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鄢超云:从理想的课程到儿童获得的课程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落实这个根本任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幼品格教育一体化”建设,近日,一场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读者报社和四川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四川省中小幼品格教育成果推广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各位教育界专家代表,就品格教育在各级学校中的成果及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享。
从2014年“中小学生品格教育”研究启动,到2021年获得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从2020年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课题《新时代幼儿品格教育体系研究》立项,到今天越来越多幼儿园参与,品格教育正在成为四川的教育名片。
在此次中小幼品格教育成果推广活动中,我们能鲜明感受到,学前阶段的品格教育是必要且必需,它为我们的人生铺垫底色。品格教育需要贯穿教育始终,加强一体化建设,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真正深入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本期,我们重点呈现四川省重大课题《新时代幼儿品格教育体系研究》主研专家鄢超云教授关于有效开展儿童品格教育的思考。


超云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重大课题《新时代幼儿品格教育体系研究》
主研专家



1979年,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课程的层级,分别是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实施的课程和获得的课程。怎么来理解这5个不同层级呢?比如,国家或专家提出一些期许和目标,这些要求就是理想的课程。为了让理想的课程能够落地,我们需要有正式的课程,在中小学最典型的正式课程就是教材。有了正式课程后,往下就是理解的课程,狭义的看法就是每个一线教师是如何理解这个课程的。再往下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去运作,即实施的课程。最后获得的课程,是儿童在这个课程中究竟获得什么。从理想的课程到获得的课程,有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




01/

国家要求:
幼小初高一体化品格教育体系

首先,我们来看理想的课程。一般来说,它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领导人的重要指示与论述,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教育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在这几个方面,我们能清楚看到,国家对品格教育是有着理想追求和期待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品格教育在不同场合都做了非常精确的论述: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


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2019年9月29日)

习近平曾这样描述自己心中的好老师: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再如我们最近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都有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连成一体的关于教育质量评价、品格教育的充分论述。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办园方向中有一个指标是“品德启蒙”,强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注重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要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里也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强调,学生发展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实践等5项关键指标;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也非常清晰地强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国家的要求就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品格教育体系。幼儿园阶段,我们更多提品德启蒙;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提必备品格(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普通高中阶段,依然是提必备品格(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02/
落实理想,需要正式的课程

我们要努力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有正式的课程来支撑。那些关于品格教育的理想、想法、观念,需要变成正式的课程,变成被采纳、被认可、制度化、体系化、可操作的课程。从理想的课程到正式的课程,需要大量的研究、系统的思考。比如如何理解品格、品格教育?品格、品德、品质是何关系?品格发展有何规律、特点?要培养哪些必备的品格?采用什么形式开展品格教育?品格讲一节课、开展一个活动就形成了吗?儿童的品格发展有没有可能出现u型、l型的发展情况?这些都需要大量研究。



通过各种研究,我们不断形成儿童品格发展的阶梯、构成要素,以及其中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在这些理论探讨中逐渐把国家意志中的理想课程有条件、有可能地转化成正式课程。我们认为应该去关注一些重要但缺失的品格,随着社会发展,这些重要但缺失的品格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品格与品格之间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是网状系统,不能截然分开。品格也不是教了就会,会了就一直会,它的发展可能是u型的,可能是螺旋式递增的,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品格的养成需要在生活中、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也需要有专门性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
 




03/

教师的理解
决定儿童到底获得什么

有了正式的课程还不够,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教育是发生在教室里,发生在每一个幼儿园,所以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是不是懂品格、懂儿童、懂教育、懂儿童品格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是怎么理解这些课程的?教师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在课程实施中儿童能够获得什么!

