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厉害的人,怎么用大白话,讲明白 web3

张海庚 张无常 2023-10-09

王建硕6月初在视频号直播了内部 TechTalk,讲的是「web3 基础入门」,当时没赶上,这两天终于有时间回看,「讨厌用大词」的王建硕果然用大白话讲得很清楚。


很多人(包括我)之前都不了解王建硕,其实王建硕是中文互联网第一代 Blogger。我查了下资料:77年生人,1995年以河南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题外话:高瓴张磊是1990年河南文科状元),97年接触互联网,曾是微软项目经理,创建微软亚洲技术社区;之后加入 eBay;后来成立百姓网,做分类信息;2021年再创业,做AI自动生成视频工具米拉视频。


最近,因为一系列 web3 学习笔记、文章、视频分享,王建硕的名字在年轻人的 web3 圈子里流传开来,看似「老树开新花」,我却更愿意称之为:极客永不老


作为一个不懂数学和技术的文科白痴,web3 这门槛,我蹭了几个月还没进去,除了懒、忙,还是感觉没找到好的内容/引路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好像经济学有个理论是「选择太多并不是件好事」。





王建硕的 web3 入门介绍,可以套用他介绍费曼《Six Easy Pieces》这本书的文章标题来评价:


「真正厉害的人,怎么用大白话,讲明白 web3」


比如说,王建硕认为web3的本质是全球一张表,所有人都认可的一张大表,以及基于这个表的应用,而且介绍了自己的 aha moment :


在 opensea 卖画,然后去 ENS 注册 jianshuo.eth,再回到 opensea 的 leasing page 的时候,发现多了一个 jianshuo.eth ——相当于你在微博后台发的东西,自动在微信后台出现了!


这意味着整个 web3 共享了同一个数据库,opensea等各种应用是同一套data的不同界面,web3的所有人都同意且相信用一张大表来记录、写入账本,这就是共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共享数据,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比人类任何的原始信任都靠谱。有点像中心化的大表,但实际操作是去中心化的。


文科生表示这很形象生动好懂、而且还带着理论视角和历史关怀对不对?


还有更好懂的,他还讲了很多 web3科普内容里没有但很重要的技术原理:智能合约核心的3行代码,也就是各种 ICO、发币的本质,以他自己发的 XMT 小猫币为例(我不懂代码,照着板书抄的,忽略格式,破折号后为注释)


XMT——发的币的名称,只支持一个功能transfer

public MXT()

{ balance[sender]=1000——第一行代码:给某个人发行所有的币

}

public transfer (to, amount)

balance[sender]-=amount——第二行代码,sender减去amount数量的币

balance[to]+=amount——第三行代码,给to发amount数量的币

(当然实际应用会有一些条件限制、保护措施等,但本质就是如此)



再比如说,他不太同意 web3 这个叫法,他觉得是不是叫web3公司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几个本质特征:


1、用户身份:不再是用户名+密码,你会有自己的身份(钱包)

2、读写:是否读写在公链上的大database

3、核心代码:是否运行在VM(vritual machine)上、开源

4、发币(最重要):所有的web3公司都发币,让用户像VC/早期员工一样分享早期回报——只需要3行代码就能凭空发币了


他还对比了当下的 web3 和他当年亲历的互联网早期:


现在的 web3 跟93年互联网很像,用很多的新技术,做了没卵用的东西,体验很差——但所有新技术都是这样的:在浏览器诞生之前的互联网应用,几乎全军覆没。


我们从原子世界进入比特世界的误区,是经验性、下意识地拿原子世界的经验去类比比特世界,比如你用筷子来理解新鞋子,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问题非常多,那你可能需要想一下:鞋子是鞋子,不能用筷子的标准去类比、理解鞋子。


web3 是 bulid 在互联网上的,但跟互联网没有太大关系,就跟雷峰塔和雷锋的关系一样。


他还总结了一个最近在 web3 圈子里经常被提及的观点:


不能因为做事过程中的混乱而否定事情本身,最危险也最应该警惕的事情,是当一个人拿谬误的数据来向你证明一个真理的时候,不要因为他的证据的谬误而轻易否定真理。web3 世界正是如此。


作为内部 TechTalk,王建硕最后总结了对内部同学分享的目标,我认为对所有人都适用:


1、对web3大致有了解

2、对web3不那么陌生,再听到就有概念

3、对完全新的东西保持开放,保持关注,找到用户场景。web3 只是在分配价值,但作为公司/项目方必须要先创造价值,才能分配价值——这也是目前很多web3公司最大的问题。




昨天开始,决定系统看王建硕的内容,作为一个小课题来研究(web3 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甚至只是因子),也说不上来为啥,直到今天看分享提到他非常喜欢保罗·格雷厄姆,我才意识到这和当初第一次读到《黑客与画家》的欣喜和豁然开朗如出一辙。



极客如果能说善写,就能像写代码一样把复杂道理给你剖析完、讲明白(我有个不形象的比喻:插上翅膀的百米飞人),不装逼、不跟风,实事求是,举手投足、一字一句都带着理性的坦诚和好奇(顺便,这也是研究性投资机构所倡导的):


保持开放,好奇我就研究,研究透了也不一定图个啥,虽然往往最后能图大业;

不知道我就说不知道,还需要去研究一下。


用王建硕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还是不遗余力地推销我发现的好办法,就是用最简单的词,重新描述一下刚刚看到的一句话,或者用一幅素描,把刚看到的东西再画一遍,或者跟一个完全不懂的人讲一遍,或者用比喻的方式,用另外一套东西讲明白同一个道理,这些都是费曼在半个世纪前教我们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