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评估指南》,将“活动组织”的关键指标一一落地
现在的幼儿园不再是为了解放幼儿父母的劳动时间,而是承载着保障幼儿接受“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教师要深度学习《评估指南》,学习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
202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评估指南》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阶段要关注什么,如何培养的问题。那我们如何有效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提高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能力?如何解读和运用《评估指南》,以更好地进行园所自主诊断、指导、激励?
为此,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幼儿园园长专业委员会和育儿周刊于2023年3月28-29日,在成都市第三十三幼儿园开展了《评估指南》研读小课堂系列--基于深度学习《指南》之活动组织考查要点细读工作坊活动。此次研培,第三十三幼儿园的教师团队通过细读“六步法”、研读“十策”的方法,帮助大家深刻理解和认识《评估指南》之活动组织要点内涵,让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解读重点,交流反思,共同成长。
01/
如何结合园情况和班情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教计划
第19条考查要点有哪些呢?我们从中找到三个关键词,一是《纲要》《指南》要求,二是结合本园、班实际,三是科学合理。
有时一线教师对《纲要》《指南》中的“教育建议”关注度不够,在《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这本书中提到快乐和学习同样重要,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教师主导和幼儿主导同样重要。教师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教什么”的标准和“教育建议”同样重要。
这里还有一个限定词——认真按照。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精神体现在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上,并与幼儿园课程理念和课程愿景的思想相呼应。就成都市第三十三幼儿园的课程来说,三十三幼先明确“陶乐”教育目标制定思路与办法,从“陶”出发,归于“乐”;其次,确定“陶乐”课程目标体系,从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中生发出“四乐”儿童的发展目标图谱;最后,搭建“陶乐”课程四级目标体系为乐生活、乐沟通、乐审美、乐探索,在一二级目标之下,还有三级目标和四级目标,并逐一落实下去。
幼儿园一般情况下都有“五计划”,分别是幼儿园保教计划、班级学期保教计划、班级每月保教计划、班级每周保教计划以及班级每日保教计划(教案),要想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保教计划,要牢牢把握SMART式计划,即明确性、衡量性、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具体来说,“结合实际”有以下6个方法:
计划实施方向保持一致
2计划目标要对标寻找差距
3把培养目标转化活动目标
4活动目标落实到相关内容
5活动路径体现儿童本位
6班级五计划有连续性
02/
相对稳定和灵活调整矛盾吗
如何避免频繁转换和消极等待呢
第20考查要点文字中哪些是关键?我们从中找到了四个关键词:相对稳定合理、灵活调整、频繁转换、消极等待。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应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稳定的生活制度与常规。一个“相对稳定”的一日活动安排能给幼儿安全感,并培养他们的秩序感。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活动内容要全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涉及学习、游戏、运动、生活四个方面的内容。二是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平衡。有的幼儿园认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不需要集体活动了,这是对幼儿园活动的误解。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要相互交替,它们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避免教师高控。三是室内外活动的平衡;四是动静态活动的排平衡。要做到以上四个原则,我们首先要整合一日活动有关内容,优化一日活动环节;其次是调整自主点心时间,延长自主游戏时间;最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自由度,让幼儿自主、快乐活动。
有人或许有疑问里面还出现了“灵活调整”,那它与“相对稳定”是否矛盾呢?其实不然,这要求我们既要稳定的一日活动又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年龄特点、表现、进程、需求),园级、教师、幼儿三者均可做出延长时间、调整环节顺序、调整环节内活动顺序等弹性调整。
“频繁转换”指的是各个活动环节变换次数多,环节之间间隔时间短,和前面的“相对稳定合理”形成对立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板块化、个性化的模式规划时间,整合生活活动,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比如,把集体如厕、盥洗、喝水等生活活动,以分散、自主的方式安排在除集体教学活动之外的活动环节之中;将晨间谈话活动调整在各个环节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重点可安排在餐前活动中;整合晨间活动、早操活动,把晨间活动与早操集中安排为户外晨间运动;将自主点心与自主游戏相结合,避免幼儿洗手、取餐的消极等待。
“消极等待”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在等待教师组织下一个活动时,所处的一种无所事事、不作为的状态。这样现象在幼儿园中很常见:追逐打闹、乱跑乱动、静坐发呆、烦躁不安、大声喧哗......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板块化、个性化的模式规划时间,整合幼儿的活动。比如小班可以采用手指游戏、小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帮助他们自然过渡,让他们学习等待,中班的孩子要养成“自觉”过渡的习惯,让他们主动接受等待;大班的孩子过渡要“自主”,使其内化成规则。
在21条中,我们找到6个关键词,分别是基本活动;充分的时间;因地制宜;丰富适宜;探究、试错、重复;分享经验。
基本活动是在一日生活中,时间最多、发生次数最频繁、最经常、最适宜以及最必须的一种活动。而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那我们幼儿园是如何体现这一基本活动的呢?首先是充分的游戏时间,其次是因地制宜的游戏环境;再者是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最后是游戏中教师的支持。
