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应该这样讲(二)
在《...(一)》中,小夕从映射的角度讲解了矩阵及矩阵运算,这也是机器学习中看待矩阵的非常重要的视角。
另一方面说,矩阵当然也是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这也是最好理解的形式。另外还可以看做是一个线性方程组(课本上讲烂了的开头),甚至可以将其仅仅看做一般化的张量(tensor)中的一个普通切片(slice),或者说其中一层。所以矩阵代表什么含义,要在不同的场景中灵活对待,不要局限在一种视角哦。
继续从映射的视角来看。
小夕说,不同的矩阵就代表着不同的映射,就像上一篇文章讲的,
例如,输入一个二维空间里的多个样本点:
比如
此时的矩阵就是存储数据的视角啦。这里的矩阵就是每一行就是空间中的一个样本点,所以这个矩阵就代表二维空间里的3个样本点。
所以将A中这个空间的三个样本丢给W这个映射,就得到了三个样本在新的空间的镜像点(跟高一时学的集合的映射是一个概念):
看,是不是新得到的三个样本的第一维都被压缩成了原来的一半,而第二维被拉伸成了原来的两倍呢~
而神经网络中,每一层的输出经过权重矩阵,映射到下一层的输入的过程,就是上述这个过程哦(没有理解的再看看这篇文章《神经网络激活函数》)
好啦。从映射的视角接着走。那么既然矩阵是描述映射的,那么肯定会有更严谨,更直观的形式去描述一个矩阵背后所暗示的映射规则。这个更直观的形式是什么呢?
好,然后我们将映射
1、第一维度坐标轴。怎么描述这个作用对象呢?回顾一下中学数学,在二维空间中,第一维度坐标轴不就是(x,0)嘛~既然是描述坐标轴,我们不妨用一个单位为1的向量表示x轴,即(1,0).
2、第二维度坐标轴。同样的道理,在二维空间中,第二维度坐标轴就是y轴,表示为(0,1)
这个映射对每个作用对象的作用程度也很明显不一样:
1、对第一维度坐标轴的作用程度就很小,对它几乎没有改变(改变成了原来的0.99倍),所以我们直接用0.99来表示作用程度(显然,越接近1表示作用程度越小)。
2、同样,这个映射对第二维度的坐标轴作用程度非常大。所以用100来表示。
好啦~小夕用“作用对象”和“对某作用对象的作用程度”是不是就已经非常清晰的描述清楚了矩阵
学过线代的你有没有灵光一现呢~
没!错!小夕这里讲的“作用对象”就是大学课本讲成一坨的“特征向量”(eigenvector)!小夕这里讲的“对某作用对象的作用程度”就是课本里的“特征值”(eigenvalue)!因此,一个矩阵,或者说一个线性映射,完全可以用它的全部特征向量及其对应的特征值去描述!(当然严谨的说是方阵,先接着开车,下一篇文章再解释细节)
而将矩阵分解为它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过程被称为“特征分解”(Eigendecomposition),又称"谱分解"(Spectral decomposition)。特征分解是众多矩阵分解中的一种,因此当然原矩阵A会被分解成几个目标矩阵啦~这里的目标矩阵当然就是两个,一个由特征向量组成的,还有一个是由特征值组成的。
你可以试一下,将上面的两个特征向量叠在一起(一列为一个特征向量):
然后每个特征向量对应的特征值依次放到一个对角矩阵的各位置上
然后由公式
对于这个例子,一眼就能算出来肯定是对的~对于
有了对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这一层理解,我们当然很容易继续联想到:
当一个矩阵的特征值中包含0时,就表示要将一个“坐标轴”直接毁灭!(将一个坐标轴映射回原点。这个“坐标轴”就是这个0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描述的方向));
同理,负数特征值就表示将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在的坐标轴反转。因此,-1就表示将该坐标轴反转,但是不拉伸也不压缩。(-1,0)表示反转且压缩,(-∞,-1)表示反转且拉伸。
这就是映射的视角下,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含义。这也是升华对一些机器学习算法理解的必经之路。
在数据存储的视角下,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含义更容易理解了,毕竟图像就是最直观的数据存储的矩阵嘛~这方面的理解强烈推荐wiki,蒙娜丽莎的例子非常形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9%B9%E5%BE%81%E5%80%BC%E5%92%8C%E7%89%B9%E5%BE%81%E5%90%91%E9%87%8F
当然需要翻墙。(都开始做机器学习了,翻墙这么简单的事情就不用小夕教了吧。。。
想进一步加深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理解的同学,尤其是想从数学形式上去理解的同学,更要看一下上面的Wiki啦~
而如何将矩阵分解出它的特征值与对应的特征向量呢?
API小王子/小公主可以在matlab中直接调用
[eVecs,eVal] = eig(A)
得到矩阵A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python中的numpy和scipy库中应该也有相应的API。
如果有同学对特征值分解算法细节感兴趣,小夕推荐从QR算法入手~如果觉得不过瘾,可以继续尝试Hessenburg-QR算法,还不过瘾就再加上shift操作~不过一般来说,做机器学习的话没大有必要对这些算法花太多精力~
QR分解有个好玩的帖子,讲的很详细(虽然排版不忍直视):
http://blog.csdn.net/cinmyheart/article/details/44086369
另外,不知道大家对SVD的细节有没有兴趣呢?因为网上讲SVD的帖子很多啦,有很多讲的很好的,小夕也不知道有没有必要再讲一下了QAQ,丢个投票器吧。
再丢个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