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科技」赋能版权保护,共助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紫东君 人民中科 2024-01-09


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29.8万家,较上年增长5.2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0.8万件,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63.6%,体现出我国市场主体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世界知识产权日



2022年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主题是:“知识产权与青年: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创新”,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是:“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





网络对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挑战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上的侵权纠纷案也与日俱增。传统的版权法在保护网络环境下版权主体的权利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专有性面临挑战

专有性也叫排他性,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性,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而信息一旦上网则变成公开、公知或公取的信息,而且信息的传播不再依赖载体,因此很难被权利人控制。

2.信息交流的迅捷对知识产权时间性的挑战

知识产权保护有一定的期限,一旦保护期届满,权利即宣告终止,这样既保障权利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享受其智力成果,获得合理回报,又防止因保护时间过 长而阻碍信息传播和社会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输速度极为迅速,且范围更广,这使得权利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授权而获利。例如, 以前也许用几年时间才能销售几万册图书,在今天通过网络只要几个月便可实现,而且销售范围更广。因此,知识产权的法定保护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

3.网络对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形成挑战

一般说来,一国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法域内受到法律保护,除非该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和与它签订的双边协定另有规定外,任何国家都不自动保护他国的知识产 权。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很容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就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于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和水平各不相同,这就 会使得网络上的侵权行为难以认定,执法主体难以明确。因此,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各国统一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标准。


以法治护航科技,共助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对国家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各领域的安全和重大利益都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力维护知识产权安全,已成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关键一环。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

➤到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协调好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完善以强化保护为导向的专利商标审查政策;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以质量和价值为标准,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

➤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2022年3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 《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的通知,提出:
➤发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标指挥棒作用。强化与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政策协同,严把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严格排除非正常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及代理机构相关专利,常态化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量统计扣除工作。➤抓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施。进一步完善与专利工作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检查并剔除不符合实际的增长率评价指标,避免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加强知识产权申请质量监测,加强专利申请质量统计监测和反馈,完善专利申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地方授权率等结构性指标的监测评价和通报;➤启动建设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实施一批专利导航项目,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扎实落实中央企业、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在立法上,国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完善现有的保护机制。新《著作权法》的实施为网络原创内容保护提供了“尚方宝剑” ,从法律层面对创作者以及原创生态起到了强有力的保护作用。但在具体的案例实践中,依然存在法律适用等方面的难点,维权成本高、取证难、时间长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因此需要多方携手、综合治理,共筑良好的网络生态。


打击网络侵权问题,除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力度,技术创新、科技赋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路径。目前,5G全面赋能数字内容产业,智能算法、区块链等技术措施融入版权保护,推进网络侵权问题的源头治理,推动版权保护技术向综合保护策略转型,形成更加先进的版权保护技术体系。



“内容风控大脑”——“白泽”护航版权保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版权作为内容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媒体融合中的关键要素。当下网络视频侵权行为,严重侵犯了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极大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版权收益,造成了对权利人的实质损害。在当前的短视频侵权态势下,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保护权利人自身权益势在必行。


专注内容安全领域,人民中科已建立起成熟的互联网内容风控体系,核心产品是面向内容安全的跨模态视频搜索引擎——“白泽”,适应各类内容应用场景。


“白泽”搜索引擎主页面

“白泽”是人民网、人民中科推出的内容风控大脑,是对全网海量内容进行高通量感知、机器理解、智能检索并自主进化的计算平台。


“白泽”的核心能力


在版权保护上,基于“白泽”跨模态监测能力,人民中科针对性地开发出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识别、语义理解、图像分类核心技术,支持视频、图片、关键词等智能监测手段多维检索,精准识别风险数据。



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简介

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主要针对互联网上的短视频平台通过多维综合检索进行风险数据筛查和违法内容存证。


客户创建自定义监测任务,采集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数据,系统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内容理解技术对短视频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供关键字、视频、图片、人脸、LOGO五大检索技术进行全网筛查。


系统支持如影视侵权、赛事侵权、非公开物料泄密、logo侵权等事件的风险数据采集和存证。


人民中科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的核心能力是:首先通过作者大数据平台对音视频网站的可疑侵权内容进行全面监测,对可疑视频进行切帧处理后可以得到关键帧的图像,再将关键帧的图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版权方预留的视频数据进行比对,如果发现所监测的可疑视频与版权方视频出现多帧高度相似,则监测平台会自动发出预警。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对预警视频进行排查和确认,如果遇到难以界定的侵权行为还可以通过人工审核进行辅助。在全流程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白泽”能够实现对互联网音视频平台绝大多数侵权内容的准确监测。

跨平台搜索、覆盖全面、实时监测、跨模态搜索、高精准识别度传统监测平台仅支持单一素材的网络检索,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支持多素材多维度的精准筛查,准确度极大提升。目前,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支持监测多个短视频平台,重点监测账号超过200万个,监测任务将会对历史数据追溯六个月,入库的数据存证三个月。


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在版权保护的应用案例:协助人民网全网查找侵权视频



人民中科短视频内容智能监测平台已上线运行,整体可提供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证据固化等核心功能,有效实现侵权内容比对分析、侵权线索监测预警等,以降低用户发现、跟踪、管理线索的成本。为各方参与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智能化版权保护解决方案,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贡献力量。



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就是打击网络盗版侵权行为的利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版权保护的作用,结合各项技术之所长,建立与之配套的规范和制度做保障,让制度为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以打造更加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生态


广大互联网企业是版权保护和运用的受益者,因此更应该懂得版权的价值,牢固树立起版权意识。互联网企业需守土有责,发展前沿科技,通过网络技术,尽最大努力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安全,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END


参考资料:
1.《2021,知识产权相关的统计数据都在这儿了》中国专利保护协会
2.《对话·数字经济②|马一德: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央视网
3.知识产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主战场《光明日报》
4.《盗版网文、短视频侵权……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之路如何走得更远?》人民政协网

关于人民中科人民中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人民网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引擎”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拥有世界领先的内容理解技术,核心产品是跨模态智能搜索引擎,初始应用场景是数字世界的安全,目标是成为全球内容科技领导企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