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展示 | 你喜欢的书影音



还记得“你喜欢的书影音作品”征集活动吗?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

经过俩天激烈的投票

最终获奖名单也已经出来啦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视频二创

柳雅芝



柯晓玲、林圣婷、张芷莹



叶芊芊



王雨旋



潜诗雨



刘辛凤



叶圣杰



图片作品

吴秋敏



柯钰涵




刘佩琪



刘曼宜


楚门的世界海报或书籍封面:

这部作品讲的是楚门有一天发现发现自己被跟踪,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事。故事的真相是楚门活在一个被监控的世界里,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但是他最后发现了,并从那个世界逃脱出来了。所以我海报的设计理念主要分为两部分,被监控的世界以及楚门自己。被监控的世界我用了导演及工作人员的旁观(上面)还有群众在电视前的观看(下面)这样两张图拼接并调为黑白色。被监控的世界是黑暗的,无色彩的,拘束的,无自由的;楚门本身是一个具有主观色彩的人,所以他是彩色的,是灵动的,正如书中所言,人们可以监视他的举止,但是监视不了他内心的想法。同时这双眼睛代表了楚门想要知道真相的欲望,所以也将两个世界勾连了起来,使得海报的两部分不会被完全割裂。右上和左下是电影的名言。





翁绅博


李昱余


who says

这是我为歌曲《Who says》设计的一个音乐专辑封面。

     在这个“容貌焦虑”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的时代里,《Who says》仿佛在呼吁:拒绝容貌焦虑,美由自己定义。“I am not beauty queen, I am just beautiful me.”这句歌词反映了这首歌对于美的见解,同时也是我设计这个音乐专辑封面的灵感源泉:画中的女孩并不专指某一个,而是某一类女孩——她们或长发或短发,或单眼皮或双眼皮,或雀斑或无雀斑......她们遭受着社会对自己外貌的恶意点评,但她们并不因此焦虑。因为她们拒绝了他人的看法,而自信便是她们拒绝的底气。

     女孩儿们,美不是单调、狭隘、唯一的,我们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赞美自己。





郑李锋



杨悦



陈二勇


文字作品

陈樾


向上滑动阅览

我心中永远飘扬的旗帜

会计221   陈樾


血是红色的,革命是红色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心中。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开天辟地的一条红船,到艰难险阻的漫漫长征;从象征希望的延安圣地,到自力更生的两弹一星。中国共产党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给沉睡的大地带来希望的曙光。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历史是一门必修课,史实大片《建国大业》无疑适时提供了一本教科书,将历史这幅巨大的画卷生动地一笔笔描绘出来。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革命的成功是多么艰难啊?一次一次的战斗,一次一次的坚持,众多革命英雄临危不惧,英勇斗敌,视死如归。是啊,每一次革命的成功都离不开之前的战斗,之前的牺牲,之前的付出。这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南部枣庄矿区以刘洪、王强为首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日寇的欺压和蹂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建立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游击队,他们"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智打票车"、"夜袭临城"、"打冈村"、"搞情报"、"夺布车"、"上济南"、"下徐州"活跃在日军侵华战争的主要铁路命脉津浦线的山东沿线,鼓舞了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战士气,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对日作战,老百姓称他们"飞虎队",他们在八路军中的正式番号是"铁道游击队。

    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生逢盛世而作为“后浪”的我们背后,是强大的祖国和先辈们为我们打下的坚实后盾。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我们定“听党话,跟党走”,谱写新时代更出彩的绚丽篇章。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了梦想而奋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





陈柳君


向上滑动阅览

又见阿勒泰

  第一次读李娟是在高中某个语文晚修上的阅读题,当时只觉得惊鸿但也是落个匆匆,毕竟让我喜欢的阅读题实在太多。

  第二次读李娟,是我从柜子里翻出那本阅读题主动来寻这一篇。让我喜欢的阅读题确实很多,但能让我在无意识间也会想起的确实也寥寥无几。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六次都是在读这一篇,更甚至都发生在同一个晚上或者同样一个晚上。

