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匹摇摇马从诞生到衰落,看似不完美结局的背后蕴含了多少儿童经验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学前教育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创始人马拉古奇说:“与幼儿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可见,在幼儿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最近,蒲江县寿安新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玩木坊完成“小鹿”的制作后,又有了新的想法——这个小鹿不能坐,重新做一个可以玩的吧!听到这个提议,孩子们的兴趣顿时被点燃了,此时,有着幼儿园园标的摇摇马成为他们的焦点,经过一番“头脑风暴”,他们决定做一个小朋友都能坐上去的摇摇马。

 

教师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追随他们的兴趣,结合幼儿园园本课程和园所文化,让“摇摇马”这一环境资源转化为活动生发的一把钥匙。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摇摇马”的故事中孩子们的智慧,教师又是如何引导儿童不断打开新世界的探索大门的呢。



案例选自蒲江县寿安新城幼儿园

大班杨敏《摇摇马》

 




 

01/

使摇摇马摇起来的关键是什么

 

如何制作可以摇起来的摇摇马呢?基于前期制作“小鹿”的经验,孩子们先从摇摇马的组成部分入手。通过观察、对比他们发现:摇摇马底座是有弧度的,不是平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摇摇马摇起来,因此制作底座的材料是关键。

 

用什么材料最合适呢?教师鼓励孩子们自主尝试和选择,通过对比、筛选、实验,他们最终选择了玩木坊里的半圆形的木板,因为它的形状和底座无限接近,并且可以在地面摇起来。确定好材料后,孩子们立即开始撸起袖子开干,有了制作小鹿的经验,很快,摇摇马的雏形也完成了



“快快,试一试吧。看看能不能摇起来”刚做好,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试试,看坐上去后能不能摇起来。突然,有人喊到“快下来,摇摇马垮了”,只见刚做好的摇摇马快散架了,面对这一情况,孩子们有些失落。

 


见状,教师虽有惋惜,但带着疑惑的情绪问孩子们“摇摇马为什么会垮呢?”孩子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发现:“这个木板太薄了,不能承受我们的重量”“有可能是因为连结不牢固,所以会垮掉”“我认为是底座下面太空了,因为,我发现坐上去的时候两张木板被斜着压下去了”......

 

教师思考与支持:

游戏兴趣成为幼儿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动机。教师作为支持者,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时,应从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出发,鼓励幼儿采用“观察、实验、对比、交流”等方法去发现、解决问题。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不仅要有情感共鸣,而且要善于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

 


 

 

02/

换种材料重新调整一下

 

每个孩子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鼓励他们分组进行尝试,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组的孩子选择用弯弯的圆木棍重新制作摇摇马的“脚“,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让摇摇马摇起来 。说干就干,但实操后,他们很快就发现钉子太短了,木棍太硬了,钉子根本没办法钉进去。那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在前期有关于木工知识铺垫的过程中孩子对我国古代榫卯工艺记忆犹新,被古人的智慧所吸引。这次,他们也想尝试使用古代榫卯工艺的方法,经过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向园长妈妈申请买来新工具——“木工锉”。



在使用木工锉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木棍和锉出的洞洞不一样,无法连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幼儿园正请木工工人入园进行工程修建,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孩子们向专业的木匠师傅寻求答案,请教之后,孩子们有了几个新发现:工人有专用的机器;工人据、凿、搓木头前先要画出线条;工人的力气比他们大。
 

1

2

3


于是,孩子们尝试先在木棍上画出线条,知道洞洞到底需要多大再开始锉。在锉洞洞时,孩子们还学会了使用木工锉的技巧,那就是锉洞时要斜着锉下去才容易拔出来,而且还要用力才能成功,并且大家轮流尝试可以提高效率。锉好洞洞,连接后孩子发现还是有轻微的摇晃,于是,他们又找来钉子钉进去加以辅助使其稳固。
 

1

2

3


教师思考与支持:

榫卯作为我国一项蕴传统文化工艺,当孩子们提出想尝试时,教师的支持不仅能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对传统木工艺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当孩子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抓住身边的资源契机,引导孩子们从专业的木匠工人身上寻找办法,从而获得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探究经验。




 

 

03/

木条组VS木板组

 

第二组的孩子们想到的办法是在摇摇马的两个木板中间加上木条来支撑,这样摇摇马就不会倒了。他们先找来木条进行加固,加好后发现摇摇马会倾斜,重心不稳。于是,又找来一根木条支撑。最后他们发现要加两根才能使摇摇马更平衡、更稳固。

 

1

2

3


第三组的孩子们则采用增加木板厚度的方法。他们找来了和之前一样大小的木板进行重叠加厚,当孩子们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中时,钉好的摇摇马总是往中间靠,也会倒。这时有孩子提议可以像其他组一样在中间给加木条,找来木条加固后,果然稳固了很多。

 

1

2

3


教师支持与思考:

当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且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大胆放手,以观察者、陪伴者的身份,站在幼儿的“身后”,将探究的空间还给幼儿。而且同伴的示范和经验,为儿童的探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样也能给予同伴力量和自信。




 

 

04/

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

 

第四组的孩子则认为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多加钉子,这样才能让使摇摇马更稳固,但尝试后发现多钉钉子并没有让摇摇马变的更稳固反而不安全也不美观。

 


