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1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武汉会战纪实 (连载一)

张老师人在加国 张老师海外聊史 2020-11-18

 

武汉会战的形成  


1、序幕——徐州及兰封 会战


1938年4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军所辖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和矶谷廉介第10师团在台儿庄遭受中国军队强有力的打击,损失惨重。


但日军大本营认为这是一个打击“包括中央军10个精锐师在内50个师的庞大兵力”的难得机会,决定进行徐州会战。


因此,日军大本营调整部署,开始向徐州方面调集兵力,企图消灭集结在徐州一带的中国第5战区军队。  


当日军大本营在决定进行徐州会战的时候,就已经把攻占武汉一同考虑进去了。


或者说日军的徐州会战,就是以攻占武汉的意图作为作战指导的。日军大本营之所以决定进行武汉作战,是因为他们认为攻占武汉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


根据日军大本营陆军部4月7日的“大陆令第84号”命令,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4个师团由北面向徐州发起攻击,并以1个师团由兰封向归德(商丘)方面发起攻击,切断中国军队退路。


与此同时,日军华中派遣军以2个师团由南方策应华北方面军作战,对第5战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企图围歼第5战区主力于徐州一带。  


中国最高军事委员会识破日军意图,紧急命令第5战区突围。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接到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的命令后,马上率部赶在日军合围之前,利用日军之间的间隙,冲出日军包围圈,向徐州西南方向的豫皖边界山区撤退。  


日军虽然于5月20日占领徐州,但围歼中国第5战区主力于徐州一带的意图落空。于是,日军开始追击突围的中国军队。  


日军虽然没有达成徐州作战目的,但日军大本营却按照先前的设想,利用徐州会战顺势达成武汉作战的准备。  


 “大本营虽然利用徐州作战态势逐次转向适应武汉作战的准备,但至5月末,在今秋迅速攻占武汉,把蒋政权逐出中原,根据情况,为切断中国军的补给线而攻占广州的构想下,拟定了作战指导大纲。其方针如下:  


  华中派遣军应以主力军沿淮河地区,另以一个军沿长江地区攻占武汉,尽量消灭敌军。  


华北方面军以一部在华中派遣军攻击开始前,攻占郑州一带,将敌牵制在北方。  


这是利用流经蚌埠,正阳关,信阳等地的淮河水运为后方的补给线路,以主力由北方席卷汉口的作战方案。


根据日军大本营的指示,“派遣军于5月29日为便于以后的作战(考虑武汉作战),命令第13师团确保蒙城并攻占凤台及寿县一带,命令第3师团攻占淮南煤矿和配合第13师团作战。


至6月5日,凤台、正阳关、淮南煤矿、寿县等地相继失陷。  


当第5战区正在进行徐州会战的时候,华北方面的中国第1战区按照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主力集结在归德附近,准备随时策应徐州作战的第5战区。  


这时,日军犯了一个错误。日军第1军不顾华北方面军让第14师团协助第2军攻打归德的命令,擅自命令第14师团孤军深入兰封附近,准备攻占兰封。5月19日,日军土肥原贤二中将率领的第14师团进出内黄附近。  


中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发现这是一个围歼日军第14师团的天赐良机,于是命令第1战区包围日军第14师团于兰封并歼灭之——发动所谓的兰封会战。  


第一战区的6个军将日军第14师团包围在兰封至归德之间地区进行攻击,本以为很快就会将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歼灭。


5月24日,处境极为困难的土肥原贤二决定孤注一掷率部向兰封攻击突围。


兰封周围中国守军关键时刻在困兽般的日军攻击下不堪一击,很快就溃败下来。


日军第14师团攻占兰封后,依托兰封及周边地区的既有工事,背靠黄河固守待援。  


驰援的日军第16师团5月28日击溃中国守军占领归德,致使豫东门户大开。不断涌入的日军援兵击溃国军第1战区主力,中国军队兰封会战失利。  


兰封会战失利后,第1战区主力被迫向平汉铁路以西撤退,日军紧紧咬住西撤的第1战区主力。  


日军第16师团于5月26日占领归德后,6月4日占领蔚氏;第10师团6月3日攻占柘县;第14师团6月7日占领开封。  


在这种全局被动的困难局面下,中国最高军事委员会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决定采纳多方建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制敌。  


