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幼儿教师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着重观察这几分钟她说了啥
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家园共育是一个老话题,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大命题,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面临新问题。
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机构规模快速扩张,大量新教师进入学前教育领域,面对家园共育存在诸多困难;另一方面,家长的焦虑和“内卷”以及家庭结构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带来家园共育的新挑战、新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多年家园共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指导经验的黄曦、曾莉老师,带领团队共同编写了《家园共育新思路的实践研究》一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提供更多视角与路径。
有效的沟通是开展家园共育的前提,本期,我们聚焦很多一线幼师都特别头疼的“家园沟通”问题,打破形式单一、内容片面、沟通低下的瓶颈,彰显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品质。
顾老师:家长们很疑惑,孩子在家总是很乖,怎么会在幼儿园调皮捣蛋?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解释。
徐老师:不知道如何与祖辈交流,好像他们也不愿意按照我的建议来做。
张老师:如何与爱“挑剔”“刁钻”的家长交流?很多时候会迫于压力,尽管觉得家长的要求不合理或不科学,也委曲求全按照他们说的来做。
杨老师:家长成员之间,比如祖辈和父母的教育观念和目标不一致,给教师的信息反馈不一致,导致家园共育未发挥其作用。
赵老师:有一部分家长只相信孩子说的,不相信老师说的,比如孩子回去说自己今天没吃饭,老师解释说吃了,家长却只相信孩子。
魏老师:孩子父母和教师接触机会少,只能通过老人、亲戚转达幼儿园信息,不能及时、真实地了解幼儿在园信息及情况,由此引发一些矛盾。
据调查,家园日常沟通时教师和家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沟通,它不仅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园日常沟通不是那种非常正式的、正襟危坐的、在固定场合进行的,而是每天都在进行。早晨在门口迎接孩子、午休间隙、放学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以及其他一些偶然的时刻……也许是三言两语,也许只有几分钟,却是家园之间交流的重要时机。
实际工作中,很多因素影响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日常沟通。比如部分家长不善言谈;有的家长比较“挑剔”;有的家长采取回避态度;有的教师不够自信,只言片语就想草草收场;有的教师又过于强势,控制沟通的节奏和内容,让家长成为被动接收者。总之,没法呈现出理想的沟通状态。
新学期开学,刚休完产假的王老师接替原来的老师成为中一班新班主任,与艾老师、黎老师搭班。开学第二天中午,孩子们在午睡,门卫通知中一班有家长需要见老师。王老师到门口一看,是曦曦外婆。王老师还没开口,就听曦曦外婆说:“嗯?艾老师不在?找黎老师也可以。”王老师微笑着说:“请问您是曦曦外婆吧?艾老师和黎老师现在有事,我是王老师,有什么事您跟我说也一样的。”曦曦外婆迟疑一下说:“我家孙女爱出汗,早上忘了给她带备用T恤,我给她送来。以前她中午起床都要换一件衣服的。”王老师说:“哦,是这样啊,那您给我吧,起床时我提醒她换上。”曦曦外婆把衣服递给王老师说:“你是新来的老师吧?知道我家曦曦是哪个不?她不怎么爱说话。”王老师笑着说:“我知道曦曦,今天早上也是您送她来的,是吧?”曦曦外婆笑起来:“就是就是。王老师,你记得叫曦曦换衣服哈,她身体不好,容易感冒。”王老师:“好的,熙熙外婆,我过去就把衣服放到她的床上,您放心哈。”下午放学时,看到曦曦外婆在门口,王老师对曦曦说:“曦曦,外婆接你来了,去拿好书包,记得把换下的衣服也带回家哦。”曦曦外婆看着曦曦高高兴兴地去拿书包的样子,也笑了起来。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得到曦曦外婆信任的方法很简单:
首先,记住孩子。在刚接到任职通知时,王老师在第一时间跟班上另外两位老师联系,拿到班上孩子的名单和以前开展活动的照片,同时了解班上一些特殊孩子和家长的情况。曦曦和曦曦外婆就属于其中之一。因此在开学第二天,王老师便能认出曦曦外婆。
其次,保持自信。在面对曦曦外婆明显的排斥和不信任时,王老师没有表现出不高兴,而是微笑着跟家长确认她的身份,同时表明自己的身份,并明确告诉家长“有什么事跟我说也一样”,这样的从容和自信可以赢得家长好感。