  同样一个晚上,同样一个空气干燥水分不断蒸发,我靠阅读这一篇以获取生命氧气的晚上。而它的名字叫《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收录于《阿勒泰的角落》。

  这一次,我又一次翻开书,除了再见阿勒泰一面,我更想和你讲讲这本散文集,想和你讲讲——为什么是它。

  李娟的书从见面的第一次开始我就觉得不做摘抄是种错过,哪怕那时候仅限于单纯的欣赏。为什么是“错过”?是你想要把那些句子那些段落印在脑海里,她带你去看一个少女当时的迷茫与喜悦,带你去领略阿勒泰的四季,那里的风景再好不只源于你的想象力更基于她的文字魅力,她把一个大好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就这样干净磊落地敞在你面前,你一眼看过去,沦陷的究竟是哪一片风景你也无从得知,但终归是沦陷了。

  你的脑海里隐隐约约地留下那些字句,隐隐约约地构建起那个世界。唯有摘抄,是擦去眼镜起雾的最好方法。

  那有没有不摘抄但能最大限度地探寻那个世界的路?有,《阿勒泰的角落》。

  在这里你可以从喀吾图看到沙依横布拉克,从阿勒泰的哈萨克民族看到她的周围随处,从红土地看到戈壁滩,从鸽子看到雪兔。

她从细节落笔,告诉你一个又一个“角落”的故事。我的意思是,李娟不是在纪实或写游记,而是在生活。所以我总觉得她笔下的文字特别真诚,笔下的人物特别鲜活,就连她笔下在河边洗衣服的环境都特别梦幻。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喻,她打破又保全了我对西北的所有想象。

  就像是每一列山脉,每一片土地,它们或广袤或凛冽,但生命在那里显现,一切都显得柔软。

  她用平淡的文字漫不经心地写出生活的悲悯,用毫无保留的情感不加掩饰地表达对生活的向往与喜爱,写得随意也随性。我喜欢听她讲故事,就像邻家女孩一样告诉我她在阿勒泰遭遇的每一遭、经历的每一件事,不加以修饰,一切都是最最原始。她还有讲故事的艺术,讲得妙趣横生,她提供另外一种思维与角度。说起怀揣羊羔的老人,一笔带过老人“衣衫破损,神情安静”,不落巢臼地说起漫长冬天里有关小羊羔的细节,满心喜悦地接受一个生命;说起林间寂静的时光,总让你感受到又平凡又激动,最后一秒突然转笔“但仍不能撇清我和荒野之间毫无关系”。

  我呆呆地愣在某一方角落,反应过来后只能无奈地笑,看着她捉弄完后奔向远方的背影,偶尔回过头来对我扬起得逞的笑。

     文字在静静流淌,我所看的每一眼都是对它最虔诚的祷告。我以为我在获取生命的氧气,但我更是在求以我的灵魂,说灵魂可能夸大,但李娟又何尝不夸张,我用灵感求以灵魂,她用一贫如洗的勇气踏入未知,结局是她终归找出了正信,而我也终会明白什么才是真的平和。

  接下来的,就该由你去发现了。





朱润



向上滑动阅览

宝贝,宝贝

    学校四楼的文史库终于开了。看着一列列的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我激动得有些发抖,想着我本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千万个生命,拥有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喜欢周国平先生缘于他那段关于自身人际交往的话“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忍受,不累及他人,无须感到不安”。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仿佛早已置身于黑暗中踽踽独行,这时他提着灯笼徐徐来到我的身边,问我:“要一起走吗?”我喜欢独处时的恬静,不愿在沸腾的交往中强颜欢笑,但这往往被人认为是孤僻,甚至家人都在强迫我向外交往,觉得这种性格以后会没有未来。但周国平先生的话让我得到了理解,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交往方式的认可与肯定。当看到《宝贝,宝贝》时,一种想更加了解他的冲动使我拿起了这本书,开始了与啾啾的相识之旅。

