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布置的环境,真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幼师口袋 Author 韬韬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其对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到新学期,幼儿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创设出富有教育意义,又让幼儿喜爱的环境,使其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和个性发展。但在实际的环创过程中,教师往往参与过多,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费力且不出彩。
那一所好的幼儿园环境是什么样的呢?如何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适合其自身成长特点和需求的环境?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呢?想到安师大附幼,温暖、美丽、好玩、细腻......好多词语扑面而来。
之所以感觉它们充满生活气息,是因为它们找到适合自己园所环境创设的方法。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一探究竟吧。
01/
一家“美丽”的幼儿园
虽然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环境不应该只以“好不好看”来度量。但刚走进一家幼儿园,难免忍不住先去看看它是否美观。
显然,安师大附幼便是一家靠“颜值”就能吸引人的幼儿园。尽管我们去的三家分园风格各不相同,但它们各自具有的美感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总园淳朴清秀,和周遭的徽派建筑与街道相得益彰。
金域蓝湾分园则有欧式的精致,一窗一门间都融入了设计的巧思。
碧桂园分园又不一样,日式简约的风格凸显高雅,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那些颇具盛名的日本幼儿园。
三种风格各有特色,却又彰显着共通的美感。在三家幼儿园里,我们都发现了一些共通的环创元素,绝对值得每位幼教人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作品集合体
纵观安师大附幼的室内空间,几乎所有的环境创设都是由孩子的作品“堆砌”而成的,而且用了一种在其他幼儿园很少会见到的组合方式。
比如下面这幅作品,就是每个孩子单独完成一块染布作品,在老师的设计排布下重新组合在一起。
原本只是普通的印染活动,却组成了极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品,不得不佩服这里老师的教育巧思呢。
这样的作品在幼儿园里还有很多,孩子们在加大版的卷纸芯上绘画,老师把它们组合成了“风吹麦浪”之景。
下面这幅作品我特别喜欢(建议大家点开大图查看哦),每个孩子用红色自由拼贴,然后组成了这幅大大的画作。
别看这幅作品乍一看好像有些“混乱”,但你仔细品味,会发现老师在红色的疏密、立体感上下足了心思,使得整体“乱而有序”。
老师向我们介绍的时候,如数家珍地说着她印象最深的单个作品。“你看,这个做的是一张笑脸!”
透过老师明亮的眼眸,我看到了一个爱孩子的老师、一所爱孩子的幼儿园。
瞧,孩子们的姓氏也能组合成一幅作品。看着这样的“汉字画”,谁能说这是小学化呢?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好好一睹它们的风采吧!
你一定很好奇这些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吧?老师说,孩子们完成作品后统一收集起来,公共区域的艺术作品,由幼儿园的艺术总监组织老师们将作品铺在地上,当场开始进行位置上的调整,然后就可以直接上墙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特别讨巧的环创方法,既不花费老师太多的精力、又让环创以孩子的创作为主、还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所谓一举三得;同时,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真的能实施起来却离不开老师们的审美修养、团队合作和对孩子的了解,实在是令人敬佩呀。
孩子做的主题墙
主题墙也是安师大附幼环创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这里的主题墙又一次颠覆了我们对于传统的认知。
一点装饰都没有,一个标题加几个版块,这就是这里主题墙的样子。
肯定又有人要和我说什么“儿童什么情趣” “鲜艳的颜色吸引注意力”之类的理论。
但在我们质疑之前,先仔细看看这里的主题墙,它们难道不能清晰地反馈孩子们当前正在进行中的主题吗?难道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吗?
最有力的例子,应该就是下面这面主题墙了。走过它的时候,老师神秘地问我:“你能看出这个班的孩子最近在研究什么吗?”
