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连 Jo Malone 都开始做杂志了,纸媒的春天是否真的要复苏了?

2017-05-30 x分子 X分子



大家都说“杂志已死”,但为何品牌仍在孜孜不倦地做一本好杂志?




前几日,香水品牌 Jo Malone London 上线了一个叫“The Talk of the Townhouse”的平台(名字取自办公室总部的地名)。在这里,会展示一些看起来很有生活方式杂志 Kinfolk 风格的文章和图片。当然,它们都和 Jo Malone London 多少有点关联。


 

“The Talk of the Townhouse”分为 6 个小栏目——关于手艺人、味道、使用Jo Malone的明人、时尚红人对谈、生活方式和星座等话题。

 


这也是 Jo Malone London 第一次有这种规模的数字市场营销。目前,它是雅诗兰黛集团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去年,Jo Malone London 的销售额超过了 10 亿美元。它在社交媒体上也越来越有存在感,Jo Malone 在 Facebook 上的粉丝增长了 63%。在Instagram 上,粉丝也增长了 105%。

 


除了数字的内容方式,“The Talk of the Townhouse”上的内容还会以纸质印刷物的方式推出。印刷物主要放在 JoMalone London 在英国和北美市场的独立店铺里,也会在伦敦和纽约的一些酒店里发放。不过,纸质版本的出版周期还没有敲定。

 


其实,品牌出杂志并非新鲜事,好多我们熟悉的品牌早就开始这么做了。

 


 01.《ACNE Paper》

 



1996年成立的瑞典服装品牌Acne Studio 从早期的创意咨询工作室到现在成为拥有多个品牌和一本独立杂志的企业,这20年的时间里,创始人Jonny和Harris用低调的先锋风格演绎着Acne的审美和气质。

 


《ACNE Paper》与我们印象中的时装杂志截然不同,是非常特立独行的存在,它基本不接商业广告,也绝对不是ACNE Studios的“内刊”,除了冠名以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ACNE”的内容。用主编Thomas Persson的话来说,《AcnePaper》的存在是为了对人类社会和它内在的想象力、对历史和新闻的观察以及对跨年龄层的文化教育加以标注,至于时尚产业本身,它并没有那么重要。




Thomas Persson还为每一期的主题立下了“宏大到足以吸引所有对艺术有兴趣的人”的高标准,因此《ACNEPaper》每篇人物特稿也都足够有分量,合作或是采访的都是摄影、时尚、艺术领域最响亮的名字。英国摄影师DavidBailey、时装设计师Alber Elbaz、演员TildaSwinton、芭蕾舞艺术家Mikhail Baryshnikov、作家Fran Lebowitz 、雕塑艺术家RichardSerra、甚至麻省理工语言学家Noam Chomsky等,都曾出现在《ACNE Paper》的专题上。

 


《ACNE Paper》无疑在杂志中达到了艺术的高度,但2013年发行了第15期后就无限期停刊了。Dazed时装杂志曾形容说:翻阅这本杂志就如“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图书馆里留了一个下午”。


 


 02.《COLORS》


“A magazine about the rest of the world”是《COLORS》的Slogan。

 


这本创刊于1991年的杂志,至今出版了90期,影响了无数人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在很多人心中,《COLORS》代表了自由、平等、创意和胆量。它用一种不带偏见的角度观察并传达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并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


 


谈论《COLORS》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它所隶属的出版方贝纳通Benetton集团。这个成立于1965年的意大利服装品牌从来不是一家安于贩卖服饰的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贝纳通的形象广告就以惊世骇俗闻名于世。创始人卢西亚诺·贝纳通个性张扬,热爱摄影,热衷赛车,更喜欢成为被讨论的话题。



在90年代初,《COLORS》就以先锋的姿态推出了“艾滋病”、“生态学”、“战争”等一个个杂志专题,它的视界涵盖时尚、艺术、人文、地理、科学、体育、宗教、宗族、人性等方方面面。

 


杂志的第77期记录了7个从未见过大海的人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情景。第83期研究了在抑郁症频发的今天,到底什么才能使人快乐。第50期,他们造访了世界各地的14所监狱,得出来一个结论:监狱在今天没有用。而第23期,封面是一个巨大的粉色避孕套,探讨的却是怎样为家人挑选最好的礼物。

 


除了这些,他还关注过精神病人(#47)、老年生活(#43)、世界末日(#84)、街头抗议(#88)、现代农民(#69)、贫民窟(#57)、战争(#14)、婚姻(#20)、艾滋病(#7、#67)、艺术品(#87)、恐怖主义(#75)……

 


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杂志,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酷的杂志,但它的确是世界上最任性的杂志。

 

 

 03.《COS Magazine》

 


时装品牌再不只是售卖衣服那么简单,更重要是他们阐述他们所推崇的生活哲学,成立于瑞典的COS 深明此道,邀请到荷兰知名杂志人,即《Fantastic Man》与《The Gentlewoman》杂志的创始人 Jopvan Bennekom、Gert Jonkers 参与,按季出版自家的免费杂志《COS Magazine》。

 


作为一个重视制衣材料、以极简俐落的设计风格大受欢迎的北欧品牌,COS的半年度杂志《COS Magazine》,也有一种与其审美意识一脉相承的、有质感的冷淡气质。然而,揭开冷淡的外表往里看,不但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品牌价值观的传递,还有关于人、社会、艺术等方面的挖掘与探索。

 


COS的网页、店铺、包装设计、自创杂志、以及以COS Studio名义展开的各项联名合作……无不与它的时装一样,都保持着经得起推敲的、极简却丰富的奇异质感。

 


实际上COS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关联到它的名字“COS”这三个字母,“COS”代表着“Collection of Style”——这也是他们不单单只关注时装本身,而是把简约设计的方式系统化,在所有细节和延伸也都坚持高阶的美学标准的原因吧。


 


 04.《Six》



其实早在 1988 年,COMMEdes GARCONS 就以半年刊形式出版过一本免费刊物,名叫《Six》,是“SixthSense(第六感)”的简写,由知名时尚编辑兼川久保玲的良师益友——小指敦子女士编辑,著名平面设计师井上嗣也担任艺术指导。





杂志于1988~1991年共出版了8期,内容涉及艺术、时尚、摄影、设计、文学等),刊登作品来自PeterLindbergh、Robert Frank、ArthurElgort、Steven Meisel、Jürgen Teller,筱山纪信等。

 



此系列杂志收录当时新一季的服装以外,还有川久保玲敬重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的作品,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表现CDG 的独特品味与设计世界观。《Six》至1991 年休刊,仅有 8 期,后来成了价值不菲的珍贵收藏品,在日本的二手书网站上以  25000 円(约 RMB1500)的高价依然被抢购一空。

 


《Six》贯彻着川久保玲的审美第六感,约40 X 30CM 的尺寸,表明它不是放进口袋里的普通杂志,在这本杂志里读到更多的是艺术的本质:井上嗣也善用的Franklin Gothic 字体,知名摄影师(如Peter Lindbergh、篠山纪信等)拍摄的黑白照片,在艺术家的创作和品牌自身之间做了不错的衔接。

 


然而,这些精美的品牌自创杂志所肩负的任务,可远不止传播生活方式、提供资讯那么简单。通过它们,品牌形象被“转译”成可以被消费者阅读的具象形式——这本印刷物,令品牌形象可以在他们心里不断延伸,变得更完整、更深层、更丰富。不敢想象,纸媒的春天是否就这么悄然复苏了?

 

 

编辑 Vaseli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