这本书记载了啾啾从出生到刚上小学的事情。一位普通的父亲的爱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位可爱灵动的幼童在每页纸上活灵活现。啾啾的话天真可爱,富有诗意,“我想做彩虹也没有什么坏处。我会有许多朋友,太阳、月亮、星星、云、天空都是我的朋友”,也富有哲理性,“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比方说,我刚才说的话,刚才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想留下它,但留不下来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这就是时间。”“人不是最聪明的动物,不贪婪的动物才是。”

婴儿是幼兽,照料幼兽的父母也回归兽的状态,婴儿引领大人回归简单和真实,拯救将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的大人。而大人也应该心甘情愿的接受婴儿的引领,不要把世俗的灰尘落在身上污染了孩子纯真的童年。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讲到每个人都有儿童、父母、成人三种自我状态,许多成年人常常处在儿童的自我状态,用童年时的习惯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而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的,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刚出生时我们只具有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的一生。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常常有人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因为幼年时形成的行为模式定义了我们的一生,而我们又常处于儿童自我状态,难以进入成人自我状态。因此,一个幸福的童年就显得极为重要。周国平先生用爱编织了啾啾的童年,在焦虑盛行、虎妈流行的社会,他没有给啾啾的童年染上一丝焦虑的阴影,没有把自己的宏图强加在啾啾身上,她健康、快乐地生长,拥有了一个明亮的童年,而这一明亮的童年给予了啾啾能够自信快乐地走自己的路的力量,惠及她的一生。

这本书有种柔软却又坚韧的力量,在啾啾一个个醒来的平凡的早晨中,在一件件他们一家人普通却又开心的小事中。啾啾的笑声冲破纸张的束缚,传进我的耳朵,让我在这个到处贩卖焦虑的世界里得以喘息.





郑经中



向上滑动阅览

(从前,以为秋日纷纷是一场无尽的萧瑟,那年冬天无数的日夜徘徊着这份难以磨灭的回忆,可我无法像豫才一般朝花夕拾,捡起错落的心情,一番心血,落笔而就,一份过往,今日惘然,书海遨游的逆行者,仿佛生而有翼,却如蝼蚁般匍匐前行。一步一步的感受从前那份期待,几本书几部剧给予了生命的热爱,在混混沌沌的日子里体验里倒有些许色彩,风吹动书页的珍藏,聆听着种种欢喜的呐喊,我不由挣扎地陷入泥泞,回首抬头时,黑暗徘徊与雾色笼罩的夜晚只看到一丝曙光,读书瞥见黎明,看剧窥视世情。在漫步人生路中,希望自己归去之时带着一分清淡与平和,在东坡上,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夕云。) 

影评83版《射雕英雄传》

   在家买了《射雕》,几天就看完了,感触很深。

   于是回头看了下电视剧,记得小时候都说83版最经典,我就抱着随便看的心态看了一下,本想西游记经典也就那样,这射雕应该也差不多。

   可我陆续地从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再到华山论剑时,我震惊了,它跟原书差距很大,特效,配音,场景都很垃,但我仿佛真正窥探到了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我被郭靖的演员黄日华憨笨仁厚的举止所吸引,亦被杨康有情无义,反叛敌国所矛盾,也被洪七公口中的那句“我杀了二百三十一人,但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大恶大奸之人,你是我杀的第二百三十二人”的这份豪气正义所敬仰。

   金大侠在这部中写的上百种人物,亦正亦邪,亦无情亦有情,亦真亦假,而我最喜欢的却是黄蓉,我不喜欢小龙女那般出淤泥不染的仙姿高洁,不喜欢穆念慈那般忧郁终世的左右逢源,不喜欢华筝那般孤傲大漠的苦候。这版黄蓉无愧于黄蓉,我看见她时,犹如看见一个跨越时空的对影:在金庸笔墨的挥洒下,黄蓉轻轻跳跃,纵身一翻,缓缓着落于金庸面前,头一仰,脸上润泽出少女的模样,笑道:“桃花岛黄药师之女黄蓉拜见金大侠。”不知何时,在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她的印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无法挥灭,一颦一笑,惊鸿一瞥镌刻于我心里,我那时似乎永远忘不了这个远方佳人谈笑举止间的模样,这是我最爱的黄蓉,没有之一。哪怕我是先入为主,哪怕我是看了小说,哪怕我阅女不多。

