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景扫描 | “多重视野中的城乡文化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2016-12-24 微信18917005283 创新求实


多重视野中的城乡文化关系学术研讨会回顾

12月6-8日,由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多重视野中的城乡文化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成功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作家、批评家、文化研究学者、社会学家共聚一堂,以两场对谈会、四场主题发言、多学科回应和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讨论等形式,聚焦于城市化、全球化与城乡社会文化的深刻剧变,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城乡社会变迁、文化想像与价值伦理重建等重大热点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和回应。

王安忆认为,在城市化、工业化的驱动下,农村社会出现了“空心化”的问题,农村并没有并入城市,只不过是潜性存在。农业人口不能享受城市福利、教育、就业,于是成为一支散漫的廉价劳动大军,农村社会的解体和失去组织的农业人口的处境都引人忧虑。

在回应中,陈思和提出,不能因为今天碰到了很多问题,就觉得我们还不如以前,以前是通过土地关系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后来是通过制度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今天的农民在主体意义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量的农民离开了土地,这是一大解放,他们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陈映芳谈到了城乡关系的张力中中国人的身心安顿问题,她认为乡土文化基础的崩溃涉及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体系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以前的价值规范解体了,而很多理性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起来。

周志强用“解放性压抑”和“跳入现代性”来描述今天的城乡状况,并进一步反思了“发展的召唤”和单一城市理想所带来的危机性问题。

贺雪峰就如何认识当代农村、国家农村建设投入的有效性以及乡村建设的目的等问题做了深入论述,他认为农村政策不要受媒体聚焦小概率事件的干扰,国家公共资源在进入农村时要注意培育农民的自主能力,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是进城农民的保底问题。

李锐通过自己的知青体验谈到城乡落差问题,在他的眼中历史不是文人们所想出来的一系列浪漫的、理论的、高雅的东西,而是在吕梁山上就是有人让谷子黄了几千次,让高粱红了几千次,今天中国农村有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的根基需要认真讨论,没有人能决定另外几亿人追求幸福、追求好日子的权利。

康纳瑞从全球视角阐述了资本主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等问题,他认为讨论中国农村问题不能离开生态视角。

徐德明认为,文学最核心的东西仍然是生命和情感,文学最要写的是“人大于城乡”,而不是“城乡大于人”。他还提出,我们自古就有一种城乡意识形态的东西,所以才会出现城里人比乡下人高、城里人可以瞧不起乡下人、说乡下人无知、没见识、不懂规矩等说法。

杨宇振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媒介环境下,深化“感知”的深度,通过“身体的经验”来形成认知和判断很重要。好的作品,实际上是指向“人”的一个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客体的问题。罗小茗提出,今天的流动性经验比城乡二元结构更为复杂,对城乡问题的思考还需要一个时间的维度和对于未来的想象力。

王晓明提出,社会的进步不是以城市消灭乡村为目的,而是城市和乡村必须共处,评价城乡共处的一个指标就是“城乡结合度”,是城市里面好的东西和乡村里的好的东西的结合,用城乡结合的程度和质量来衡量未来社会的进步,既包括发展城市以救济乡村,也包括乡村进步以救治城市,这两方面是双向而行的。他认为城乡关系的良性发展要有一个长期的想象,而不能为了一些短期的、有现实效应的那些方案,背离我们长期的目标。

朱芒在回应中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现代性的,因此必须要有适合现代的法律制度去解决这些问题,面向未来的制度设计应该在城乡差异性的宏观和微观的维度上进行。

闫爱宾提出,小城镇是很能体现城乡结合度的中间层级,但房地产市场发展以来,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越来越面临极大的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乡村承受了双重的危机转移,如果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不考虑环境问题,不考虑可持续问题,我们没有明天的话,那乡村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更加突出。周展安对城乡二元分立的结构范式进行了理论上的反思。

王光东通过新世纪的文学书写分析了城乡文化想像中出现的新趋向,提出整个社会道德文明的衰落导致了作家更多去思考乡土文化良性再生的意义,他认为今天对乡村生活的欲望化书写本质上不是两性之间的问题,而是物质欲望的问题。

吕德文通过“中间状态”、“可进可退”等视角,对“农民工”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

杨位俭提出城乡文化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意义关系,文学活动通过经验、情感和诗性的介入可以揭示并思考城乡之间的“无尽关系”,在城乡研究中应该重视方法论上的整体观、结构性视野和价值伦理维度。

会议深入讨论了当代城乡文化关系中的迫切问题,提出多样性的回应思路与理论方法,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学者们也做了深刻细致的回答,上海大学以及相关高校各学科的教师、研究生以及关注该议题的社会界文化人士旁听了此次大会。(张纯 王珺妍)


附:学者名单(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Christopher Connery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



陈思和

复旦大学中文系


陈晓兰

上海大学中文系


陈映芳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


蒋  韵

山西省作家协会


李  锐

山西省作家协会


罗小茗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


吕德文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


王  尧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安忆

上海市作家协会


王光东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王晓明

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杨位俭

上海大学中文系


杨宇振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院


徐德明

扬州大学文学院


闫爱宾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


周展安

上海大学中文系


周志强

南开大学文学院


朱  芒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