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兴精英跨界“革命”:让医生回归本质!

2017-03-20 木槿 医馆界

第 17 

“开医馆都是医生”的逻辑渐渐被打破,资本纷纷涌向风口,跨界经营成了医馆业探索出的最新突破口。


■ 演讲|赵海峰     

     整理自“2016年第一届深圳中医馆创新论坛——《让医生回归本质》”


当无印良品、奔驰进军餐饮业开餐厅;当老字号胡庆余堂卖起了“草药咖啡”;当媒体人戴金胜和搜狐说再见,转身卖小龙虾;当演员刘涛也玩起了跨界歌王......“跨界”成了各行各业的热搜词。


在医馆界,也有一位跨界经营的先行者。无论中医西医,医疗最终以结果为导向是推翻不了的真理,而结果得以支撑依然得靠一帮“技术控”为之站台。从科技感十足的通讯业到中医经营,从海外精英摇身成为3个诊所的老板,利用互联网优势赋予医馆业新的运营思维,赵海峰对“找、留、绑定好医生”有着不一样的体会。


1

医患关系


多数定位在中低端的中医馆面临着一个困局:医生普遍的收入结构都与处方量有关,而“贵”成为患者对中医消费的认知。“无论我们开出多大的处方,比如儿科只开三四天的量,患者还是觉得贵。”


患者对贵的认知和医生对处方量的认知只是医患不协调的一个方面,影响医患关系更重要的是人群定位。清晰地辨识医患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提升和维护彼此关系的基础。


“目前我们面对的主要是慢性病、有养生需求的人群,医患之间应该是共同参与的逻辑关系,需要医生和病人用相同的语言,共同的频道去交流。”


2

薪酬结构


对于公立机构采用处方、检查检验费等构成医生收入的做法,赵海峰认为“民营中医馆最重要的是提供个性化服务,要让医生回归看病的本质,药品回归治病的功能,需要换一种方式让医生的收入更明确,更简单。”



赵海峰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生群体量身定做了一套薪酬体系:


初、中级医生:基本工资+门诊量工资。其中门诊工资与实际的处方数量有关,与门诊处方的金额无关。

专家:基本工资+技能传承和转移。


对于这种薪酬模式,他的解释是“医生群体存在特殊性,要稳定医生团队需要量体裁衣,比如专家的作用是传承,我觉得在技能传承方面适当提高他的收入比例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3

医生考核


如何对医生进行考核?门诊量大、处方量大就等于好医生?深思熟虑之下,赵海峰设计了一份相对成熟的考核制度:

  


以“整体满意度、治愈率、业务提升”三个纬度作为医生考核标准,各项比例根据不同医生做出相应调整:


“对于初、中级医生,把治愈率考核比例放低,把他们和客户的交流沟通以及客户对整体的治疗体验放在较高的位置;而专家的治疗水平已经相对成型,很多人看专家最终是看疗效,对他们的业务考核就显得没那么重要,而应该把治愈率上升一定比例。”


4

留住好医生


医生是医馆的顶梁柱,找到好医生,还要想办法留住他们。



”我认为留住好医生,事业留人是第一位,感情是其次,第三才是待遇。针对每个阶段的医生做法不一样,事业留人要搭建好的平台氛围,优化自身业务。”



“开医馆要明确资源配置和医生定位。留住好医生的前提是把医生定位好,让他做该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基层医疗要么做全科、要么专科,两者同时兼顾,耗费的精力是非常大的。”


5

客户需求


医馆除了要重视医生端的经营,还要洞悉和挖掘客户端的需求。在赵海峰看来,基层诊疗单位想要辐射方圆几公里的人群,只有把客户定位好,才能明确医生能做什么。



了解需求是为了给目标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他们解决实际的需求问题。“在此过程中,运用互联网+、IT+的方法,医生不单纯去为患者看病,还要面向精准的客户进行一些讲座和预防提示,并在后期进行指导随访及行为的干预。”


END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zytc_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