答案说出来,你就会恍然大悟。纸上贴着果皮,而外面的轮廓比果皮大了好多。其实,这是孩子们在研究果皮变干之后会变小的现象。
有了老师抛出的这块“琉璃砖”,后面我自然便看出了更多“璞玉”。
比如这个班的孩子正在研究藏族文字。
这些孩子看来是把家乡的桥“走”了个遍呢。你看,关于桥的研究还没结束,主题墙的空白区域还等着填满呢~
嘿!一面主题墙就把孩子们玩墨的水平变化体现地淋漓尽致呢。
这才是主题墙的力量,这也才是主题墙该有的样子。如果连“达意”都做不到,被装饰得再好看的主题墙,也不过是穿着新衣的皇帝罢了。
我们要做的,便是为主题墙脱下“皇帝的新衣”。
我想,这里的老师都是“脱衣能手”,难怪园长说老师们都抢着要墙面,都觉得主题墙不够多呢。
家园栏一步一景
安师大附幼的每一块班牌、家园联系栏也是交由老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的风格。
就拿下面这块小小的班牌举例,老师逛遍了材料市场也没找到自己满意的,干脆就自己用废旧材料设计,颇为用心。
也正是这样,这里的家园联系栏甚至做到了“一步一景”,让人漫步在幼儿园中都心旷神怡呢。
可别以为这些家园栏只有表面功夫,内容也是大有乾坤。
每个班级的家园栏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这幅“主题网络图”了,熟悉方案教学的老师一定不陌生。老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班级正在进行的主题发散性地罗列出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展现不同阶段孩子对于主题的不同理解,无论是家长和老师都能一目了然。
有没有发现,一个元素反复出现?没错,就是幼师在读书时经常要练习的POP字体了。
POP字体是这里老师的必修课,新手老师通过一年的学习,基本就能熟练地写出这些超有童趣的字体。
不仅美观,还无形中让11所幼儿园的环创风格的得到了统一。
除了墙面,幼儿园的各处都运用了POP字体,可见老师们对其的钟爱。
有时候,一点简单的技法就能让老师们的工作轻松不少,也能让幼儿园的环创上一个等级,各位老师不妨也尝试一下哦。
尽管很多幼儿园的环创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当我们仔细“拆解”安师大附幼高级环创之后,会发现其实也并非需要多金贵的材料、多高超的技法。
你和一份优质的幼儿园环创之间,也许只差一点点心思:鼓励孩子创造美、利用孩子创造的美,自己再加一些小技巧的细腻心思。
02/
一家“好玩”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什么?请用5个字回答。
如果是我的话,一定会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好玩的地方。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场所,而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好好玩。而安师大附幼,是一个如假包换“好玩的地方”。
民族大联欢
来到总园采访的那天,园里正在进行民族大联欢的活动,孩子们装扮成了各民族的模样,在整个幼儿园的区域内体验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保育员阿姨的帮助下做一做民族传统面食。
亲手设计一件漂亮的朝鲜族服装。
传说汉服,感受一下挥毫洒墨的英气与豪爽。
用手工纸折一件汉服吧,比比谁的更漂亮。
下盘棋、织匹布,体验一下传统的游戏和技艺。
另一边,少数民族姑娘们正在翩翩起舞,看她们缤纷的服饰与灵动的舞姿,真是一道风景呢。
还有一些心灵手巧的新疆姑娘在教室里制作枣夹核桃、剥瓜子,请过往的每个“来宾”品尝。
“汉子”们则狂野多了,在教室里弯弓射箭。
蒙古勇士们跃跃欲试,用扳手腕的方式来比比谁的力气大。
在教室的一角,我们看到了一面关于这次民族大联欢的主题墙。可以看出从准备到实施,其实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为了让活动更添趣味,还设置了“神秘人”,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体验呢。
看完整场活动,不得不感叹一句:“嚯,他们这是玩真的!”真的场景、真的游戏、真的体验。从筹备到游玩,孩子们一定对自己选择的那个民族有了深深的了解。
这样的教育,可比坐在电视机前看一段傣族舞来的有意义哦。
区角“仪式感”
而在金域蓝湾分园,我们看到的则是区角活动。在每个班的区角活动开始前,都会一段“进区仪式”,为这个日复一日的流程增加了一份仪式感。
第一步,值日生去老师的办公室,将大家的计划本搬来。
第二步,孩子们坐在桌上认认真真计划好今天要玩的区角活动。
第三步,老师回收孩子们的计划本。
第四步,孩子们在教室门前排队集合。(这一步每个班级会有所不同)
第五步,孩子们进入教室,正式开始区角活动。
麻烦吗,挺麻烦的;有必要吗,很有必要。不仅计划书是记录孩子们发展的有效工具,每次区角活动前的“仪式”,不仅给老师调整区角的时间、也给孩子转换心情好好玩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接下来的游戏——属于他们的教育方式之中。
那么,孩子们在区角里会玩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带上小围裙,孩子们正要自己做寿司招待小伙伴们。
用各种各样的自然物来拼贴出最美丽的画卷。
用放大镜好好探索中国地图的秘密。
建构区的作品也初见雏形,很是气派呢!