在此,我谈一下自己对儿童品格教育的一些看法。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不关注品格、品格教育,甚至是回避。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品格”和“品德教育”甚至有一些误解,把品格或品格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我想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误解,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其实,品格教育的内涵,比很多人所理解的要广得多、深得多。

首先,我们来“望文生义”。“品”,从三口,众庶也,意为人多,日常用语有人品、品味。“格”就是典型、规范、标准,不达此标准者,就是不及格的人,日常用语有入格、格局。词典里告诉我们:品格是品性,是质量,是风格,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


在梳理品格定义的过程中,我们的困惑在于品德、品质、品格究竟是什么关系?于是逐渐形成这么一个概念,品格可以划分成“道德品格”和“功能品格”。

道德品格是指核心伦理价值观,比如说友善、公正、责任等;功能品格是那些实现道德品格的能力,比如刚毅、坚忍不拔等。我们可以来试想一下,一个人非常需要刚毅、坚韧不拔这样的功能品格,有了这样的功能品格,可能会很厉害,但请注意,他可能做好事,也可能做坏事,功能品格提供了力量,但不足以成为好人。所以品格教育是在追求让一个人向善,去做好事。

“道德品格”涉及的是做人,“功能品格”涉及的是做事。那在《义务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有三个内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又应该怎样来理解?我们认为,正确价值观是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必备品格是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关键能力是能做成事。价值观里没有必备品格吗?必备品格里没有价值观吗?其实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它虽然是三句,但我们不要把它们分开,一定是有机联系的,组合在一起才是我们的核心素养。


很多老师在理解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时很犹豫很纠结,觉得习惯做正确的事和坚持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是一个意思。不,这个地方是有所区别的,当一个人真正有了稳固的坚定的价值观时,意味着这个人在可能别人把事做错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努力坚持,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来讲,必备品格或者说品格的教育处在中间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撬动关键能力,可以撬动正确价值观。

如果说把品格教育比喻为一颗种子,那么这棵种子总是要发芽要生长。就像一棵树,很多时候我们特别容易看到地面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比如这棵树的树干、树枝、叶子、花果。但是一棵树的长成,下面的根基是非常重要的。埋在地下越深,越是容易被我们忽视,而这种东西是什么?其实就是品格,就是品格教育。




04/

开展好一个个活动
在不断重复中形成品格

接下来我们说实施的课程。教师要把一个个品格教育活动开展好,要懂得如何设计和指导儿童品格教育活动,构建儿童品格教学法。

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小学老师、幼儿园老师,其实每一个老师在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心中都有一个教学法,它指导教师的活动怎样去开展。这个教学法对教师具体落实品格教育非常重要,因为教师在这个环节面对的是一个个儿童。

关于品格教育,我们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知和行。它应该包括“知道”“看见”“行动”“反思”四个方面的内容。



“知道”:让学生知道一些东西,让他们在听中知道;听老师讲、听其他人讲,如幼教工作者、其他专家、视频、微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读中知道:读教材、讲义、推荐阅读材料;

“看见”: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案例而看见,如老师提供的视频、举的例子,让学生自己看见自己所知道的内容。比如学生在知道了应该要友善后又能够看见在现实生活的例子;

“行动”:他们要有这个机会去做一做,实际尝试自己所学到的,并拍下自己尝试的视频;包括操作、讨论和汇报环节。

“反思”:观看自己拍的视频(做的活动)进行反思,这四个方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才会效果最佳。



这4个要素之间常常是相互割裂的,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让这4个要素尽量交织在一起,正是因为有交集,带来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形成品格,带来品格发展的改变。

在“知道、看见、行动、反思”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很多专门性的品格教育活动:为了解儿童对品格的已有经验,我们可以开展品格对话、品格阅读;可以让儿童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调查品格;可以在儿童游戏过程中体验品格;可以让儿童去做品格的专访;让儿童开展品格的讨论;在大班还可以开展品格的辩论;儿童品格行动可能有品格剧场;形成一些朗朗上口的品格口诀还有儿童的品格评估以及品格展览,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让儿童去获得品格,形成品格。




05/

检验教育水平的标准
是看儿童最终获得什么发展

最后,是儿童获得的课程,要去看每个儿童在品格教育、品格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真实的发展。是否达到《评估指南》有关品格启蒙的要求?是否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



理想的课程要转化为文本的课程,我们还要进一步去关注教师说的和做的之间,以及做了之后,儿童究竟获得了什么?

