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卡红色当阳 | 战天斗地,河溶鹰落湖的变迁惊艳湖北

当阳融媒 2022-10-25

烈火淬炼初心

生命铸就辉煌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当阳融媒体中心推出

党史系列短视频《打卡红色当阳》

今天上线短视频《打卡红色当阳》第二十七集

战天斗地,河溶鹰落湖的变迁惊艳湖北

▲点击观看视频


鹰落湖崛起的美丽村庄。王奥摄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湖北当阳人民战天斗地、热情高涨,建设高潮一浪盖过一浪,“鹰落湖的变迁”,就是惊艳湖北的一个典型范例。

沮漳河汇合处架起河溶大桥。王奥摄

鹰落湖位于沮漳河汇合处东侧。这里原本是一片肥沃的良田,由于1935年沮漳河洪水泛滥,成了长满芦苇的荒湖。解放前,湖区150多户家家欠债,户户讨米,过着“鹰落湖边地势低,年年淹水没粮吃,勤扒苦做没日夜,坛子里没有米过夜”的艰难生活。解放后,人们渴望“改造荒湖滩,重建良田畈”,但单家独户根本没有力量完成这种浩大的工程。

鹰落湖过去的民居。彭远光摄

1956年,这里建立了联盟、红旗两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依靠集体的力量,当年开垦荒地140亩,收获稻谷5.5万多公斤。秋收后,联盟、红旗两社合并,组建了有280户社员的民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管委会决定向鹰落湖进军,带领社员“变荒湖为良田、变旱田为水田、变缺粮社为余粮社”。

鹰落湖新貌。王奥摄

1956年农历腊月十七,改造鹰落湖的工程正式开工。可天不凑巧,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地面积雪六、七寸,社员们迟迟不愿上工。社主任许士新、社委委员刘正选没有动摇,他们分头上门去动员,当天有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140多人上了工地。

冻土像石头一样坚硬,北风像尖刀刺痛脸庞。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全社300多劳动力投入到荒湖改造工程。可开工五、六天后,人数又开始减少,原来有些农户闹灾荒,春节也快到了,一些人回家筹钱度荒“办年货”去了。

如今的鹰落湖民居。王奥摄

弄清原因,社管委会向渔场借了500元,加上社里的300元,预支给社员解难。社员们又安心地回到了工地。有的腿脚冻裂了口,有的满手起血泡,仍坚持战斗到腊月二十七,直到一座340亩的水库、一条1公里长的排水沟基本完工。春节一过,社员们又冒着风雪继续奋战……

1957年,民联社开垦的480多亩地收稻谷12.5万公斤,旱改水田290多亩,收稻谷5万公斤,加上生产条件改善后,其他农田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万公斤,比1956年增长172.7%。

赵昌炳、许士新出席湖北省第一次党代会证件。彭远光 摄

改造鹰落湖,前后两重天。1956年,民联社是缺粮社,国家供应大米18万公斤。1957年,一跃而为余粮社,向国家交售粮食5.5万公斤。加上新修的水库里养鱼,各家各户生猪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社员们把这些变化概括为“五有”:人有米吃、有鱼吃;猪有糠吃;牛有草吃;社有余粮支援国家建设。

《鹰落湖的变迁》封面。牛军摄

鹰落湖群众用合作化的力量自力更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改变贫穷面貌,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当阳县委于1958年6月,编写了《鹰落湖的变迁》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经验迅速传遍全省。此后改造荒湖在当阳县全面展开,莫家湖、朱家湖、赵家湖、袁家湖经改造均变为了良田。

其他人还在看



• 直击现场!当阳今天这样庆丰收!
• @当阳人:这个疫苗,最好10月底前打上
• 直播预告|9月23日,当阳邀您“云”游丰收节!

来源 当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李李林

编审 王瑞  终审 胡旭  监制 张勇 

在当阳 爱当阳 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