最后,清楚表达。在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时王老师认真倾听,在家长再三叮嘱时清楚地告诉家长:“我到教室就把衣服放到她的床上。”这样清楚、明确的语言也很容易获得家长的信任。下午放学时,看到曦曦外婆,王老师便提醒曦曦拿书包,再次向外婆证明自己确实记住她的孙女儿了,也确实提醒她换衣服了,而曦曦高高兴兴的样子更是让外婆放了心。
放学前,爷爷带着牛奶来接东东。东东坐在鞋凳上喝牛奶,爷爷蹲在地上给东东换鞋。邱老师看见了,说:“东东爷爷,你叫他自己穿嘛,他都那么大了。我们要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哦。”东东脸红了,放下牛奶盒要自己穿鞋,爷爷大声地说:“坐好!赶紧穿好,走了,奶奶还在外面等着你。”然后继续帮东东穿好鞋,牵着东东就走了。他没看老师一眼,也没有回老师一句话。邱老师尴尬地站在原地,说不出话。
爷爷帮孙子穿鞋,或许并不是因为孩子懒,要爷爷穿,也不一定是因为爷爷赶时间等不及孩子自己慢慢穿,有可能是因为爷爷需要满足自己照顾孙子的情感需求。如果老师看不到“爷爷帮孙子穿鞋”这一现象背后爷爷的需求,就会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说出来的话就容易被家长当成是批评、指责。
因此,作为一名善于沟通的幼儿教师,可以这样说:“宝贝,怎么让爷爷蹲着给你穿鞋呀?这样的话爷爷多累呀!来,起来,让爷爷坐着,你站着。”扶孩子一把,让他站起来。接着对爷爷说:“爷爷您看,您孙子多孝顺您呀,知道给您让座位了。来,您坐着给他穿鞋子。”虽然听起来同样是批评的话,但这种批评是在教育孩子要孝敬爷爷,爷爷肯定不会反对,相反,还会感激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这样既满足了爷爷照顾孙子的情感需求,又增加了爷爷对老师的好感,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早上家长送孩子后赶时间去上班,教师不宜发起沟通。知道家长在上班,没有紧急情况,教师不宜给家长打电话沟通。对于幼儿园离家较远的家庭,教师不宜在放学后发起较长时间的沟通。对于家有二胎需要照顾的家长,教师不宜在晚上通过网络和家长沟通。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沟通,不仅很难达到效果,还可能干扰家长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家长主动发起沟通,而老师正忙着组织孩子的活动,可以说明情况,请家长稍等一会儿,等老师做好安排后再交流,或者征求家长意见,另外约时间。
×孩子在场和人多时不沟通
这里的不沟通,不是说当着孩子或者别人的面,家长和老师之间不打招呼,而是说不当着他们的面沟通一些有负面信息、负面情绪的事,或者关于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的情况,以及一些比较隐私的事情。
在QQ群、微信群中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如果有家长在群里问:“老师,今天我家宝宝脸怎么被抓了?”老师看到时一定要立刻回应:“家长,我马上给您打电话(或者私聊)。”尽量把影响缩小。有一点需要注意:有的老师看到后会直接跟家长打电话或私聊,忘了在群里回复。可能问题沟通好了,而群里的其他家长看不到老师的回应,会以为老师不负责任或逃避。
好书推荐
本书内容全面,为家园协调提供了专家视角,为家园共育提供了鲜活案例,为家园沟通丰富了实践路径,既有助于初任教师对新时期家长工作变革的适应,也有助于年轻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方面的提升和促进,同时还有助于家园共育生态的构建。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李敏院长在《家园共育新思路的实践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教育的难题同时也是教育的魅力,都在于总是会不断面临鲜活的真问题。有些是新问题,有些是不断在新人、新的场域下再次出现的老问题。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必须要能够跟进时代的变化。这本书对这些新变化、新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回应。家园共育中我们也许有1000个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去做更多的理性思考,对问题的核心有更整体的理解,并真正在实践中去尝试,一定能生成适合自身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互动:
您在家园共育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我们将精选留言,于今年年底之前送出2023年新年礼物哦。
活动案例丨秋天也会发霉?这位老师带领小班孩子进行了一场去“霉”活动!
超七成幼师工作超负荷,92.3%曾考虑转行,压力之下,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