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新韵丨乡村记忆

当阳融媒 2022-10-25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乡情是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山水

是停留在舌尖上妈妈的味道

是脑海中熟悉亲切的乡音……

从古至今,游子对家乡魂牵梦萦

而家乡的美

在山水、在美食、更在人心

当阳人民广播电台与市文联

联合推出《悦读沮漳·乡村新韵》节目

今天走进第三期↓↓↓

作者:陈习荣,1965年出生,毕业于宜昌师专中文专业,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当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退休。

▲朗诵者:张柳,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当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乡村记忆·


吸引游子回家的仿佛是路旁那些灼灼开放的百日花和黄秋英。每一个被称为故乡的地方总有其钟爱的花种,就像暗夜里灯火辉煌的航道,醒目地牵引着游子归乡的脚步!
当阳照耀村,这个总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人,面积正好为中国土地总面积的百万分之一的古老村庄,和中国百万个村庄一样,有着祖祖辈辈熟悉的风景和泥土的芬芳,也有着千百年积淀起来的独特家乡味道。家乡的记忆无疑是流淌在人们血脉里的深深眷念,是远方游子听到的真正召唤。
张智明 摄


1.3 公里的漳河水道,曲折缠绵地穿过照耀村,肥沃的土地树木掩映,田野葱茏。水稻、玉米、小麦这些传统种植业在这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水稻成为人们的主食,鸡、鸭、鱼、虾、猪、牛、羊的养殖则丰腴了人们的一日三餐。人们用朴实的双脚丈量着土地,用魔力的双手翻耕着生活,用勤劳和智慧喂养着一辈又一辈的照耀人。
 故乡的回忆收藏在一座小院里,看那些悬挂着的残破的犁、耙、耖、抓辊,像每个人记忆深处的珍藏,成为一种勤劳勇敢的精神象征。微风吹来,我们听见谷粒在钢筛、风斗里追逐的笑声,还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阳光下墙边的对窝、石磨,似乎在向人们昭示淌下的汗水最终会变成甜蜜的滋味,慰藉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凝聚着子民对土地的爱恋;而木仓、黄桶,则储满了人们秘而不宣的满足和经年不衰的底气!

张智明 摄

照耀人不忘过去,用记忆的小院将这些古董留与后人思索。人们迈出的每一个脚印,似乎都成了值得铭记的瞬间,并以此凝聚民心,照耀未来。一座土墙小院,就是一段无声的泥塑的漫长历史。在这里,还记录着照耀村各个时期各条战线的杰出人物。战争年代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袁以成等烈士,建设时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道槐,中国好人、湖北优秀村支书曾凡柏,还有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桑梓贤达……走进这里的人们以小院的人物为楷模,以成为小院墙上的一行记忆为荣耀而口口相传,奋发图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从这里出发,定能走向远方。
远方在引领着我们。铭记红色历史,传承时代精神。石碑上以中英文标识的“当阳市照耀村”几个大字映入人们眼帘。人们很难理解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试点村、湖北省百佳村委会的照耀村,曾经也是个负债百万的村集体。

张智明 摄

6年前,一个叫曾凡柏的照耀村人,放弃50万年薪的企业高管,回到家乡当选村支书。鸿雁北归还,照耀春意暖。血脉里淌着勤劳和勇敢气质的曾凡柏带领村民勇闯实干,打造“田园风光,五彩照耀”的特色品牌。种蔬菜、种药材、种树苗和特色养殖、水产养殖的产业发展规划,取得显著成效。葡萄种植合作社、慧娥农庄、无花果采摘形成一条龙产业链。闻名遐迩的玉皇李作为照耀村标志性水果大量销往外地,羊肚菌、虾稻米、小磨香油等土特产品口碑响亮,村办公司“当阳市照玉商贸中心”生意越发红火。
如今,照耀精神已然形成一种文化,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的提升成了另一道美丽的风景。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自律着人们的言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村民们在迷人的晚霞里乘着各种交通工具,来到村里大舞台载歌载舞,成为媒体中的网红。他们放眼望去,蓝天下的聚力亭,波光中的凝心桥,绿草边的思齐井,绵延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定格成照耀人新的记忆。照耀,是所有乡村中最好听的名字!

张智明 摄

此时,照耀人的记忆,已经飞越乡村记忆的小院,在阳光下载着照耀人、照耀景、照耀情,沿着灼灼开放的百里花和黄秋英的康庄大道走向远方,成为人们在遥远未来的更加美好的记忆!

*本文稿由当阳市文联提供。



END


如果您爱好阅读,如果您有分享作品的渴望, 请您参与到《悦读沮漳》节目当中。这里始终有一支话筒在为您守候。期待您就是下一个朗读者!

欢迎收听
当阳人民广播电台调频100.9兆赫
每天20:30 不见不散
商务合作热线:0717-3239550

其他人还在看



 @当阳人,干干净净迎新年,一起来行动吧! 【新春走基层】两河的大蒜好俏哟,很多地方的客商都来哒• 当阳这个跨越千年的古镇,你去过吗?


来源 当阳融媒体中心 编辑 张子萱编审 王瑞  终审 胡旭  监制 张勇

在当阳 爱当阳 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