看似不完美的尝试,也蕴含了儿童探究的独特价值,教师大胆放手,给足儿童试错的计划,儿童也能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经验。

 

活动后,结合孩子们集体智慧的六匹摇摇马“诞生”啦。教师鼓励每一组的孩子们都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并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进行表征下来。他们发现:要想摇摇马变的更坚固、不倒,不仅要用厚厚的木板,还要给再加上两根木条支持;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多加钉子进行固定。




教师思考与支持:

从小鹿到摇摇马的制作,虽然问题频发,但这些问题也推动着活动的进行,教师抓住契机,大胆放手,给足儿童空间和机会,鼓励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分析、反思,共同找出“加固摇摇马并使其不倒”的方法,并通过绘画记录、交流等形式帮助幼儿回顾学习过程,从而形成他们关于“制作摇摇马”的探究经验。

 

 



 

05/

开展试马活动检验成品

 

摇摇马制作好以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选出最厉害、最坚固的摇摇马王,试马活动也由此拉开序幕。

 

怎样比,才算赢呢?孩子们提议“请班上最重的小朋友来试”,在大家的推荐下,灵煜小朋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试马人员,试马开始,大家都很紧张,小心翼翼地,怕把摇摇马坐坏了。最后,有三匹摇摇马被坐坏了,留下很坚固的三匹,但怎么都没选出最厉害的那一匹摇摇马王。


这时,有小朋友继续提议“我们可以去找其他班找比他还重的小朋友来当试马人员”,于是大家找来称,去其他班级寻找新的试马人员。经过一番“折腾”后,大家发现这三匹马无论怎么试都很坚固,将其选为“摇摇马王”。

 

1

2

3


教师思考与支持:

尊重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孩子们就会证明他们的能力,带给大家无限惊喜。从在自己班级中试马,到带上称去其他班级寻找“试马员”试马,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探究兴趣,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尝试。面对“没有试出最厉害的那一匹摇摇马王”的问题,孩子们提出三匹摇摇马都当选“马王”,教师仍然坚持尊重儿童想法,这样的儿童观,为幼儿后续的自主探索埋下伏笔。

 

 



06/

坏掉的三匹马该何去何从

 

大家都舍不得丢掉坐坏掉的那三匹摇摇马,孩子们想将它们修好使其变得坚固,这样就可以继续玩了。于是,六匹摇摇马成为了班上孩子们的“团宠”,并且还有专属的名字,每天他们都要坐上摇摇马玩一玩,并且约定,坏了会和同伴一起维修好后继续使用。



孩子们每天玩摇摇马时,吸引了很多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这么好玩的摇摇马,怎么才能更好地和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呢?孩子们提议:“我们可以放在大家都找到的地方,让其他班级的小朋友都能玩”“可以放在校门口的大厅里面,那里很宽敞,而且每天大家都会走那里经过,来的早的小朋友就能玩了,还不会拥挤”。

大家一起玩摇摇马,如果坏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温馨提示的卡片,让弟弟妹妹玩的时候注意安全,并且要爱护摇摇马”“如果坏了,我们可以帮忙修,因为那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可以轮流着去修,因为我们是幼儿园最大的哥哥姐姐,要照顾弟弟妹妹”......

 

六匹摇摇马被孩子们精心准备后放在幼儿园的大厅里面 ,还张贴了共同绘制的爱心提示卡片。而摇摇马也成了全园小朋友的最心爱的“朋友”,路过的时候大家都会来玩一玩。孩子们在检查和维修时,也会经常收到来自弟弟妹妹们的感谢,这使他们兴奋极了,感到无比的自豪,干劲也更足了。

 

1

2

3


教师思考与支持:

 “从制作摇摇马满足自我游戏兴趣,到自我服务维修摇摇马,再到一起分享摇摇马,最后坚持承担维修任务”在这系列的过程中,摇摇马被赋予了灵动的力量,成为孩子们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升华纽带。对摇摇马的维护、对其他班幼儿的照顾,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07/

永远的“摇摇马”

 

长时间的玩耍和反复维修,孩子们发现摇摇马已经不能继续使用了,他们有些失落,却又舍不得将它们丢掉。

 

“它们可以拿来做什么呢?”孩子们瞬间又开始兴奋起来“可以放在区角里面展示作品”“可以放在自然角养花”这样就能天天看到它们了”......

 

在大家的提议下,被放在自然角的摇摇马,又成为了班级重要的“一份子”,依然保持着鲜活的模样,正以另一种形式陪伴、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


 

教师思考与支持: 

制作摇摇马、试马、分享摇摇马的整个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在不断尝试、调整的过程中,孩子们展开体验,最终感悟成功的喜悦、分享的喜悦、服务于他人的喜悦。


教师也及时抓住每一个有可能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支持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给予孩子们探索和尝试的空间、机会,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过程中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


而孩子们在分享摇摇马、对摇摇马的爱护以及主动承担维修摇摇马的种种举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自我服务上升为集体服务,从享受服务他人的愉悦到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些经历培养了他们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编辑/ 陈梓汇
图片/由幼儿园提供
设计/林惠卿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儿童作品被束之高阁了吗?这些做法不仅有专业思考还创意满满!


何谓校园文化?


一场关于“虫虫大调查”的活动,到底蕴含了多少幼小衔接契机


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自我评估该怎么做?


基于儿童的经验,建设儿童的课程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