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拒绝纪梵希,放弃百万年薪,这个89年大男孩复活了宫廷绝学,还成了非遗传承人

2017-06-06 是郡主也是匠匠 匠心之城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又上心头。


点 翠


绿云高髻,

点翠匀红时世。



月如眉,

浅笑含双靥,
低声唱小词。



眼看惟恐化,

魂荡欲相随。

玉趾回娇步,约佳期。



恍惚之中,左书侨好像回到了儿时那座戏台。


马家堡的爷爷家,明黄色的舞台,女子身着戏袍,头戴绒凤冠,款款而来。



蓦然回首,

头上的一抹幽蓝,

惊醒了梦中人,

惊艳了岁月悠悠。



左书侨说:

这抹蓝,一眼万年。



89年的左书侨,

生在山城重庆,

从小家境殷实。

他本可以做个无忧的“公子哥儿”,

却偏要折腾起这个近乎失传的

传统宫廷手艺——点翠



花丝为胎,翠羽为魂。点翠,是源于汉代的一项中国传统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翠,即翠羽,翠鸟的羽毛。其或蓝或绿光泽度高、色泽感强,不同的部位可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变幻莫测的色彩,且永不褪色



匠人一般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

做出不同图案的底座,

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

仔细镶嵌其中,

美轮美奂,流光溢彩。



《韩非子》记载: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

薰以桂、椒,缀以珠玉,

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在那娇艳欲滴、

华贵而又神秘的翠色前,

就连宝珠的光泽,

都变得黯然失色。



《甄嬛传》里的华妃,

一头秀发,乌云扰扰。

发间那抹绮丽的翠色,

行一步,亦随光线流转,

如幽幽湖水上,

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



明清时期,

清宫内务府设立了“皮库”,

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

而“银库”专设“点翠匠”3名,

专门承造“翠活计”。



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

很多清宫贵族女眷们,

穿戴都可见到点翠,

也足见其风靡程度。



点翠头面,

更是梨园名角的脸面。

梅兰芳先生一个点翠头面,

光泽流动,冷艳凄美,

至少需要几百只翠鸟的羽毛,

极为珍贵,价值连城。



一袭霓裳,一支点翠,

一步莲花,一笑嫣然。

惊鸿一瞥,

风华绝代。



这世间唯一以生灵之美与器物之美相结合的饰品,曾一度是中国最华贵的珍宝。却因为翠鸟羽毛的绝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关闭。



看到那些只能躺在博物馆里的

点翠工艺品,

想到从太奶奶那一辈失传的手艺,

左书侨总觉得,

“我要做点什么。”



六岁就学习京剧的左书侨,

对与戏剧关联的一切,

都有着迷一样的眷恋。

他甚至违背父母的意思,

从会计系转到服装设计系,

还偷偷花了很多钱,

去学习化京剧妆容。



真正喜欢的事情,

往往才是天赋所在。

左书侨很快就成了

小有名气的国际注册彩妆师,

还收到了来自纪梵希的邀约。



就在前途一片大好之时,

他却始终忘不了,

心头攒动的那抹翠蓝。

他收拾好行李,

跑到李昌义大师那里,

拜师学艺。



李昌义,是重庆唯一的银饰工艺美术大师,犹擅“花丝镶嵌”


曾创作出以圆明园为背景,囊括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的“金玉大水法”微缩工艺景观,并于1999年被某富商名流以2.4亿元天价收藏。



“花丝镶嵌是点翠的胎,

点翠是依附在花丝镶嵌的魂,

要想恢复点翠这门工艺,

就必须学会花丝镶嵌。”



但兴致冲冲的左书侨,

却在李老这里吃了个闭门羹。

“你也就是想玩玩,

这个不好玩很无聊。”


