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近代点评:从中日亲善到中日战争,战争的起源

2018-02-02 王陶陶 王陶陶

1927年,蒋介石访问日本,会见了日本政坛大佬犬养毅,试图缓和彼此矛盾

抗日战争是一系列矛盾造成的。

英国一战后实力衰落,撤出中国,留下势力真空,让苏俄填补,造成了国民军崛起和大革命泛滥等动荡——就像今天美国撤出中东,伊朗填补一样。

当时唯一有能力干预中国事务的列强是日本,1925年苏联支持下的郭松龄事变中,要求日本进行干预的另一个国家,实际上是英国人;到了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英日租界屡受冲击,南京下关惨案中,西方和日本的外交官及侨民遭遇残杀,英美炮击南京,但日本舰队受命于币原外交的不干涉原则,观兵未动,事后,日本舰队司令自杀,此事对日本社会对华观感造成巨大影响。

币原和平对华外交从此破产,此后,东北易帜,中日之间的外交权益纠纷,中东路事件,日本人怀疑国民党政府将会摧毁日本在华的特殊权力,其民意越来越仇华,再加上明治大佬如山县有朋等纷纷去世,青年军官得以借激进的“惩华姿态”迎合民意挟持日本政府,“济南事变、皇姑屯事变”等以下克上事件得以出现。

从中国国内来说,外交较为老练的北洋政府崩溃之后,南京政府在外交上缺乏经验,无论是陈友仁还是王正廷都是以反帝国主义的民粹激进外交为诉求,以此满足国内民族主义癫狂舆论的胃口。

两国急切蓬发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就使得中日外交越来越缺乏共同语言,难以进行顺畅的对话。

“1929年7月18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面告蒋介石的驻美大使伍朝枢,要求中国政府制止中国报刊继续发布充满民族主义的刺激性言论。”

——中东路事件西方外交反应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日矛盾是一个叠加性的渐进过程。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引燃了一场烧毁敌人和自己的大火。

加入王陶陶的知识星球,全面提升自己视野,以现实政治的方式把握世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