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基于本地化资源走向高质量教育?这24条“蒲江经验”告诉你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蒲江,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一个拥有25.6万人口的成都郊区新城。近年来,蒲江立足于区域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最终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现代田园教育新模式。
蒲江现代田园教育新模式的核心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服务于蒲江公园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种现代化农村教育“内生”发展模式,其核心要素是“自然、绿色、开放、融合”。
6月9日-10日,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幼儿园园长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基于自然生活、生发园本课程——现代田园教育视野下幼儿园课程实践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蒲江的多所幼儿园毫无保留地分享出自己经年探索之后的成果,人文幼学从课程建设、科研发展、教师成长等角度梳理出了24条蒲江经验,以期呈现出蒲江教育多年发展的核心经验。【可直接拉到文末回看论坛现场】



 




01/
聚焦“自然生活”,建构“好课程”

蒲江的园所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充分挖掘生态、产业、文化等本土资源,从自然探索、户外运动、自然区角、自主游戏、农耕实践等方面建构属于蒲江的“自然生活”教育课程,形成以“自然、绿色、开放、融合”为核心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部分新建园也潜心园本课程开发,实现内涵发展,迅速从新建园提升为成都市一级园。


 


02/
课程目标从《指南》里来

初期,通过组织教师学《指南》,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目标进行相对的细化和划分。

其次,在开学前组织教师对照《指南》和回顾上学期出现的情况引领教师选择基础课程中的主题课程并制定本学期的目标;

再者,在课程开展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为了达成目标,通过“3+3”的审议模式,帮助教师树立目标意识;

最后,在日常指导中对教师进行“灵魂拷问”和“个性指导”,增强目标与活动的有效衔接。

 






03/
生活教育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不能狭义地理解教儿童学习一些自我服务的生活技能就是生活教育,比如自己穿衣吃饭等;也不能片面地认为立足儿童生活让儿童习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学习能力与品质就是好的教育,还应该具有“教育不应该是生活的准备,而是儿童当下生活的过程”这样的一种理念。不刻意去追求目标,更多的关注儿童通往结果的过程是否是积极的、主动的,状态是不是快乐的、感到幸福的。

 




04/
课程,不是简单的让儿童经历生活

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师幼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课程设计者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以儿童的视角,去关注、理解、接纳幼儿的感受,反映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不是简单地让儿童经历生活过程。要敢于根据儿童的新问题、新经验、新发现、新需求、新兴趣去调整原有计划课程,随机生成新的内容。

 





05/
自然、社会、文化都是活教材

关注外在自然,即还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自然、社会、文化都是活教材,是一个大格局的自然,只有当孩子们回归到真实世界时,才可能遇到真实的问题,在遇见问题时孩子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在之后的生活里将之前所学习的经验不断迁移运用。幼儿在与外在的自然互动的时候,真实的、现实世界的自然经历,对孩子发展也就起到很好帮助。

 

 









06/
依托教科研推动课程实施

教科研主要以课题研究、常规教研和非正式教研三大形式为主,明确各教研活动的价值定位,使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推动课程的实施。

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鼓励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提升教育认识。师德为先,每周教研前10分钟理论学习,每月进行好书共读,每期进行成果交流,落实各类培训学习,为其专业成长提供重要保障。




07/
在课程推进实施中坚持科研强园

以科研为突破,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儿童的专业能力,助推园本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推进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研强园、科研引领内涵发展推动课程质量,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在“扎根实践中螺旋式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研究的方式蓄力园本课程质量的提升。





08/
生活是基础,儿童是主体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就是幼儿园课程与生活,尤其是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以及实施等方面都要密切联系幼儿生活,把幼儿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纳入幼儿园课程中,增加幼儿园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生活色彩。

生活是基础,儿童是主体,课程是联系儿童与生活的桥梁。

 







 


09/
全县幼儿园纳入教研培训范畴

 

将全县幼儿园纳入教研培训范畴及年度考核。

重视新教师、骨干教师、成熟教师的培养,每年9月对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每年11月进行新教师合格课和汇报课的评定,促进新教师的发展。引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供多种研讨活动展示发言的平台;让成熟教师承担示范课或讲座活动任务,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还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竞赛,游戏活动比赛等以赛促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0/
划分看见、看到、看懂三层次

在保教评估指标的师幼互动中明确地提出了要观察、记录、分析、支持。面对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将教师分为了新教师、成长教师、骨干教师等层次,对观察解读与支持的水平也进行了相应的划分:

看见,把儿童装进眼睛里,真实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指导幼儿在做什么;
看到,除了眼睛有儿童,尝试解读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
看懂,除了观察与解读外,还要尝试进行支持。

 





11/
新教师成长,这五大要素必不可少

蒲江县通过“五步走”战略,保障教师成长。

通过大量仔细调查并作出认真规划,增强教师专业成长主体性;通过三大教研等方式,创设多形式的园本教科研,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幼儿园搭建多层次的锻炼平台,在不断的锻炼中促发教师专业自信;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自主发展;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和方式,提升教师学习力




12/
让教师走进游戏、看见儿童

蒲江县以市级科研课题《基于角色游戏关键经验的教师有效干预研究》为抓手,让教师走进游戏、看见儿童。董旭花《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中所提出的“角色游戏关键经验”为依据,对照五大核心要素;用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和扫描观察法,形成与之匹配的观察记录表;最后,形成观察、解读、支持的游戏推进模式。

 


 