也许是因为进区之前的仪式,感觉孩子们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特别的认真,都全神贯注在自己手上的活动中,很少有孩子乱逛或需要老师帮助的。
这大概就是仪式感的力量吧。
缤纷活动室
除了教室这个“游乐场”,安师大附幼的每个园所里都设置了各类活动室供孩子们游戏。
那天,我们在2楼拍摄,却从楼下传来阵阵奶香,循着气味下去,原来是孩子们在制作彩虹曲奇呀。
赶到的时候料理已经接近了尾声,孩子们正在认真收拾桌子。
香味来自一旁桌上刚出炉的曲奇,孩子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果然特别甜蜜呢。
环顾四周,不仅准备了各种专业的烹饪器材,也有一大面以烹饪为主题的墙面。感觉在这里随手抓起一件材料,老师就能开展一次生动的教育活动呢。
当然除了小厨房,其他常见的活动室如美工室、阅读室、建构室也一应俱全,让我们用一组图片来领略一下这些活动室的风采吧。
游戏这件事,孩子才是主角,我们教育者能做的,不过是把游戏的舞台搭得更大一些、舞台的道具准备地更好一些。
你也许会和我一样有疑问,上面这些活动,孩子的自主性似乎少了些,大多是老师预设的活动。但你再看下面这张图,就会消除这份顾虑。
这是幼儿园大厅里的一处空场地,没有规则、没有环创、没有材料,孩子们可以用这里开展任何活动,仅此而已。
有这份心思的幼儿园和教育者,哪里会舍得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呀。
其实我原本想要用“琐碎”来形容下面这一段的,但这次难逃贬义之嫌,还是细腻来的更为贴切。
因为下面我要讲的,正是琐碎的幼儿园一日生活里,细腻的教育心思。
等待被唤醒的折线图
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折线图,记录着每天的温度。
很多幼儿园到了大班都会这么做,如果你问起老师们原因,她们会说让孩子了解天气的变化、接触数字、知道折线图......
而这里老师的回答却截然不同。
她们会说:“我们等待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学习到折线图的时候,这段记忆能被唤醒。”
哇哦,这个回答真是令人惊喜,“提前学一两个知识”始终不是幼小衔接的本质,这才是。
再也不会倒的水壶
这里的每个孩子都会自带一个水壶,现在的儿童水壶不仅有好看的颜色,还会有长长的肩带。于是,问题产生了。
小班孩子喝完水会让肩带随意地散开,一个班的水壶挤在一起,肩带就会缠在一起。于是,下次再拿水壶,一拿就倒一大片。
不过,老师们没有让问题成为问题,而是让问题成为教育的契机。
孩子们提案、做计划,想出了整理肩带的方法并按计划执行,到了大班,在不会出现不会收纳水壶肩带的孩子了。
教育是不会没有“灵感”的,尤其是对幼儿园来说,既然没有教科书,那眼前所见的都是教材。
从数字变成指针的时间
“时间课程”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有的幼儿园不注重时间概念的培养,孩子到了大班仍然难以掌握这种抽象的概念。
但这里的孩子显然不一样。
每个教室的门前都有一张小桌子,放着纸笔、钟表和日历。
凑近看,你会发现这是一张“签到桌”,孩子们每天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进行签到,就像我们上班打卡一样。
那这是怎么成为课程的呢?原来,签到是会动态变化的。
时钟会变化,会从电子钟到石英钟;日历会变化,会从日历到周历到月历;记录的方式也会变化,从简单的打勾到写下时间,还要判别自己是否迟到......
三年下来,加上一些体验性、探究性的区域游戏及教学活动,孩子们对于时间可谓“了如指掌。”
但我们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卫生细节、安全细节上,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如果我们能用同样地态度去对待教育中可能有的细节,那我们的教育思路一下子便能开拓许多呀。
终于“走完”了这家值得我们敬佩的幼儿园。
之前我说,这里的老师收获了其他幼儿园里3倍的幸福。而看完幼儿园内部的这些活动,我确信了这一点。
因为这里的孩子太幸福了!
他们每天生活在画一般美丽的校园里,每天看到自己的作品像艺术品一样被展出;
他们自由地探索着幼儿园的角落,边游戏边“研究”,永远不会腻;
他们在自然的生活中,便得到了发展,因为他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被看在眼里。
3倍幸福的老师,30倍幸福的孩子。能走进这样一家幼儿园,我也是如此幸福。
据说《中国奇谭》刚上架几天就火爆全网,还有比它更有内涵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