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忠丨少说话的风险少,但低调了中医事业推不动!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第 一 新 媒 体
第 88 期
▼
甘肃人口占全国2%,甘肃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1%,甘肃农民的纯收入,城镇职工收入,全国倒数第一。没有钱,穷省,但穷省就有穷的解决办法,我们提出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
”■ 医馆界丨木槿
2017年7月1日,酝酿了三十年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中医药正式迈入了依法发展的时代。首次立法,不仅具有促进中医药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法肯定了中医药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诊所开办,药品炮制方面建立不同于西医药的管理制度。
法律出台后引来了业界人士高度关注,7月16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作客CCTV-2《对话》栏目,结合来自卫生计生系统、公立医院、民间医馆的嘉宾们分享的经验,为大家权威解答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
1
体制内中医日子太难过,法律重燃发展希望
▼
从前,综合医院中医科遭受排挤,收入低下,诸多无奈导致其发展一直低靡。在对话栏目现场,作为第一个出场人物,原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代表综合医院中医科提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不赚钱,医护人员的日子很难过,出台这部法律之后这个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
他告诉我们一个现状:过去甘肃的综合医院的中医日子过得太难,好多中医改行当西医。
“过去好多医生都到便门门诊去开西药、开中成药去了,因为中医不赚钱。宋贵杰老先生是一个整骨专家,70多岁,他给我提意见说一些政策不合理。比如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骨折,大概半个月就恢复了,一个200块钱,他说自己做上一周赚的钱都没有徒弟做一例手术的钱多。后来在王部长指导下出台了一个政策,中西医同病同价。比如前臂骨折,小甲板固定,手法复位,虽然成本是200块钱,我们也给中医生3000块钱,做手术的也给3000块钱。这个政策在甘肃推广开来,现在在县医院推广了150个品种,手术量也降了下来。”刘维忠说。
针对这个问题,王国强局长说道,“这不仅是综合医院中医科所面临的问题,中医医院也是如此。中医的特色越明显,它的收入就会受影响。什么原因?一是中医收费的标准太低。北京市扎针灸,一次就4块钱,说明劳务价值和疗效与它的收费标准不一致,严重脱节。如果一个针灸大夫一天扎了二十几个人,一次只收4块钱,自己的工资都收不回来,他怎么能发展呢?”
中医收入比西医低,历来是中医人最感同身受,有苦难言的共鸣话题,也成为许多中医人后来都转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西医同病同价的政策,平衡中西医的收入,不仅能调动中医的积极性,同时还彰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对此,刘维忠在任职主任期间,就省里的中医服务项目提升了价格。
“我们提了价,但是甘肃的平均住院费、门诊费这七八年来是全国最低的,2014年开始根据卫生部监测,我们的价格比西藏还低,所以老百姓总体还是受益了,非常好。全国人大有一个科教委主任,看了我们两个县医院,跟我们省委书记讲,我们这次来很感动,两个县医院中医发展这么好,解决了两个医改难题:一个是中医便宜,把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第二个中医成本低,纯利润高,把医院收入少的问题解决了。医生不跑了,所以这个对医改是非常好的。
2
中医故事,剪影着励志和感动的瞬间
▼
刘维忠主任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医馆君深受感动,妥妥的路转粉。
“舟曲发生泥石流的时候,有一个17岁的小姑娘要截脚,请我马上过去,于是我带了一个70岁的老中医,正骨专家,去看这个小姑娘。她是一个孤儿,看着泥石流把自己的父母都冲走了,她的脚在泥里面埋了8个小时,脚都烂了,骨头都出来,变黑了,就剩一块干肉。
我去了以后组织会诊,8个西医3个中医,还有中医院的副院长,看完以后我让大家发表意见看怎么办。8个西医异口同声说截了,我问理由是啥?他们说在外省请了一个有名的西医,要把这个脚截了,现在假肢这么发达,留它干什么?我说好,这算一个意见。
然后我问中医有什么意见,宋老先生说了三点:第一,脚上还剩一点点干肉,我在干肉上摸了一下都没有撬,说明血管还在;第二,我让她眼睛闭上,我扣了一下脚,她有感觉,说明神经还在;第三,小姑娘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不截脚,也不会马上要命,你急什么?保不住了再截,截了就变成残疾人了。
我说行,就按中医的办法来。我也是中医,后来老先生给她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我还给她开了一个食疗的方子,晚上就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我再去,一个大夫跟我说,你走了以后西医医生都骂,现在都不会看病了,不知道听领导的好,还是听专家的好,专家说把脚截了去,领导又不让截。我就把这个西医医生找到,我说你怎么胡说呢,甘肃的中医医生不是专家,外省的西医医生是专家。他说我没说,我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
后来我就很担心,第三天给卫生部打报告,让他们再派两个西医来诊断,别给人治坏了。卫生部非常重视,从山东又派了两个西医来看,伤口打开以后,他说现在90%的可能这个脚不用截了,开始长肉芽了,中药长肉芽还真是快。”
说到这,刘维忠主任脸上泛着骄傲的笑容。中医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网友也感慨,“这个实例非常好,有力地证明了中医在救治急危重症方面的优异疗效。”
刘维忠主任继续说道,“过了半个月我回来再看她的时候,肉已经把骨头包完了,没有皮肤,大概半年以后就好了。之后我们在全省搞了一次文艺表演,三甲医院把这个故事编了个情景剧。演完以后这个小姑娘走出来和观众见面,掌声雷动。