   谁知,这个黄蓉已经死了,陨落于我的梦里,幻灭于我的痴想中,26岁的芳龄,因情而逝,她不是世人的传奇,却是我一人的流连,翁美玲,黄蓉,某一刻,融合于此,谁能看见一个妙龄少女在最辉煌的年华里仙逝,我感慨万千,黄蓉,我认为是翁美玲的黄蓉,来生,是她最好的期待。

   蹉跎一生,那句靖哥哥的船头回眸,我知道我今生难忘,往后余生里我必将永远珍藏,我不知道从哪刻起就喜欢上了这个把黄蓉扮演的惟妙惟肖,就像从画中来,书中走出的活泼可爱,古灵精怪,俏皮动人的姑娘,我从不敢承认我喜欢哪个明星,但我承认翁美玲是第一个。

   那个打斗,那个演技,那份自然,真像。一如刁蛮任性的她,一如灵气逼人的她,一如心思机敏的她。

   当我看见满地春色时,我想到的不是哪个唐宋佳人的诗句,想到的是那个桥头边的姑娘在杨柳招展,桃花飘零的河边,划着小船,拨开帘幕,头微微摇动,嘴角上扬,对着河边洗布的少年,说声:“靖哥哥,你过来呀!”

   缘分就是这样,每次当我看到一个这样清雅脱俗的姑娘时,她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英容香损,要么驾鹤西去,要么活在梦里。

       北侠一生爱黄蓉,孤漠华筝守空房。

       犹记今朝射雕曲,香消玉损翁美玲。

    写罢这首诗,看向窗外,太阳高照,北风萧萧,斯人已逝。

                             公元二零二二年初六于天门书





温晓晴


向上滑动阅览

我喜欢的书

——《云边有个小卖部》

起初吸引我的,是书上精美的封面。其实我是抱着被治愈的心情去的,因为书的封面上的文字就让我欲罢不能。

“写给陪伴我们的人。

写给离开我们的人。

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

就这样短短三句话,让我迫不及待想要去读读,到底是怎样的笔墨可以写出这三句话。当时我的脑海里就只剩下一个烟雾缭绕的世外桃源,云边有个由木栅栏围成的小卖部,货架堆着岁月和夕阳,背后就是山。梦里小镇落雨,开花,起风,挂霜,甚至扬起烤红薯的香气。每个墙角都能够听见人们的说笑声。老人靠着躺椅假装睡着,小孩子偷走了一块糖,送给一个姑娘。

有的人醒了,有的人依旧在盲目前行。

许多人都觉得《云边有个小卖部》写得好,大概都跟我一样,在主人公刘十三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外婆身上看见家人的影子。刘十三是一个很现实的人物,他跟大多数人一样自我感动地活着,自以为正确地活着。一直到真正经历人生重大挫折后才开始醒悟,真的活了过来。

作者开篇写了刘十三的外婆王莺莺开拖拉机,凭一己之力把醉酒的他从出租屋里连夜拉回云边镇,我有些失望,主人公的人设与我想象中相差甚远。

后来画面一转,就到了刘十三的童年。

回头一望,半颗桃树高出院墙,门头挂着破旧的小卖部招牌,背景是远处的青山。刘十三就是在云边镇这样静谧美好的地方成长起来的。

说句通俗的,他童年的个性与经历,在我眼里,是妥妥的前途不可限量的。他虽然没钱也没颜,奈何张着一张怼人的嘴。怼老师,怼校长,怼外婆,一张“巧嘴”可以怼遍小镇,怼遍天下。就这样一个调皮的性子,本应该是个不爱学习的人设,可他对学习的热爱简直让我大跌眼镜。一个在他眼里十分神圣的笔记本,记录了他所有的目标,他必须完成,也全都完成了,小学时读完了初中课本,甚至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所有书。

