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古代王朝的改革怪圈

2017-10-02 法治学术

欢迎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法治研究中心 公众号

免责声明:

本刊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觉侵权,欢迎联系小编!

生活  公益|一个人和他真实的观点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有益才说


有益才说原名“才让多吉”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不可信

中国的王朝时代,把强化国家、扼杀社会的行为叫做改革,从商鞅变法开始到桑弘羊、王安石、张居正都把这个叫做改革,而把主张宽松的叫做保守,比如司马光。

那时候总认为把螺丝拧得更紧是改革,如果放松是不行的。

王安石强调朝廷集权,倡导的口号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实际上老百姓都增加了税赋。王安石变法,对百姓的钱粮并没有多收,但通过市场贸易搞国家垄断,羊毛出在羊身上,国家垄断的利润自然得由老百姓承担。汉武帝不加税,搞盐铁专营,但老百姓必须买更贵的盐。

国家的目的是让人民更幸福,不是增加国库收入。

黄仁宇说中国集权王朝征税和西欧领主相比很少。这说法是错的,中国传统时代的赋税总量非常大,正贡田粮的确很少,但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就很多。西方领主征收的不只是赋税,还有土地权益,不能以西方领主的征收量和中国征税加以比较。

就这一点而言,不能说中国仁慈。

中国古代也是分税制,征收的田粮分成两块:存留若干、起运若干。普遍的趋势是起运比重非常之大,越到王朝末年越厉害,明清两代到了后期,“起运”在征收田赋中比重达到百之八九十,基本上没有存留。

没有存量,地方政府靠什么运作?靠摊派、靠各种各样的法外来谋取。

几百年来,中国的改革,名义上讲“民不加赋”,实际上是尽可能多的收归朝廷,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简化手续,把过去上面很难查,老百姓搞不清楚的税统统取消,然后根据某一年的总额,要求地方按照这个标准交。看上去是把乱七八糟的税就都免了,实际上总量不降,老百姓的负担依然不会减轻。

明朝张居正的改革就是这么做的,明代末年,倪元璐改了两次“一条鞭”,不断地把杂税加入到正税中,表面看是减税,实际上是在增加税负。如此的改革,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来讲都是加快社会危机爆发,宋代的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崩溃,张居正变法和明代后期的快速都有直接关系。

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的改革大多是“积累莫返之害”。一个王朝由于体制所限,不是收紧而是放松的危机。按照这种体制运作,任何减负是减不到老百姓身上,只会便宜贪官污吏。如果你增加税负,也是增加不到贪官污吏身上,贪官污吏会把负担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王安石说,中国真正的问题不是收税太多,也不是官僚体制的问题,而是“大农、富工、豪贾”,如果把“大农、富工、豪贾”给遏制住了,朝廷就有钱了。

盐铁会议,桑弘羊主张横征暴敛,主张强化国家搜刮;贤良文学反对桑弘羊,说朝廷不要把什么都收上来,下面应该有些自主权。

贤良文学讲的自主权不是给老百姓,而是“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他讲的放权不是放给百姓,而是放给地方官吏。

这就造成一个两难的问题,王朝减税,好处落不到老百姓手里,全部都落到了权贵和腐败的官员手里。朝廷要加强控制,腐败控制不住,但把老百姓手脚都控制了。

张居正搞丈田,王安石搞“方田均税法”。张居正每次丈田的时候,都是为查清权贵隐匿的田亩,可实际上,“丈”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田。

清丈土地都清丈到没有权势的老百姓头上,这一点统治者也知道。康熙时代专门下了诏书,对老百姓要有温和,“朕若征有量田加赋之意,以致民变,天必罪之”。

中国古代的问题,不丈田土,权贵贪腐更多,贫富悬殊加剧;丈量田地,增加老白姓的赋税。所以,在体制没有改变之前,古代王朝的改革是没有办法跳出怪圈。

在王朝的体制下,不管怎么改来改去,最后都是老百姓在承担改革的恶果。譬如设土地红线,老百姓处理自己的土地更难,权贵要处理,他自然有逃避规则的办法。如果没有红线,权贵圈地更没有限制了,老百姓还是不能自由处置自己的土地。一放松就松权贵,一收紧就紧老百姓。一个王朝的后期,就是这样一来一回地摆动,直到灭亡。

司马光说:“天下财富仅有此数,不在官则在民”,如果国家不拿走,就在老百姓手里。陆游马上说:“自古财货不在民又不在官者... ... 或在权臣,或在贵戚近习,或在强藩大将,或在兼并,或在老释”,如果国家不把钱抓到手里,真正得好处也会落到老百姓手里。