儿童究竟获得什么样的品格?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它可能有一种即时的效应,也有短期的目标,但我们也要看到它长远的发展。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讲,品格的形成是需要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是他人生一直都要学习的,一直都要不断成长发展的。

品格教育既应该要有国家的立场,也应该要有儿童的视角,尤其是需要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当这样两股力量,共同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时,我想我们的品格教育会大有作为。





成都市“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经验

▌卿子俊 
成都教科院党委委员、督导评估监测研究所所长、学业质量监测中心主任

教育肩负着向青少年播撒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引导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颗扣子”的重任。近几年来,成都市中小学以“品格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模式。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扎实推进品格教育。注重科教结合,强化顶层设计,梳理出中小学应具备的24个品格。立足实践运用,建设特色课程。强化专业引领,提升课程执行力。

第二,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着力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课程育人。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载体作用,实现活动育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实现文化育人。


第三,以家庭教育为基,构建“三结合”教育生态体系。强化培训,大力提升家长育人核心素养。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注重实效的,着力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截至目前,品格教育的“成都经验”,已推广到四川各市(州),辐射到全国范围10余个省和重庆市,遍及全国的品格教育实践学校达2000余所,对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探索学校德育有效形式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一直坚持的品格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与之相匹配行为能力的重要路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幼品格教育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努力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养、文化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下足功夫,为广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育人模式的实践新样态

▌杨霖
全国品格教育实践推广人、2021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

中华民族追求立德,人生的三不朽首先是立德。立德树人的概念从中华民族的深处向我们走来。党和国家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提出了更全面具体的意见和要求。学校一线教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后一公里”。

品格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与人的价值观一致的稳定的行为能力的实践活动。2013年以来,我们的研究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在教育现场的落实机制,持续关注学生成长中正确价值观养成和德性与德行成长的知行合一。通过研究,形成了中小学生应该具备24个品格德目的道德共识,确定了品格成长的目标。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六大德育实施路径和方法,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依据这一工作方向,我们将品格融入学校日常运行的各环节,形成了“一品六翼”的品格培育体系。一品,指一个品格素养,六翼指文化育品、活动育品、课程育品、实践育品、管理育品、协同育品。此外,还探索了“四维一体”的评价方式和“以品育品”的全员导师保障体系。


经过八年的扎实推进,课题组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于儿童生活的真实体验,注重道德情境的德育方式,把道德教育理想转化为落地的智慧,寻找实践的密码,回归教育本真。




适合幼儿的品格教育路径

▌李隆庆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会主席、四川省重大课题《新时代幼儿品格教育体系研究》总负责人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是人格形成和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儿童阶段的品格教育对人一生优良品格的形成具有铺垫底色的作用。因此品格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是格外重要并且不可忽视的。2022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品德启蒙作为考察幼儿园办园方向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意味着是否开展品格教育,能否开展好品格教育,是衡量一所幼儿园办园方向及保育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幼儿阶段的品格教育不仅对幼儿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多以来,我们在应该培养幼儿什么品格,怎样培养幼儿品格等问题上,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探索适合幼儿的品格教育路径,形成12个活动类型的专门性幼儿品格教育活动模式,以及将品格教育渗透在游戏、生活和学习中。

开展品格教育需要一支认同品格教育重要意义、掌握品格教育适宜方法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教师自身的品格以及品格教育素养决定着幼儿园品格教育的成效,这就是教人先教己,育人先育己。在这样的师资基础上,还需特别注重增强幼儿园品格教育的专门性,对品格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同时,加强品格的幼小衔接,进一步思考幼儿园如何与小学衔接,以实现品格教育的一体化。


文字/鲁阳阳 陈梓汇
编辑/张小满
图片/温笑寒
设计/林青北



精彩回顾

开学倒计时,再不准备就来不及了


给教育开一个脑洞:做回小孩子


看见儿童特辑⑩暑假余额告急!这些新学期必用干货,我们来一次性get!


看见儿童特辑⑨ 人生不尽美好,是儿童令我们怦然心动


看见儿童特辑⑧看完这10本书,我们和儿童的距离也许会更近一步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