充分的时间这里更多强调的是孩子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我们要保证孩子单次自主的游戏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障孩子自主游戏频次;最后是将孩子们的作息时间板块化,灵活调整。
04/
何为有意义的学习
如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读中有问:何为有意义的学习?何为感兴趣?何为讨论?何为鼓励?何为拓展提升?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幼儿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 亲身体验,获取并运用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形成认知结构和获取价值的过程。这里的有意义有两个层面,一是幼儿觉得“有意义”,即他们的兴趣爱好;二是教师觉得“有意义”,能够敏感的抓住到教育契机。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法、抽样法、书面法以及检查清单等方法发现孩子的学习,从而通过环境、材料、语言和行为给予幼儿支持。就行为支持来说,很多时候老师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介入孩子的游戏,其实当现安全问题时;幼儿向教师求助时;幼儿之间发生较严重的矛盾冲突时;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游戏时......这些都是教师观察到游戏中出现推动幼儿成长的契机。
讨论不仅有助于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幼互动。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他们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开展讨论的方式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小组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教师一言堂,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
鼓励注重的是历程, 成人应信任、肯定及接纳儿童,帮助他们建立正向的世界观和自我观,从而能进行自我肯定和接纳。因此,我们可以多鼓励幼儿表达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鼓励方法:
△ 如何鼓励幼儿
拓展提升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有意义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高水平问题以及引导多元表征两种方式提升幼儿生活(游戏)经验。幼儿的表征能力是多元化的,除了图像和符号语言外,像动作、表情、神态等都是孩子表征能力的一部分。
△ 如何提出高水平问题
05/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什么
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这条的关键词有:关注整体性;有机整合;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关注整体性强调的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和内容具有整体性。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整体的表现,比如在教育观念上重学科技能,缺学科发展序列性;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在教学内容上重认知,轻情趣。在教学过程中重传授讲解,轻体验合作。在教学视角中重当下水平,缺发展意识。因此,我们可以从教师意识、教育环境、教育行为以及课程四方面关注幼儿整体性。
有机整合强调的是从幼儿实际出发,抓住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将五大领域有机整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幼儿整体素质。但是有机整合不等于拼盘大杂烩,就学科领域活动内容的有机整合来说,可以从主题目标出发,理解教学活动内容的编写意图;从领域特点出发,分析领域内教学活动内容的存在结构;从儿童的发展水平出发,有机整合内容的重难点;从活动所需经验出发,有机整合活动资源。
教师也不能为了整合,而忽略了“有机”,可以从月计划、主题计划、周计划、班级学习区环境、游戏以及教师支持中体现五大领域的有机整合。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与注意点
06/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在这条里,我们找到了多个关键词,分别是“连续性”科学衔接”“有针对性”“积极期待和向往”“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是个热点也是个难点,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谈到连续性和科学衔接,我们不仅要考虑幼儿园的衔接,还要考虑小学甚至更远的衔接。其实,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是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使其在三年的时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能力及行为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同步行动,着力实现三个科学的“转变”:一是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推动双向衔接;二是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前学习、超标教学的状况,做好科学衔接;三是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实现有效衔接。因此,第三十三幼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帮助孩子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准备,有针对性地落实科学幼小衔接。
比如,在身心准备方面,通过跳绳比赛、运动会、足球比赛等提升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在生活方面,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和劳动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 社会准备与学习准备
幼小衔接中儿童作为积极行动者,背后所体现的儿童观是“儿童是积极的行动者”。因此,我们也要建立起幼儿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第三十三幼在大班下学期采取多种形式做好衔接,比如参观小学;访谈小学生;萌娃爱军营--爱国主义活动;发展方位感知的寻宝大探秘;幼儿园与小学的联合教研;小学课堂模拟活动;整理书包;课间十分钟;戴红领巾体验日;班会体验周;值日生岗位竞聘;家长育儿沙龙;家长游戏体验日......
△ 建立幼儿对小学积极期待和向往的方法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会议掠影]
预设还是生成,自主还是游戏,都儿童中心了还需要教师吗?来,一起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