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西兰华人妈妈To牛娃外公:移民后,想养“牛娃”也要拼死拼活!

Monica Crimson教育咨询 2019-04-18

身在纽村,果然何事都慢一拍。最近,我刚读完前阵子刷爆网络的文章是一位退休老教授写的《牛娃之殇》(点击这里查看原文),作为一名身在海外的中国妈妈,同时也是一位海外教育工作者,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这篇文章是一个在国内的好友转给我的,转过来的同时,附上了一句话:“真羡慕你们啊,可以在国外养孩子,不用像我们一样经历这些残酷的竞争!孩子每天轻轻松松地多好啊!”


图片来源:rollnews


打开文章细细一读,我却并没有国内网友们评论中“字字扎心”的感受,而是一脸茫然:想当牛娃就是要经历非人的付出,体会非人的辛苦啊!不付出巨大的努力肯定当不了牛娃,即使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并不一定能够成为牛娃。这不是全世界都通用的道理吗?

既是牛娃,就是人尖子,放眼整个世界,能登上金字塔顶的人又有几个?文中家庭两年的付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这不是很正常么?


文章的最后,上海老教授--牛娃外公把期望寄托于移民,认为出国读书即可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好了,终于可以让他去另一个健康、放松的环境中,依靠熏陶慢慢找回原来的自己了,能有时间在田野上撒野,也有空间在课本上学到如何撒野。”


看到这句话,我更是忍不住想对牛娃外公说几句掏心窝的话:如果出国后,您希望孩子继续走精英教育之路,入读顶级名校,那么,您注定又要失望一场。因为,我看到的事实告诉我,无论在哪个国家,成为牛娃注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一、我身边真实的“洋牛娃”成长史

先来说一说我的情况。我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妈妈,教育氛围与牛娃外公所在的上海可谓是十分相似。几年前,我们因为北京的雾霾而移民到新西兰,那个时候,孩子不过2、3三岁。我们走的时候,很多妈妈表示羡慕,觉得我们可以摆脱国内的教育了,孩子从此就会走上快乐教育的康庄大道。好吧,我承认,当时我也有一种误解,认为在国外轻轻松松就能把孩子培养成才了。


图片来源:taopic


机缘巧合,我来到新西兰后,成为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这家公司在本地是个比较少见的大公司:国际连锁的教育集团,在全球拥有10几个办公地点,同事们大多是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种世界顶级藤校毕业的,即使是只有本地教育背景的员工,也拥有新西兰最棒大学-奥克兰大学的毕业证。可以说,我身边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超级牛娃。也正是看到这些真实的“洋牛娃”的成长经历后,我才明白,中国老祖宗的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


在这里举几个真实的牛娃的例子。


首先,是我们的老板,英国移民的后裔Jamie Beaton,一个22岁就闯入福布斯的青年才俊。


Jamie Beaton(图片来源:Crimson)


他曾被哈佛、剑桥、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州、杜克等全球25所顶尖大学同时录取;考取著名的Robertson奖学金(价值40万美金)却放弃而选择哈佛;高中10门剑桥A-Level课程8门A+、2门A;美国高考(SAT)获得5个满分;9个NZQA奖学金得主;King's College连续五年年级第一……创建这个教育咨询公司短短三年就累计收到超 5千万纽币(约等于2亿多RMB)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2.3亿纽币(约近10亿RMB)。


这些履历,绝对是牛娃中的“战斗娃”了吧?


可你知道吗?这个“战斗娃”并不是个富二代,他的妈妈在他5岁的时候就离了婚。因为没人能够照看他,6岁的时候他就上了补习班,只因这里离妈妈工作的地方很近,方便下班的时候接他回家,而那个时候他是整个补习班里唯一的一个欧裔的孩子;周末的时候,妈妈带他出去吃饭,会让他随身带上作业或者其他的书本,在等菜的时候,抓紧时间辅导他学习,教会他要学会利用碎片时间;为了孩子能享受精英教育,家里攒钱供他读每年学费合十几万人民币的顶级私立高中;在申请这些顶级藤校前,别的孩子都在享受假期的乐趣,他却足不出户,上网研究各种申请藤校的攻略,没日没夜地钻研...即使他现在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仍然是争分夺秒地努力工作:公司在全球有十几个分公司,因为时差,凌晨开会成了家常便饭,还要经常穿梭于各国处理各种公务。


幼年时的“战斗娃”(图片来源:Crimson)


我从来不会倒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做,那太浪费时间了!”对于这个“战斗娃”来讲,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每分每秒都会用在刀刃上。别人玩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他在工作。这样的“洋牛娃”的成长史,绝对不是大家心中所谓的“快乐教育”成长史吧?


再来来说几个“华二代”(华裔第二代移民)牛娃的例子。

Victor Li,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5岁随爹妈移民新西兰。


刚来的时候,家里一穷二白,买不起房, 更买不起学区房。父母忙着找工作、打工,他就自己安排时间,抓紧学习;没有学区房,他给好学区的校长写信,用自身的优秀打动了校长,争取到跨区入读的珍贵机会;想去美国留学,就自己努力考全额奖学金进国际学校读书;申请名校,自己啃遍各种资料,DIY申请过程...凭着自己的这套成功经验,白手起家创建教育公司,所辅导的第一批学生就有75%进入了美国藤校!