记者采访这个小姑娘,问她长大想做什么,她回答学中医!晚上大家都散了,这个小姑娘在门口等我,说一定要见一见刘伯伯,她说没有卫生厅我的脚就没了。后来她真学中医了,现在在舟曲县县医院工作。”
听到这里,现场观众油然生起一阵阵掌声。是感动,也是骄傲,尽管中医做了那么多年的背锅侠,但在疗效面前,谁都说不出假话。
3
侠之大者,助力甘肃医改
▼
今年四月,刘维忠卸任甘肃省卫计委主任的职务,此前,他一直在为甘肃中医发展奔走疾呼,医馆君发现,刘主任的微博粉丝竟有两百多万,有点超级大V的意思。
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人物专访栏目曾对其做过一期采访,做官的低调和做事的高调如何平衡,在刘维忠身上都能找到答案。
舟曲发生泥石流后,许多人还陷在恐怖、出汗、睡不着觉的阴影中,北京的一个中医给他发短信说,黄花菜能解决抑郁症,药典里记载黄花菜叫解忧草,对治疗抑郁症有效果,他便在老百姓中推崇“黄花菜治抑郁症”,这也让他陷入了网友的质疑和骂声中。
甘肃的医改在刘维忠的领导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次,他受邀参加国家卫计委例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分享医改新思路。按理说,刘维忠只需要按部就班介绍甘肃医改所取得的成绩,但他不愿意错过这个宣扬中医的机会,他又被拉进了争议的漩涡。
“官要当好,话就要少说,少说话可能风险少,但是你低调了,事推不动。农民看病不容易,所以我到了卫生厅,我觉得要把医疗质量解决了,老百姓就享福了。”刘维忠说。
事实上,刘维忠知道自己推崇的廉价黄花菜并不能治疗医学上定义的重度抑郁症,这跟甘肃推行的中医特色医改道路类似,最开始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尝试。
“甘肃人口占全国2%,甘肃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1%,所以甘肃农民的纯收入,城镇职工收入,全国倒数第一。没有钱,穷省,但穷省就有穷的解决办法。我们提出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
21岁离开农村,走进兰州医学院的刘维忠至今还记得家乡农民生病了花五分钱去看中医,而他的所见所闻,包括他所学的专业,也让他很坚定的相信,中医并不差!
“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学一些中医适宜技术、传统的保健方法、慢性病的管理方法,帮助老百姓提升健康素样。比如环保、国土、水利、药监、住建,把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建筑材料污染、食品污染,这几大污染解决了,老百姓健康环境好了,病就少了,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带队下乡,走村窜户,这是刘维忠开的第一味药。他要求农闲时,村医要给农民开讲座,普及医学常识和简单的疾病治理手段,并且各村要开辟文化墙,把防病知识传递给村民。但这类模式的科学性,也招致外界的质疑,其防治内容是否准确有效,若超出医学范畴的知识时,又该如何突破认知的局限性?
刘维忠这样说,“比如白血病,都是家具装修污染、房子外的高压线的辐射物质造成的,我们把十种原因写到农村健康文化墙上,写上农民尽量不要装修房子,或者装修房子一年内不要住进去,这是一整套的预防方法,不花钱的方法,白血病的预防就可以做。”
通过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以达到减少发病人数的目的,是刘维忠设想中解决看病难的一个举措。而要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刘维忠则是给医院和医生开了一剂猛药。
“医生的用药量排队、抗生素使用量排队、自费药使用量排队、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的排队,这四排队即是把排队前十名的大夫,每个医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果真是属于不合理用药的,就直接给他处分或者罚款,五年中我们处理了五千多人。”
对于如何截断医生从药品厂家拿回扣的渠道,刘维忠也有招数。
“大夫通过统计处方,就是用了什么药,开了多少量,把开药的量交给厂家,厂家拿这个单子给回扣,没有这个统计,就拿不了回扣了。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防统方软件”,在省二院试的时候,一装上就抓了四个大夫统计处方,因为他一统计,院长、书记、纪委书记三个人的手机同时报警,根本逃不掉,谁想瞒下都不可能。”
医生损失掉利益,会不会也损失积极性?每天面的一两百个病人,医生的辛苦又该得到怎样的报酬?面对这些问题,刘维忠更愿意让医生拿摆在明面上的钱。
“把体制机制理顺,主任医生在省医院做手术,可能就是三四十块钱;在县级医院做手术,可能五百到一千,你个人收入就增加了。再比如查房,省级查房没钱,县级查房一上午给你150到300块钱,还有看片子,这些都有钱。”
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医生收入,又推行了分级诊疗制度,病人在基层医院治疗的整体费用还下降了,这皆大欢喜的结果,就是国家卫计委对甘肃医改做出肯定的原因。
“我们通过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发展中医药,这几年甘肃人均寿命增长速度一直在西部十二省保持第四,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医疗质量的表现。”
当下这个时代,吸引眼球很容易,眼球被吸引以后不深入了解就开始浅表层次的怒骂或者赞许,也是常见的现象。刘主任常常处于被攻击、嘲讽和赞许的漩涡中。可实质上,在吸引眼球的标题背后,刘主任关注的重点却应该引发更多的关注,与其有病治病,不如在没病的时候防病,或者在小病的时候防止变成大病,这个思维是对的,当然,需要更多的人去重视并且推动这种思维。
I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
· END ·
编辑|木槿 视觉|三七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干货
▼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3421387040
微信| WYT-8013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