今日,每天仍有数以千计的信徒在这尊佛象前顶礼膜拜。信徒们虔诚的叩拜,每一个头都毕恭毕敬,每一个头都浸染着信仰。



寺前的青石地板被信徒的身躯磨擦得象镜子一样光滑,那道道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期盼着能将他们的身体在执著中变得圣洁,将他们的灵魂在诚恳中引向天堂。

  


在大昭寺门口充溢着浓烈的酥油香味,伴着藏民吟诵六字箴言的呢喃声,汇入朝圣的人流中,大昭寺窄窄的巷道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把我们这些来自尘世的凡夫俗子引入神秘的藏传佛教世界。

  

天越来越阴,眼看就要下雨!磕长头的藏民丝毫不为所动。



为保护手,手上有防护的设备,磕长头时一般不穿鞋。



此时你也会仿佛被此中氛围浸染,像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徒般,紧跟着转经的人流以顺时针的方向围绕着千佛廊,八廓街,再到林廓路,路上时不时的是磕长头的老人和喇嘛,满是岁月印记的脸上布满的只有虔诚和庄重,一步一磕头,伴随着口里念诵的经文,坚定的朝着远走去......................




长途磕长头


在西藏,沿途经常可以看见一群群磕着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民。 每次看到磕长头朝圣的人们时,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三位瞌长头的藏民来自青海,他们一路磕着长头去拉萨。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



磕长头的信徒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令人感叹。



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这三位磕长头的信徒中最年轻的一位,以前总以为瞌长头是年长之人的事,想不到瞌长头的几乎全是年轻人!



磕长头的信徒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大围裙,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看看他们手上、前臂、和身体的护具。



拉车的是他们的“后勤部长”专门负责生活。



 “后勤部长”是不磕头的,他的小车上装载着烧饭的炉灶,被褥帐篷等生活必需品,他会先行到达前面宿营地,搭好帐篷,烧好茶水和饭,等候那些磕长头的同伴们。



这支小队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向拉萨进发,据说:有的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朝圣之举!




图·那些磕长头的人




为什么要磕长头?

不为别的

只为心中的信仰!


热文推荐

欲望,是动力还是束缚?

用慈悲作引,放眼尽是灵丹妙药!

佛陀的两句话,道破生死轮回!

僧侣与哲学家的对白!(值得收藏)

轮回中,谁是亲人,谁是仇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