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监管?谁处理?谁受益?餐厨垃圾治理新规呼之欲出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生态资本论
「生态资本论,资本视角看生态」
地沟油,泔水猪,餐盒污染……这些词语对我们来说或许并不陌生,我们总能在新闻中或是生活里了解到它们的存在。这些餐厨产生的垃圾一直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而多年来的餐厨垃圾管理职责不清、法律依据不足、垃圾分类意识模糊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然而在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就将目标直指生活垃圾处理,这其中新增的餐厨垃圾管理的相关条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食带来的“包袱”
我国的餐厨垃圾规模到底有多大?
并不光彩地说,领先于世界水平。
毕竟我国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产生食品垃圾的数量可想而知。再加上我国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人民的思想从“填饱”向“吃好”转变的同时,餐厨垃圾处理的压力又变相增加了。
可垃圾增加的同时,人们处理垃圾的思想并没有进步。
我国许多发达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在3000T以上,而其中餐厨垃圾平均占40%以上,而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甚至占到了5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却比我们少得多。
美国是12%,日本是22.7%,荷兰是21%……基本都在20%左右,这不仅仅有赖于他们先进的技术,更加是因为他们普及的垃圾分类的观念和净盘的态度,让垃圾可以从源头上得以减少。
从实际来看,我国的餐厨垃圾治理长期受制于非法利益链、盈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发展缓慢。随着“十二五期间”试点城市的建设,餐厨处理设施开始遍地生花。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前端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导致分类处理成本高、中端收集困难以及末端资源化产品盈利难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坦白的说,我国的餐厨垃圾处理行业仍处于幼稚期。
可以看出,我国的餐厨垃圾处理的压力是巨大的。当然,这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那让我们仔细的看看新规到底颁布了哪些具体条例。
条例要求:由县级以上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工作,这就为餐厨垃圾的处理提供了婆家。之前,因为管理职责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可不少。
明确到县级环卫部门,不仅明确了监管职责,也让大大小小的餐馆们划了禁行线,让他们不能肆意越线。更重要的是,这能够为环保企业的信心加码,今后无论是洽谈合作还是解决纠纷,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我们深恶痛绝的“地沟油”问题,或许将得到改善。这么多年以来,中国人自嘲“吃了这么多年劣质产品都活下来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或许真的能过去。固废法正式出台后,势必加大对餐厨垃圾食品化的处罚力度,让这条黑色产业链渐趋消亡。
居民家庭和餐饮经营场所产生的餐厨垃圾,应交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专业化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这对环保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在于,将会有更多的地方需要环卫企业的帮助,可以有效解决末端处理企业“收不上来”、餐厨垃圾处理厂“吃不饱”等问题。而挑战在于,对环卫企业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行业有很大几率迎来一次洗牌,那些不具有特别大竞争力的企业可能并不会好受。
可以说,如果在这次的新规实行下仍可立足,那么企业的发展将会有质的提升。
新规下的餐厨垃圾处理条例,和即将实行的垃圾分类政策息息相关。在这个垃圾分类大势所趋的环境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认真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再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
作者:安野,生态资本论编辑。
(本文在生态资本论和中国生态资本网同步更新,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微信公号转载请注明来源:生态资本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