Michael Li,5岁移民新西兰,靠打高尔夫球收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名校的offer。


5岁学游泳,9年级开始打高尔夫。每天放学,别人回家,他去训练场练球,一练2、3个小时,每周7天,风雨无阻;晚上,别人睡觉,他在“啃”书本,一“啃”就“啃”到凌晨12点,甚至是1点;周末,别人休息,他和爸爸凌晨3、4点起床,赶去周边的城市参加各种高尔夫比赛。


Nancy Yuan,7岁移民新西兰,美国史瓦兹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的高材生。


别人享受早茶(morning tea)、午餐的休闲时光,她埋头做SAT卷子;别人下课回家,她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为申请名校的积攒能量;别人课余出去玩,她苦练长曲棍球并成功打进新西兰女子青年队,女子国家队……正是因为她的努力,才让自己这份丰富的履历成为进入名校的有力敲门砖。


这些华裔二代,都是牛娃外公羡慕的移民到国外的孩子,也是家长们所羡慕的牛娃。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家庭条件并不如外公家好。当年父母为了在异国立足而奔忙,他们小小年纪便学会依靠自己的努力,今天的成绩都是靠他们一点点“拼’出来的,而不是轻松快乐地“玩‘出来的。


二、移民,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教育并不是促使我移民的主要原因,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并没有觉得中国教育体制有多么的不堪,虽然有它的弊端,但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是完美的。


比如新西兰人数学差的问题一直是被吐槽,超市里贴着“一个2.99块,两个优惠价7块”的促销标语屡见不鲜。为了提高国民的数学能力,新西兰甚至考虑过引入中国数学教学的模式。


图片来源:google


国内家长忙着给孩子报英语班,华人父母忙着帮孩子报中文班;国内家长忙着给孩子补奥数,华人父母忙着给孩子补基础数学;国内家长吼娃做功课,华人父母吼娃来读书;至于钢琴、绘画、舞蹈,游泳?其实,这里的华人也会一样不少地给孩子报上这些课。


精英教育=学区房+辅导班+非人的努力+残酷的竞争,这个等式并不会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而有太多的改变。想让孩子多学东西,家长就一定要付出相应的陪伴与努力,这个道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改变!正如上面几个活生生的例子所看到的,想当牛娃就要经历残酷的竞争,经历由心里到生理的巨大考验,成功破了茧的毛毛虫,才能蜕变成蝴蝶。


图片来源:sohu


移民,不是为了逃避竞争,而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


就我身边的新移民家长而言,他们中的多数并没有“牛娃”执念。如果牛娃外公和他们一样,只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地成长,将来当一个快乐的、可以自食其力的普通人,那么移民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拿新西兰来说:在这里,如果你热爱读书,你可以选择考大学、留学;如果你不那么喜欢读书,当个拥有技能的蓝领,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极少有人会因为你所做的决定而嘲笑你、鄙视你,每一种的人生选择都值得尊重,只要你是自食其力。在这里,你无需为自己的“抽动症”或者其他的不完美过于担心,你会看到很多身患残疾的孩子、成人依然自信地出现在各个公共场合,不遮不掩,人们给予他们的更多是鼓励与帮助,而不是鄙视与白眼儿。


这里的生活或许就牛蛙外公在文中所写的:“这曾是我梦寐以求的人生啊,事事有选择,时时有回转。他的人生该活成精彩故事,而不是励志故事。”


牛娃之殇,谁之过?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大环境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作为家长的心态。


TO 牛蛙外公:无论您的家庭是否选择移民,无论您的外孙最终是否能成为牛娃,只要孩子健康、开心、平安,就是您们全家最大的安慰了,是吗?


“洋牛娃”真实经历汇总


Jamie Beaton:95后哈佛小哥创业三年闯入福布斯,开挂人生背后的“另类”成长之路 、

新西兰职场妈妈养出20岁千万富翁:亲述神童是怎样“炼”成的!


Victor Li:新西兰版“中国合伙人”:三个90后华裔男孩上演真实版青春创业奇迹!


Michael Li:新西兰华裔少年靠“小白球”闯入梦想大学,而他竟然还是个学霸!


Nancy Yuan:为孩子好就别移民?阳光华裔少女却说:广阔的世界给了我更精彩的人生!


Jennifer Wright:颜值即实力!这个拥有一半中国血统的新西兰姑娘真心不一般!


Fangzhou Jiang:这个华人留学生飞行120万公里,足迹遍布21个国家,成为留学生圈的传奇。


Jing:祖辈作为华裔难民来到新西兰,她精通中英粤日四种语言:拓展眼界是消除文化困扰的良药


想知道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吗?想获得专业教育信息吗?请马上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Crimson的官方微信号。这里有澳洲、新西兰本地教育资讯,英美的教育干货,IB、NCEA 、CIE、SAT 、ACT等各种考试秘籍,还有来自全世界学霸们的真实故事!

还有利好!利好!利好!

Crimson免费送您精美电子书

帮你解开澳洲、新西兰医学院录取的秘密!

堪称进入大洋洲著名医学院的“蓝宝书”!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1、医科本科vs.医科研究生:两种学术道路优劣势分析以及录取流程对比。


2、关于入学考试:深入了解UMAT以及GAMSAT两大考试系统并对学习方法提出有效建议。


3、关于医科的入学考试如何利用包括MMI, semi-structure, 以及 panel 在内的相关面试技巧攻克面试这道难关。


4、关于选校:澳洲和新西兰顶级医学院梳理以及如何考取心仪的专业。


5、关于学医的花费:梳理各个医学院对国际学生以及当地学生的奖学金和学费援助方案。


6、未来国际发展潜力:澳新地区和英美地区医学院课程对比分析以及入学要求摘要。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精美电子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