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童心|班上出现“四大金刚”,老师用一学期和他们“过招”
2-4岁的幼儿进入了第一个叛逆期。有一些特别的孩子走到班级里,他们往往需要耗费老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有的是一日生活常规没建立好、有的是喜欢肢体冲突、有的就是一位“无敌破坏王”。幼学小组在走访幼儿园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班级出现过“四大金刚”,老师们用了一学期的时间与他们“过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那么,挑战性行为儿童是普遍存在的吗?老师应该如何和这样的幼儿相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幼学团队走进幼儿园,采访一线老师,希望从实际的幼儿园场景中获得回答,给老师们提供“带班锦囊”以及看见这些行为背后的儿童。
没法停止哭闹→
学习处理强烈的情绪
◆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当幼儿情绪稳定后,老师可以带领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感觉到和小伙伴一起在幼儿园里玩,比自己一个人在家玩有趣得多,从而逐步减轻入园焦虑,喜欢上幼儿园。
◆建立安全感: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
◆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不单幼儿有情绪,有些家长的焦虑情绪也非常严重,加上对园所不了解、对老师不熟悉、对幼儿园课程没有概念,也会在无形中加剧了幼儿的入园焦虑。因此,老师的主动沟通,就能让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
超强破坏力 →
切忌把错误行为强化
我们班有一个超强破坏力的孩子,比如说当孩子们在班级里做游戏的时候,他可以把桌子搬来搬去,让桌子发出强烈的撞击声;或者是跑到卫生间去,把卫生纸全部塞进马桶里;或者是去拉门,把门把手给破坏了;有时候也会和班上的男生有一些肢体冲突。
支持策略
◆使用手势或视觉策略引导行为:在处理破坏性行为时,视觉提示比语言提示更加有效。我们需要使用最清楚明确的方式来告诉幼儿我们希望他做什么,为他的行为重新定向。我们可以平静地拉住他,在面前挥挥手以得到他的注意。
生活常规不好→
区别对待很重要
支持策略
◆针对能力不足的幼儿:老师要建议家长多给幼儿照顾自己的机会,为家长提出具体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解读童心
看到孩子“挑战性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
1、“请让我自己来完成!”
并不是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危险的、有失尊重的或缺乏责任感的。有时只是成人看不惯,觉得孩子这个样子我不喜欢。这时就要安静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出现这些我们认为不太理想的状况。
有一些成人看不惯的行为,可是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发生却是非常正常合理的,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过的,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行为。有的时候可能孩子只是好奇,也许有一系列的行为使成人得很尴尬或不恰当,但他其实内心只是想要弄明白好奇的事物。
有时老师必须要后退一步,让孩子尽自己最大程度的努力,哪怕他们会弄的脏兮兮的一团糟。如果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尝试的话,就没有机会学习。孩子会从错误中学习,这次做得不好、做错了,下次就学会了、做好了。
2、“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不要恐吓我。”
有时老师会因为各种原因对孩子有情绪,所讲之话只是一时气愤,比如,大人可能对孩子说:“你如果不停止跟他打架的话我就把你怎样怎样...”你如果不跟我走的话,你就留在这里好了,就把你卖给别人了...”大人自己知道这只是吓吓孩子,但是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会信以为真,会影响到成人与幼儿之间信任关系。
蒙特梭利说:“教育并非听来的,而是儿童通过在他的环境中行动而习得。我们都应该在孩子的面前树立一个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要亲身去做,保护孩子不被打搅,让孩子在受到尊重的态度中成长,让孩子在行动当中去理解你的希望和要求。
3、“放宽心,我也会学会不着急”
老师要先学会观照自己,处理好当下的情绪,才能在孩子的面前展现我们最好的一面。如果自己的内心都没办法平静,便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获得平静。我们要让自己有开放的心胸,能够容纳和接纳孩子的各种情况。
孩子可以通过我们老师的提示,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温柔地呵护和对待彼此。如果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情绪化的、带有敌意的或是粗暴的,那么孩子会用同样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另外一个孩子,因为他们是从我们身上学来的。
4、“安全感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为什么孩子会这个样子呢?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他累了吗?还是没有睡好呢?又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呢?我们要客观地检视孩子某个行为背后隐藏的动因是什么?他有没有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周围的环境是否支持和鼓励积极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可能是由许多复杂的原因所致,诸如:尚未被诊断出的困难或障碍;隐秘的创伤体验;未知的健康问题;不同的文化期望。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必须把这五个不同的需求逐步的满足,才能够得到最高的自我实现。我们希望孩子都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那么我们一定先从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开始,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能够获得爱与归属感、尊重到最后他能够自我实现。
5、“有时候我只需要你的一个微笑”
要正面地去了解、分析,积极地面对。把问题具体化,有同理心,有益于帮助孩子建立自尊。积极面对,就是更多地向孩子传递“我”信息:“当...发生时,我感觉到不舒服/担忧/沮丧/...”
有的时候大人忙于思索很多事情,会忘记对孩子微笑。每天都在担心这个或那个,不妨试着多微笑,孩子自然也会放松和愉悦。
精彩回顾
有意环境丨新学期让人头疼的环创问题,这个老师对全班幼儿展开调查
我就知道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