13/
时时进行反思、处处都能研讨

“自我评估”是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方式从“外引”向“内生”的转变,更加关注对过程质量的评估。以园本教研为依托,根据教学问题开展了集团教研、园区教研、年级组教研、青年教师组教研,同时采取园区、年级组、班级层层落实的跟踪教研,对教学质量进行审视提升。不但重视集体的审议,还特别强调班级审议,具备时时进行反思、处处都能研讨的评估意识。


 


14/
“分层+分类”提升教师素养。

组建县域教研联组,以“研讨+展示”形式,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研究能力;建立专家指导机制和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巡诊”“专家视导”“教研员蹲点”等,全面提升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培训面达100%,合格率100%。




15/
教师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很重要

通过评比活动来帮助教师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比如每月的“我和孩子的故事”讲述活动,以及每学期期末的课程故事分享活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会经历现场观察记录时的第一次反思、回顾复盘时的第二次反思和交流分享时的第三次反思。这种层层深入、不断完善的反思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评估。

 

 



16/
“牧羊式”角色游戏观 

老师们从游戏辩证论中寻找依据,不仅站在儿童的视角,捕捉其想法和经验需要,同时也站在教师的视角审视游戏的意义和儿童的发展。教师的身份就是要做一名智慧的牧者,在了解每个孩子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宜的帮助和支持。

 



 





17/
立足本地自然资源进行环境创设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幼儿园的园所环境立足本地的自然资源,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环境创设,将大自然、大社会、节日节气等引进来作为了教学活教材。在这个过程中顺应自然,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不过多干扰孩子,在教育中也遵循孩子小、中、大班的成长经历,助推孩子储蓄面对未来且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8/
用儿童逻辑丰富环境

通过倾听孩子想法,观察孩子需要,为幼儿打造田园野趣的设施环境。因地制宜改造坡地、台阶、石头路、木板路、塑胶地、水泥地等多种地形,创设不同挑战的滑滑梯、开放式果园、饲养亭、玩沙、玩水区等。从版式设计、色彩搭配、风格布局、整体布置,记录展示幼儿的活动痕迹,用儿童的逻辑丰富环境中的儿童元素,彰显环境中的儿童气息。





19/
每一处环境都有课程故事

幼儿园环境绝不是静态的景观环境,应将其转化为活动资源,让每一处环境都生发出精彩、鲜活、基于儿童视角的课程故事。寻求幼儿对环境的看法,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们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之中。通过幼儿会议、小小拍客、儿童观察员、小小设计师等方式,支持幼儿多元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声明自己的权利,实践自己的主张。

 

 









20/
游戏材料投放分为四个阶段

游戏材料的投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寻找身边各种自然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并对游戏材料的使用进行初步预判;其次,观察游戏中幼儿利用材料的情况,梳理总结材料的各种玩法;再者,分析材料在各个游戏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有针对性地投放自然材料;最后,基于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对材料的投放进行调整(如二次加工、投放辅助材料等)。




21/
人人参与资源搜集

幼儿园自上而下,把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纳入幼儿园制度体系,筑牢教育资源的运用和收集意识。行政带头影响班级教师,教师影响家长和儿童,摒弃购置“流行、时髦”材料的追求,重视对幼儿身边自然、人文等资源的挖掘和收集,形成全园上下人人参与资源收集,人人使用资源的局面。





22/
资源在教育中的价值最大化

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坚持行动,形成动态的家园社资源库以及建设、使用和评估措施,将资源从收集到使用、从使用到评估、从评估到调整的过程纳入研培体系,支持师幼用资源开展活动,犹如滚雪球一样,将小小的资源发挥出它自身最大的教育价值。





 





23/
稳定的风格和园所文化就是特色

一所幼儿园稳定的风格就叫特色,是逐渐形成的、长期积淀的。这种稳定的风格在课程建构中与周围的资源浑然一体,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

一个园所的文化也是特色,它一定是这个园所人与人之间处事的风格,以及形成的对家长、对儿童、对同事、对生命、生态、生活等的态度,这样的传承、文化元素也就是一所幼儿园的园所文化。





24/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蒲江县许多幼儿园地处农村,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山地、自然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农村自然材料并运用到幼儿游戏活动中,让幼儿的活动浸润在浓浓的自然野趣中,通过省级课题的研究及近十年的办园实践,铸就“立足农村利用丰富自然材料开展游戏活动”,让农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判断一所幼儿园是否高质量的要素之一。
不同于中小学的学科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建设需要根据儿童身心特定和已有经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这赋予了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对教师和幼儿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蒲江,一个人口不到三十万的城市,用经验告诉我们:课程建设并不一定需要高大上的环境,也不一定要搞特色。从身边的资源和儿童的生活本身入手,也可以建设高质量的课程。




现场掠影↓↓↓





本文观点来源于:

 

2022年6月9日-10日,蒲江县《基于自然生活、生发园本课程——现代田园教育视野下幼儿园课程实践论坛》中蒲江学前人的发言:

刘萍 《聚焦优质普惠,走向自然生活——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王红宇 《历练专业素养,师幼共构生活化课程》

曹文真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毛娉 《依托课程建设,促进新建园发展》

许芊芊《从自然探本质,向课程要质量》

以及教育者对话中,龚静、徐姝丽、胡曾莲、李珊珊、杨樊、赵徐魏的发言。



文字整理/陈秋旭、舒雅卓
编辑/邱天
图片/人文幼学(部分由幼儿园提供)
设计/林惠卿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Get这项新技能,让毕业季的公众号与众不同!


最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给幼儿园带来怎样的启示


毕业季,南京鹤琴幼儿园的孩子们这样度过


鄢超云:在游戏中看见品德启蒙的契机


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今天一定要干的这几件大事!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