他那么努力学习,把走出云边镇当做梦想,想看看妈妈口中所说的幸福生活,然而天意弄人,刘十三最后没读上重点高中,也没考上好大学。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你有计划有毅力,就能完成的。就在他出去上大学的前夜,他这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外孙在外婆王莺莺的枕头下留了五百块钱,而那连拖拉机油都买不起的外婆,给他即将远行的外孙的行李箱里塞了五百块钱。一点点小细节,却是实实在在让我湿了眼眶。

追寻着远方和梦想,刘十三背起行囊,离开了故乡,在大城市里跌跌撞撞地摸爬滚打,失恋又失业,被情敌嘲笑,喝得酩酊大醉后被外婆开着老旧拖拉机,奔波一天一夜“绑架”回到了他曾经的故乡。刘十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回到故乡,与童年时认识的女孩程霜重逢。程霜热情地为刘十三一年要卖出1001份保险出谋划策;和他带着小女孩球球假装一家三口一起玩耍;与他见证了牛大田和秦小贞的爱情故事……他们自己的爱情也逐渐升温。

他们在这个云边镇体验着外婆的美食,感受着外婆刀子嘴豆腐心的温暖。可刘十三的命运总是如此曲折,外婆早在半年前就知道自己身患癌症晚期,一生要强的外婆在腊月二十三撒手人寰。在邻里和程霜的帮忙下,刘十三办好外婆的后事,在除夕夜顶风冒雪八个小时把指引亡魂的灯笼挂到高高的山顶。紧接着,程霜也要离开他到医院动手术了,临走前她对刘十三许下一生的承诺。外婆带着对外孙的爱走了,程霜带着对他的期待走了,他带着希望,坚强生活。

刘十三似乎从未抱怨过生活对他为什么如此不公,他似乎也很少品尝成功的滋味。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甚至连名字都取的这么随意。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到渺小,但他却那么鲜活地活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

这位无所不能的外婆王莺莺,爱打麻将,厨艺一流,叼着卷烟,开着拖拉机,举着苕帚满镇子追杀刘十三。外婆是无所不能的,唯有刘十三是她的软肋。

“外婆,你会不会永远陪着我?”

“外婆在的,一直在。”

“外婆真想好好活下去,真想永远陪着你,外婆在,你就有家。”

外婆的爱从不挂在嘴边,一言一行都随着岁月倾注在刘十三身上。亲情永远是不掺任何杂质的,无私而伟大。当我们羽翼渐丰,开始渴望未知的前方,开始朝远处飞翔,却也意识到他们正慢慢褪去羽翼,亲人就在这样一次次看着我们离去的背影中与我们渐行渐远。

那么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无数个季节的风穿越这条通道,有一只萤火虫在风里飞舞,忽明忽暗。

萤火虫少女,程霜。我想没有比这更贴切的比喻了,她就是这样一个如萤火虫般的少女,燃尽生命,发出耀眼的生命之光,在漆黑的世界里,照亮刘十三,给予他希望。她很美,美的很短暂,但刹那即是永恒。

她说:“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灭以前,能够照亮你一点,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我爱你,你要记得我。”

作者曾说:十三意失散,程霜意成双。两代人终归失散,一个人心念成双。有些人刻骨铭心,没几年就会遗忘。有些人无论生死,都陪在身边。

亲情,友情,爱情,成长,故乡,失意,消散······作者的笔墨不急不燥,语言轻松的给我们讲了一个悲伤却很感动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的并不是在最后好多人离开了。而是在刘十三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心想要远离故乡,出去闯天地,事实上,外婆说的很对,祖祖辈辈葬在那里,才叫故乡。年轻的我们要去看外面的山与海,身边的小院也能填补我们心中的沟壑。

