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陶瓷千年绝活:它满身是洞 却滴水不漏 ?

2017-10-25 顺天达拍卖网 顺天达拍卖网


几乎每个人小时候吃饭都用过这样的碗↓

碗上有一颗一颗的“米粒”,透光一看像珍珠一样温润。

可当时只是觉得漂亮,看多了,就司空见惯了,没多在意。

可你知道吗?你小时候用的这种漏洞洞的瓷碗,可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玲珑瓷。


是不是觉得小时候吃过的饭,都变得高大上了起来?


玲珑传说

如果

同时面对书稿里生硬的文字

和坊间流传的并不靠谱的传说

你会喜欢哪一种

传说 传说 还是传说

好吧

我们就来聊聊传说


古时在景德镇,有一对青年,男的叫宁龙,女的叫巧姑,他们在御窑一个做坯,一个画坯,恰似一根藤上的苦瓜,紧紧相连。



宁龙做出的瓷坯,光洁无瑕,经窑火一烧,件件都是上品;

巧姑画出的坯也是巧夺天工,栩栩如生。



镇上有一恶霸郝老二,他垂涎于巧姑的美色,故意刁难宁龙,要他在百日内烧造出一千二百套青龙饭具进贡,否则性命难保。



天寒地冻的严冬,做成这一千二百套饭具坯器几乎没有可能。

宁龙满怀愤恨却只能动手,他没日没夜地干活,饭具的瓷坯终于完成。



可郝老二有意霸占巧姑,怎肯就此罢休?

豺狼成性的他叫人把毒药放在饭里,活活毒死了宁龙。

巧姑听闻噩耗,当场晕死过去。


醒来之后,看着宁龙生前做好的瓷坯,内心悲痛得像刀割一样,她一边呼唤着宁龙的名字,一边在瓷坯上画着,泪水一滴一海地落在瓷坯上。



这些由宁龙做坯,巧姑绘画的青龙饭具瓷器经过大火烧造后,件件晶莹透亮。

惊奇的是,瓷器上出现了一个一个像珍珠一样透亮的圆形透明眼。



有人说,这是巧姑思念宁龙时,滴在瓷坯上的点点泪珠。

因为宁龙的名字音近“玲珑”,从此,人们就把这种瓷器叫做玲珑瓷。



玲珑意外

玲珑瓷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宋代的镂空工艺,其是从制造镂空“香熏炉”的偶然现象中得到启迪,继而演变而得。


西晋青釉镂空双系罐


制作瓷质香薰炉,先要在顶盖上镂刻出许多排列有序的洞眼,施好釉再入窑烧成。

由于施釉过厚,釉料在高温熔融时出现了釉汁流淌而淤塞孔眼的现象,形成透明而不透气的效果,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剔透的美感。



这种制瓷中偶然出现的瑕疵,给陶工们以启迪,聪慧的陶工触类旁通,启发了创新的思维,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在瓶、盘、碗上镂孔之后在孔洞中填釉,烧制出来,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制瓷工艺,创造出这种装饰风格独特的瓷种。



如此“奇思淫巧”注定是要被皇家看上的。

特别是甜白瓷出现以后,甜白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具有的高粘度,可以很好地与胎体结合,可以把玲珑眼填满而不易有棕眼。



由于玲珑眼孔需用手工雕镂,再用毛笔蘸釉逐个填满,工序十分复杂,既费时又费力,能烧制成功的极为稀少,所以大多为皇室垄断,作为专用的陈设瓷。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景德镇烧制的玲珑瓷跟随郑和下西洋,流传到许多欧洲国家。



高鼻梁、蓝眼睛的西洋人见了,十分惊叹中国的制瓷工艺,反复猜想配制奥秘,甚至把珍珠、玛瑙和玉石碾碎掺于瓷泥中,幻想着也能烧造出这剔透晶莹的瓷器,然而,并未如愿。



明末清初,玲珑瓷从明代中期单一的玲珑装饰发展成为青花玲珑。

素雅的玲珑与青翠的青花纹样相配构成丰富的图案层次,打破了以往单一拘谨的构图形式。



看到这里,是不是跃跃欲试,准备翻箱倒柜把曾经没放在眼里的玲珑碗找出来,好好把玩一番?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文玩搭配全攻略,让您的手串逼格满满!

藏家的眼力,是用血和泪换来的,自以为是终成“药罐”

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铜炉——收藏界新的时尚宠儿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杯子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