朝廷究竟该不该集权,无论是在司马光还是在张居正时代,都是个无解的问题,形成的是无可破解的循环。

评价张居正还有一个相权和君权的维度,总的来讲,在中国宰相越来越弱,明朝严格讲没有真正的宰相,后来也偶尔出现了首辅中权力很大的严嵩、张居正,历史评价也完全相反。

严嵩是大坏蛋,张居正是改革家。

其实,这两个人很多方面差不多,事实证明,张居正也是个大贪官,这两个人的下场也差不多,都被皇帝整得很惨。

张居正的改革可以澄清一种认识,以前说传统时代专制很宽松,皇权不下县。皇权不下县,怎么能要求每一户人交税?难道那些人都是主动捐献吗?皇权不下县是假的,圣旨不下县是真的。

张居正时代,王朝不给农村提供公共服务,横征暴敛照样要不少。韩非讲“家不积粟上藏也”,老百姓家里不应该有余粮,粮食只要够吃就行了,其余所有粮食都收走。这个说法就像列宁搞的“余粮收集制”,所有余粮都收走。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起义的纲领,维护农民利益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把百姓家的余粮收干净,两司马25户,每年满足吃的以外,其他的都收归国库。

   

制度不变,思想难有作为

张居正一直是受到关注的人,尤其到现代,在韦庆远先生之前关于张居正的传,朱东润先生也写过《张居正大传》,不断有人写,不管是朱东润还是谁,他们讲的张居正都有现实关怀,韦庆远先生也在内。

韦庆远先生在书里提到,张居正主要还是法家,口里念的是儒家东西,但实施的行为都是法家的,张居正禁书院,禁止那些人讲阳明心学,都是儒家的东西,他作为法家非常厌恶,所以有了当时的钳制言论。

宋元以后儒学有两个方向,程朱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假设有一个道,说现在这里的人不遵守道,用“道”约束这些人。陆王扣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王阳明不太强调经典的作用和圣人作用,而强调每个人都可以致良知。

后来的王学后学讲,人是要多一点自由或者多一点主观能动性。仔细看都是针对真问题。程颐、朱熹讲坚持道统,要受道的约束,不能乱来,谴责对象很明显,要求皇上守道。

自秦以来,尊君卑臣到现在都没有改变,“尧舜禹汤周公文武之道未尝今日德行,育天地之间”。秦的那一套东西,经过叔孙通这样的伪儒,搞得不能改变,不能改变的原因是有利于皇上。他讲的这个东西,如果是针对自由,是想要让皇上有自由,或者说嫌皇上被“伪儒”约束,不能回到“尧舜禹汤周公文武”的道统。

尤其到王学后学更明显,他们认为中国“百姓日用皆是礼”是没有自由。不要把人扼杀得太厉害,人人皆可为舜尧。他们指出王朝体制的问题在,皇上太自由,老百姓太不自由。

推行礼教、推行道统,约束不了皇帝,只能约束老百姓。王学主张的放任,也落实不到老百姓身上,王学真正泛滥结果是大家不负责任。黄宗羲都把明朝灭亡归罪于王学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王学的确给统治阶层解脱了责任感,使他们越来越乱来。

朱熹《四书集注》是科举制度的范本和题库,所有出题都从那里提。但无论是朱熹还是程颐对科举制度骂得要死,他们要恢复的是“乡举里选”,要恢复的是周制。由皇帝对天下搞智力测验来选官,是非常有利于皇帝,而严重败坏道德的行为。

正因为这点,朱熹和程颐生前倒过很多霉。

皇上要推广科举,结果与他们的想法背道而驰,你要讲自由,结果是那些当官的乱来,老百姓照样没有自由;讲道统,老百姓饿死事小,失节之大,统治者照样不管道统。

老实说,无论是统治者为所欲为,还是老百姓被束手缚脚,严格说都不是思想史能解决的问题,都涉及到一些制度安排,如果这些制度安排没有,老是在这两者之间转来转去,从程颐直到清代的乾嘉,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多年。

无论是程朱还是陆王,都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至于最后结果都走向了反面,这是他们没有办法改变的,这是制度的局限性造成的。(根据2017年6月17日,秦晖在《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出版座谈会的讲话改编)

这是有益才说,实话实说,有假包换。




点击视频,帮帮您家乡的孩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413gywgp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CC讲坛《梦想的力量

 如果感觉受益,欢迎打赏小编以资鼓励

   

 联系微信号871973841,投稿邮箱:871973841@qq.com,欢迎赐稿、交流,谢谢!



法治宣传网法治研究中心智库主办,关注学术大家,宣传法治理念、研究法治应用、促进法治实践、探讨法律实务。主要关注宪法行政、司法律师、民生民情、廉政监察等方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