有朵盛开的云,缓缓滑过山顶,随风飘向天边。我们慢慢明白,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云边有个小卖部》留下的山和海,或许会在我的心中摇曳一生。





彭星怡


向上滑动阅览

生自平凡,不入平庸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最壮丽的凋谢!——《平凡的世界》

春日的原西河坚冰破裂,夏日的双水村蝉声阵阵,秋日的打枣节人声鼎沸,冬日的铜城温馨依旧。那股扑鼻的黄土气息从书中浸出,萦绕于脑海的是书中那一声声不甘屈服的呐喊与一次次勇往直前的奋斗。那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那儿有一群平凡的人们,平凡中透着伟大,人性的伟大,善良淳朴的柔光普照着那片大地,让黄土高原不乏活力,不缺生机。合上书本,却仍感触良多,难以抒怀,书中的情节仍历历在目。

这一页,李向前醉酒驾驶,双腿瘫痪,感到前路茫茫;这一页,孙少安因用人不当,不幸破产,负债累累;这一页,孙少平得知田晓霞抗洪牺牲而悲痛欲绝……而在那一页,润叶与李向前敞开心扉,李向前得到润叶的鼓励而重振生活的希望;那一页,孙少安在秀莲的大力支持下重新投资,东山再起;那一页,孙少平在田晓霞的日记中得到了答案,重新振作,也感悟了生命的真谛……“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可谓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便是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不断突破层层枷锁追逐梦想的一个缩影。

他是来自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青年,但有着一颗渴望到外面世界有所作为的炽热的心与一腔热血。即使只能靠着高粱面馍和剩菜汤度过高中三年,遭受来自周围人的打击与不理解,低头屈身于伸手不见五指的矿洞中,但从农民到工人,身份的转变是他努力奋斗的体现,然而他从不就此满足于现状,并一次次地蓄力奔跑,以其炙热的梦想为信念去拼搏。在那昏暗的小山庄与阴冷潮湿的煤矿中,他仍坚持品读文学作品,在文学中找到自身的救赎,昂扬着精神的高傲,秉持着灵魂的高洁,为了梦想中的未来,他跌跌撞撞地摸索前行,从不后退,在历经种种悲伤与喜悦后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平凡是努力过后的坦然,而平庸则是随意过后的必然。无论是孙少平,还是田晓霞,即使他们一个终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潮湿煤矿中,一个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哭闹,他们明白他们不遗憾,因为他们勇敢过,他们努力过,他们坚持过,他们为内心的信念与梦想而奋斗,他们尽自己所能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里挥洒着汗水与热血,绽放了属于自己的那朵玫瑰,即使凋谢了也是壮丽的凋谢。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谆谆教导,我们正值青春,正赶上奋勇拼搏的新时代,更应该不甘于平庸,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亦是孙少平,我们亦要如他一般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追逐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把平凡的一生奉献于不平凡的事业中,从而成就平凡而不平庸的自己。

太阳依旧日复一日地从地平线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也照亮了无数个“孙少平”的平凡旅途……




韩钰


向上滑动阅览

死亡诗社

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的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题记

如果,我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首诗,你诗上的内容是什么?

是和影片中威尔顿学院的四大支柱一样吗?人生信条就是传统、光荣、纪律、卓越。还是成为医生、律师、法官等那些被父母老师社会所赞赏推崇的社会精英,从此登上人生巅峰。基汀老师给了我不同答案。

    把握时住青春和时间,跳出外界束缚自己的条框,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想要实现的梦想。

    基汀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倾听内心的声音,体味伟大的诗篇,勇敢地追求爱与美,梦想和自由。他在校史馆让学生聆听前辈死亡的忠告;他让学生撕掉呆板无用的诗歌课文,跳出条框,留下自己的思考,写下自己的诗篇;他让学生明白读诗学诗的意义是因为我们是以爱、美、浪漫为生存原因的人类;在中庭里让学生以自己步伐舞动,不在乎旁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道路;在球场将踢球和箴言结合,释放学生的天性。他用伟大的诗歌激励着这群还未对现实麻木失望的青年,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

