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山下乡:什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源

叶立华 太行商评 2022-10-09

上山下乡这个词汇,一遇到就业难,就要被拿出来讲,讲来讲去,没有一点新意,总而言之是要再搞一次,让城镇就业困难的年轻人到农村去。

2009年,全国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有610万,2008年未就业大学生有150万,2007年大学毕业生有100万没有就业。

算下来,三届毕业生,就攒出来860万人,就业危机了。当时北大光华学院就有人讲,可以考虑重启上山下乡,应对就业危机。

当时我国城镇化率还不高,农村还有大量的人,大学生去了之后,可以做村官、做教师、做医护人员、做农业技术人员,还可以干点公共服务。

最近就业又紧了,又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专家,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讲,这就叫专家讲话,不如不讲,讲多了还要造成全球变暖。

这些专家断然不敢提的事情,是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前,有一个医护人员上山下乡,1965年的时候,教员同志找了卫生部长,两人谈话之间说到了医疗下乡,教员讲医务人员下去二分之一,任务一是医疗,二是训练农村医生。

这些专家就不讲了,选择性的忽略了。

很明显还是个屁股问题的嘛。

在这些专家眼里,医护人员分一半到农村去,那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专家活在城市,这辈子不会下农村去,医护人员分一半到农村,他们的医疗质量就要大打折扣。

但是,大学生分一半到农村去,那就变得迫不及待了,毕竟他们自己是一定要住在城里的,毕竟他们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孩子也留在城里,让没有靠山的孩子下乡去,回来之后发现,专家们的孩子已经工作三年,当小领导了。

忽悠别人的孩子下农村就算了,还要堂而皇之的讲成自己是为了国家考虑,是为了就业考虑,搞不好还要编点什么新词汇新想法新报告出来。

十几年后的今天,就业形势又不好了,于是这个舆论就要堂而皇之的又来一次。

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能不能解决就业问题?不能。想要解决就业问题,得要正确的人下乡。

光提上山下乡,不提上山下乡的对象到底应该是谁,这是一个大问题。

看到就业难,在农村放一个岗位,让人自己下去,自负盈亏,自己劳动,转头不管了,就以为解决了就业,这不行。

解决就业,不是有岗位就行了,乡村教师,居委会工作人员,村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医院护士,现在都缺人,有的是岗位。

就算是社区医院的护士需要专业技能,你专家做不了,乡村教师需要资格证,你专家没有考,村居工作人员你总是能去的吧?

你为什么不去?

要解决就业,关键是要有投资,华中示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就业率达到了99%,是因为最终的就业去向有国家的投资。

自费师范生的就业率40%,非师范生就业率60%,是因为没有对口投资的地方给他去就业

自己不想着投资,就想着靠把人弄到农村去,自负盈亏,就以为解决了就业,我觉得这样的事情还是少想为好。

三线建设投资1300亿元,建成10条总长7300公里的铁路干线,建设了10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其中大型骨干企业600余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农业生产,不是堆下去劳动力,就解决了就业。

解决不了就业,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满清有4亿农民,还是食不果腹,民国有4亿农民,解决就业了吗?没有嘛。

如果说青年先在武昌就业,后去延安就业,也算一种就业,那也行。

关键还是新中国向农村农业一直投资,才能解决就业,现在就业率不好,又有人出来讲上山下乡,这样的事情,立华我见得多了。09年讲了一波,很多人漏了屁股,22年又讲,怕是最后又要漏。

09年就业的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还是通过投资城市解决了问题,现在就业不好,怎么办?

还得靠投资解决,问题无非是去哪里投资,怎么一个办法投资,给谁投资,给哪个产业投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