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师们的专用字型风格




平 野 甲 贺



2011年3月号的《idea》是平野甲贺的特辑,真正在中国熟知是王志弘装帧出版的《我的手绘字 平野甲贺》。最近平野甲贺为鸟海修装帧的书籍《文字を作る仕事》,同样是类似的字型,可说是“一招儿鲜,吃遍天”。


试想如果在大陆,客户应该会介意这种相似性。或者设计师本身也会抵触这个方式,靠一种风格营生,似乎会给人不思进取、江郎才尽的感觉。但在日本貌似还颇受欢迎。



题外话,我在翻看他最早的作品时,发现了下面的字型,设计于1980年。



与民国美术字时代的风格颇似,也许,只是也许平野甲贺是从那个时代的字型中汲取灵感,再融合自己和当下的审美趣味,慢慢变成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下图是我收藏的一本民国书《非尘美术图案文字全集》中的字型,可以感受下。



平野甲贺的字,仿制的难度在于随机的荒诞与有意的正常之间的平衡。





高 桥 善 



他的名字就是他的字型风格,善长圆(丸)体,喜欢用圆形(丸),而且很高。视觉形式很篆书。圆头行笔,瘦长,经常有很舒展、延长的笔画,笔画交叉处的磨损效果。最近也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ここちいい文字 -ロゴタイプや書体のデザイン手法》。

下图是李阳冰的篆书,可对比来看之间的微妙关系。



2012年我设计的一款字型“墨茶”,现在看应该是受他的影响。

这个字型和组合形式也被很多人借鉴过。比如下面两个,这样的借鉴并没有问题,只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孝文家茶”的英文字体太拙计了。中文都只看到了形,并没有触及到篆书这个内核。

2016年又有一个类似风格的字型,现在看比2012年的“墨茶”更内在一些。同样有一个“器”字,笔画交叉处的圆角类似,但整个结构和气质却不同。所以借鉴可学形,神必须是自己的。



高桥的字,仿造的难度在于对篆书理解。





浅 叶 克 己



浅叶克己,研究东巴文字。喜欢研究书法,写毛笔字。他也有自己的专用字型,简单形容就是几何形的单一、锐利、坚实与毛笔的多变、柔软、虚幻的结合。

大概也是五六年前设计的一款字样,应该是受他影响。因年代久远不记得当时的情景,这个字样的源文件都找不到了,图片是从很早前的博客找到的。

2015年的一个委托中的次选,想法也是从他的文字中来。因当时委托人要求,怪趣味,浅叶老头的样子立刻就浮现在了眼前,虽然最后没选这个,但个人还是蛮喜欢的。

浅叶的字,仿造的难度在于几何和水墨的对立和融合。





私 家 宋



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作品,“私家宋”似乎逐渐变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款横如发丝、竖笔适中、结构参考古体楷隶书写、锐利、线条极度干净的宋体。很多委托人都被她征服。


风格有什么好处呢?目的明确、效率提高。比如私家宋,喜欢这样风格的委托人会找到设计师,又因委托人有明确的设计诉求,而设计师也在这个风格中游刃有余,会很大的降低沟通和设计的时间成本。又因为其他设计师仿造风格的难度形成的独特性,不会带来设计费的降低。唯一的弊端可能就是重复作业带来的枯燥。但像平野甲贺、浅叶克己那样的字型,每一次设计都会有很大的随机性,乐趣应该大于乏味。









私家宋,仿造难度在于对书法结构的融入和对曲线的极致控制。比如之前看到有同学借鉴“字里行间”的字型。下图左为私家宋,右为借鉴款,对曲线的控制和审美力直接影响了字型的视觉感受。

说了这么多,我领悟到,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设计师,必须要有自己不可仿制的风格。不管这个风格是无意识形成,还是刻意追求的。这个风格必须除了视觉形式的独特,还必须有超越形式的审美控制力。


以前的灌输的观点更多的是,设计师要尝试各种风格,不能被定型,会被黑只会这一种设计语言。现在,信息交流共享变得如此简单的时代,没有标签没有风格,不会被人注意。


风格在某种角度,是在同一个方向上的达到异于常人的深度。可以是这个方向让人新鲜,形成风格;也可以是方向很平常,因足够纵深而发掘出新鲜,形成风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