    我们应该在芜杂的世界里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不陷入披着平静外壳的绝望,不溺死在众人口中所倾慕的平静湖面,从黑暗森林中逃脱,向生,向自由。活就要活得深刻,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而不是昨天的重复,无生命机械的重复。

    尼尔,作为学院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肩负着父亲给予的沉重期望。当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绝望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你也许会说他懦弱,但不可否认,在那场必输的死局里,尼尔的死正是他对精英教育泯灭个人理想的强烈反击。对于他而言,这场自杀是向死而生,从此获得自由和解脱的最好路径。他不是懦夫,恰恰相反,他是捍卫自己理想的勇者。

    但这并非是倡导理想必须以死证明,于我们而言,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它,在历经破败后仍怀揣着浪漫,向往着理想,如此而来,我们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英雄呢。

    如果,我说如果,我的生命是一首诗,那我将以我独立的灵魂,炙热的理想,为生活这一伟大的戏剧献上我独一无二的壮丽诗篇。





马奕坤


向上滑动阅览

《推拿》对我的批判与重塑

作家毕飞宇的《推拿》告诉我了一件事:我对残疾人了解浅薄。做志愿者时的一面之缘,看小说电影时的一页之隔,让我忽视了他们跟我们一样,会轰轰烈烈地爱,勤勤恳恳地工作,惆怅而哲思地望向远方。

身体的缺陷,不会带来爱的缺席。由于失明,盲人交友谈爱的方法从视觉转向触觉。但正如毕飞宇笔下,这些男女推拿师们情感丰富多样,生活温馨琐碎。指尖的阅读,腰部的音乐,相互依偎的饭局,心照不宣的暧昧,说点政治,聊点股票,学门手艺,养一爱好,捻着钞票,茶米酱醋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我们过相像的一辈子。

身体的缺陷,不会带来工作的同情。沙宗琪推拿店和所有心酸的个体户一样,处处小心,得分清客户谁叫老板,谁叫领导,谁叫老师。

身体的缺陷,不会带来世界观的残缺。看不见对他们并非缺陷,而是单纯的认知世界的一部分。年轻人小马看不见了,他脑海里却还有一个会喀嚓的闹钟,带着他记录和跋涉每一段难熬的心动。前台经理高唯看得见,视网膜却看不尽人情暗流涌动。他们也许比我们更完整。

而作为健全人,我们往往在不自知中,把他们的“残缺”发扬光大,甚至妖魔化,边缘化,淡漠化,变成治疗自己人生精神内耗的工具。社会仿佛有一个瞬移按钮,啪嗒一下,乐观积极的残疾人宛在舞台中央了。哦!原来社会上还有这些苦难的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啊!健全人流泪了。等情份到位了,眼泪流得舒畅了, 啪嗒一下,舞台可以空荡了。这群人好像就从社会上消失了。我总觉得前阵子爆红的二舅,也有类似的嫌疑。谁关心他自己的声音呢?

正由于我们常常把残疾人放在一个“被表达”的位置,他们的自我表达在今天显得格外可贵。《推拿》里弹钢琴的盲姑娘都红要的并不是永远掌声雷动的观众和带着泪光的主持人,而是真实的评价“你第二节弹错了调”, 天生缺氧的脱口秀演员小佳希望自己带来的不是感动,而是逗你开心,聋哑的舞蹈家维尔斯真不想再浪费时间听你安慰,她更想和你探讨个体与音乐,与舞蹈,与美的关系。我想这是一个会逐渐被时代更新的趋向。






李珂星


向上滑动阅览

《忠犬八公的故事》

会计224 李珂星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比较老的影片,但随着我的长大,看过的电影越来越多,见识过漫威宇宙的激动人心;见识过祖国系列电影的宏伟;也见识过中国动漫和特效崛起的振奋。但这部影片,它没有出色的场景画面,没有热门的演员,甚至也没有过多的宣传,却让在18年才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我,喜欢它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感动,小八的忠诚,更是因为它的真实。