最高军事委员会采取决堤放水的方式阻止日军,实在是迫不得已。


一方面是为了给溃退中的第1战区赢得喘息时间在信阳以北平汉线以东重新布防,防止日军顺势攻占郑州,再沿平汉线南下直取武汉。


另一方面是为了延缓日军对第5战区主力的追击,使第5战区主力迅速摆脱日军的纠缠,转进大别山一线国防阵地布防,保卫武汉。  


5月底,中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向第1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上将下达掘开黄河大堤放水的命令。  


接到军委会命令后,程潜指示第20集团军司令兼郑州卫戍司令商震上将负责督办。


商震命令第39军军长刘和鼎中将负责决堤任务。最初选择的决堤地点并不是花园口,而是中牟正北的赵口。


刘和鼎第39军第56师(师长刘尚志少将)一个团从6月4日开始在赵口的河堤上挖掘了三天,至6月6日在大堤上挖开一个缺口,但缺口底部很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因此水流很小,不久更被泥沙堵塞。  


可是军情紧急,日军随时都有可能攻破中牟防线,直逼郑州。于是最高军委会加紧催促第1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商震尽快决堤放水,阻止日军进攻。


商震于是打电话给新8师师长蒋在珍少将,命令新8师参加决堤。蒋在珍亲自到赵口决堤现场了解失败的原因后,决定在花园口破堤放水。


新8师工兵营一个连和步兵第24团于6月7日开始掘堤,为加快进度又于8日增派第23团参加掘堤,终于在6月9日日军攻占中牟当天下午3时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黄河水从掘开的缺口冲出河堤,向东南方滚滚奔流,很快淹没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大片土地,形成经由中牟,蔚氏,周家口,颍州到淮河的广大黄泛区。  


正在进攻的日军突然遭到奔腾而至的洪水袭击,顿时人仰马翻,被迫停止进攻并转入救援被洪水困住的部队。


没有被洪水困住的日军部队,也被迫向远离黄泛区的方向转移,避开变得越来越广阔的黄泛区。  


由于受到黄河泛滥区的阻碍,使日军华中派遣军利用淮河水运的攻击线路化为泡影。日军只好将主攻方向改为沿长江溯江而上进攻武汉。  


“由于黄河决口致使新黄河泛滥,因此派遣军终止了淮河的溯江进攻计划。


再有,由于寿县及正阳关附近的泛滥的水位逐日增高,于是根据军的命令,第三师团主力自6月19日开始向蚌埠转移,第十三师团自6月21日开始向庐州转移。” 


花园口决堤是一个巨大的灾难,给泛滥区人民造成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国人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痛苦记忆。


不过这一行动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避免了中国军队全线崩溃。这是一个贫弱的国家,在面对强敌入侵时,为了民族的生存而不得以做出的惨痛牺牲。  


客观的说,黄河决堤是一个集体决定,并非蒋一个人的独断。从参与过这个事件的亲历者回忆以及逐步公开的历史真相可以了解到,曾经向蒋提出过决堤建议的包括德国军事顾问及多名国军高级将领。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评价,黄河决堤的功过是非都不能由蒋一人来承担。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为防止失联,可以加张老师聊史个人号:


lily39679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备份一下防止失联,有些文章发不了就发下面号朋友圈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十二)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十一)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十)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九)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八)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七)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六)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五)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四)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三)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二)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一)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五)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四)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三)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二)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一)

土木系名将:陈诚(六)

土木系名将:陈诚(五)

土木系名将:陈诚(四)

土木系名将:陈诚(三)

土木系名将:陈诚(二)

土木系名将:陈诚(一)

国军王牌军系列

国民革命军军长系列

北伐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长按二维码关注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每天更新历史





---------------------------------------

  

 一款北美销量第的非处方王牌胃药,之前一直是处方药 非常贵 一颗要8.5美金 现在终于不需要处方了。治疗胃病有奇效,主要用于胃酸过多、反流 烧心等症状!包括各种胃痛 胃酸 胃胀气 胃灼热 胃溃疡等各种胃部不适症状。14粒/瓶 每天早晨空腹1粒,14天一个疗程,如果有必要,4个月后可以吃第二个疗程。(再4个月服用第三瓶,一般二瓶就好了 ,症状重的和不按时认真服用的需要服用三瓶)第一瓶治疗,第二瓶巩固;还您一个健康的胃。该胃药能24小时有效中和胃酸及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返流性食管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