李昌义大师


左书侨默不作声。

他没有解释什么,

只是每天都跑到李老那里,

细细看、用心揣摩,

就这样坚持学习了大半年,

李老终于被这个年轻人的执着所打动,

收他做了关门弟子。



花丝镶嵌,

工艺十分繁复。

要将金银拉成发丝一般细,

编织、堆垒出各种形状,

最细的花丝直径只有0.16毫米。



第一年,

即使努力到手指也被扎出了血,

左书侨也没有做成一件作品。



“一个成熟的工匠最快一天也只能拉出4个,再加工成麻花丝,手工一点点镶在银板上面,之后煮硫酸清洗、抛光、镀金、焊接,中间如果有一个步骤没做好,就全部重来。”



点翠技艺更是困难重重,

很多工艺已经失传,

左书侨只能慢慢摸索、

不断试验。




首先把翠鸟的羽毛进行特殊处理,让它平整均匀,不露根底;再用蒸汽烤干再到刷平刷顺,整个过程反复多次。


然后用镊子温柔而缓慢地把羽毛,一根根贴在首饰底座上。



贴法也相当考究,

要掌握一个排布方法和顺序,

每个图形的规则不同,

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一定要排得好看,

否则会很凌乱。



采集、剥皮、

熟皮、选料与钉翠、

辑翠与阴干···

72道工序,

先后顺序不可出错,

每道工序缺一不可。



千百次的点点贴嵌,

千百次的万无一失,

才造就那一抹摄人心魄的翠蓝。



多少个不眠日夜,

左书侨就趴在工作室的桌子上,

从羽毛的处理方法,

到胶水的提炼,

一次次经历失败,

又一次次燃起希望。



最郁闷的,

还要面对大家的误解。

网上传言,

做点翠的翠羽需要活鸟拔毛

手法极其残忍。

这让点翠艺人饱受诟病。



可左书侨查遍古籍文献,都无此说法,老手艺人也不知有活体取毛。这只是现代人为了增加点翠神秘性的噱头。



而且点翠所用的翠羽,

主要来自白胸翠鸟,

其实在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分布广泛,

并非国家濒危保护动物

蓝耳翠鸟和鹳嘴翠鸟。


  

左书侨做点翠使用的羽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60-80年代国家向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一是在老点翠首饰上面收集下来的 。



点翠不该被误解,

点翠之美,

更不该被遗忘。



这朵牡丹花,

是左书侨的第一个作品,

也是最满意的一件,

它是点翠工艺的一个突破。

“虹晕贯连,宝光交照,

盈盈国色,世上难找。”



这个凤钿,

是十多个人加班加点,

做了六个多月才完成的,

凝聚了无数汗水和心血。



如今,

左书侨是整个西南甚至国内,

唯一能做出完整凤冠的人。

也是重庆渝派花丝镶嵌、

点翠非遗传承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点金缀翠,

左书侨和好友,

还合作开了摄影工作室,

为喜爱清宫服饰的有缘人,

拍摄复古写真。



《甄嬛传》作者流涟紫,

也是其粉丝,

拍摄了一套清宫照。



拍摄用的所有服装

都是拍卖来的清晚期真品,

扇子是京绣,

指甲是清代玳瑁,

手镯是老的翡翠。

总价值超60万元。

所有的首饰都是左书侨亲手制作,

就连头上和装饰用的绢花,

也都出自其工作室。



尽管这样,

左爷的工作室并不赚钱,

为了将点金缀翠这门手艺传承发扬,

左爷收徒都给工资,

虽然不高但也能温饱。



然而愿意学的人屈指可数,

能坚持下来的也寥寥无几。

“现在还有两个在跟我学。

我记得有一个,

第一天来,第二天就走了。”



每天睡6个小时,

有时甚至不足4小时,

已经累到麻木。

在旁人眼里,

放着舒服日子不过,

做这女人活计的左书侨,

是个十足的“疯子”。



但只有左书侨自己知道:

能为了自己所爱,

拼尽全力;

能为了传承,

尽一份心力,

何其幸福!何其幸运!



- END -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

左书侨本人授权提供,

视频《我的纪录片:匠心守业 点金缀翠》,

腾讯大渝网纪录片《传承》

版权归原作者,

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总有一个人在坚守,

总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哗,自有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