小八是一只秋田犬,没有人知道它从哪里来,它只是帕克在小镇的火车站捡到的,冥冥之中,帕克与小八好像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帕克一抱起这只小狗就再也放不下来,帕克对小八的疼爱感化了极力反对养狗的妻子。小八也离不开帕克,只要帕克出门,它就想尽一切办法跟上帕克,又是刨坑又是翻墙,拗不过它的帕克决定带它一起上下班,一起去车站,帕克去上班,小八则站在车站外等待帕克下班一起回家。

无论是雪天还是雨天,小八总是等在车站外,来往车站的人都认识小八,也很照顾它。小八从来不会捡球,朋友告诉帕克,秋田犬是不会捡球的,“等到有一天它会给你捡球的时候,一定有什么特殊原因 ”。某天的早上,帕克带小八去上班,小八却说什么也不走,急于上班的帕克就自己走了,小八叼着球追上帕克,帕克把球扔远,小八就去捡球,帕克激动不已,这是小八第一次捡球,小八一直追着帕克要他扔球,仿佛不想让他离开。

也就是在那一天,帕克永远离开了小八,但小八不懂,它一直守在车站外,每天傍晚5点准时守在车站门前,无论刮风下雨,它都会准时站在那里,车站的大门开了又关,来人行色匆匆,却没有一个是帕克。

电影后半段,描述了很多帕克去世之后的变化,小八被女儿带走了,帕克夫人也搬了家。小八跑了出来,沿着铁路一直回到了车站,依旧没有帕克的身影。它被帕克的女儿从车站带了回家,但每到帕克下班的时间点,小八都会跑出去,跑到车站,等待帕克。帕克女儿知道小八在等帕克,所以选择了将小八放在车站,每当晚上的时候,小八就自己走到废弃火车下睡觉,就这样等了整整十年。影片的最后,帕克夫人再次回到车站,看到了小八还在等帕克,她抱着小八说:“已经一年了,有时候我半夜醒来会想起帕克,我理解你的感受,小八,帕克不会回来了,但是小八要是想等他的话,就继续等吧,你想等他吧?所以,一定要长寿啊,小八”。最后的最后,小八也离开了人间。

小八像是可以预见未来,它不想让天使带走主人,小八它不懂主人为什么不回来了,但它懂得自己要等主人一辈子,小八用尽余生去等待帕克,但其实帕克也在天堂的门口等了小八很久吧。或许小八会说:“你和我在一起那么久,你走之后,我剩下的人生都留给你了”

这部影片教会了我忠诚的意义,那就是:永远不要忘记你所爱之人。影片不仅仅展现了小八的忠诚,更让我以小八的视角看见了它的一生,电影里的小八等了帕克10年,现实生活中的小八等了帕克9年。很喜欢影片中的一段话“生与死的距离,对于一条狗来说,它无法参透,它只相信,他的主人会回来。它的生命如一注流水,一点一点在车站的青石台上年复一年地流逝。作为一只狗,它有它的原则,不离不弃,不论生老病死。它卧在那里,十年,透彻成一种风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我喜欢这部电影,即使再看一遍,我也仍会泪流满面,不仅因为我是铲屎官,但更多的是因为狗狗给我的那种我是它的全世界的感动以及真实。我们的一生会遇见许多人,但狗狗一生只有我们。就像电影所说“它只是你的一条狗,但你却是它的一生”。我之前想过为什么狗狗的寿命那么短,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我们人类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去爱,而狗狗生来就知道该如何去爱,所以上帝要将他提前带走。

如今涩谷车站前,在小八常年等待的位置上,矗立着它的铜像。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到它的身边,轻轻的抱抱它。






往期回顾

编辑:蔡冰燕 王一彤 董琳 梁世民 李康贤
封面:王一彤
制图:董琳
责任编辑:梁世健 孙大伟 何林燕 黄诗婷 蔡伊灵
管理学院新媒宣传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