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闻!江西女学霸高考712分,人大毕业却17年不工作,还生了6个孩子

中外人物 2022-06-20

 小编衣食,诸君海涵 


人分三六九,学校也是一样。


985、211都是超一流大学,普通一本差一点,二本就又差了一个档次。


好学校毕业证含金量自然高一些,但是非是唯一标准了。


普通院校也出社会栋梁之才,顶尖院校也出底层人民。


前有清华张晓勇,北大苏黎杰,后有人大伍继红。



2017年5月的一天,上杭中学老师吴美华陪同扶贫干部走访扶贫户。


一行人来到伍继红家里,村干部说伍继红是大学生。伍继红从一个油纸袋里拿出她的证件,给吴美华看。


大伙一看,还是人大的证件。高材生却沦落到这种境地,不禁唏嘘。


吴美华就把伍继红的故事分享到了网上,伍继红这才开始被人们关注。


从高材生沦落到吃低保讨生活,伍继红的经历给我们警醒。



01

低头求学,也要抬头看路


伍继红老家在江西,父亲还是一个村干部,喜欢读书写字。


在父亲的熏陶之下,伍继红也喜欢阅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之前,伍继红的户口迁到了广东叔父名下。


她没有辜负家人期望,以712分的好成绩,顺利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录取。


从穷乡村到大都市,伍继红从未放弃自己的学业。


在学校的时候,还获得了兰台奖学金。这是档案管理专业最高奖学金。


上大学时,伍继红想法很简单,毕业分配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别无他求。



“大学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就想找个好工作,想进机关单位,只要能和专业对口就行。”


社会、工作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在读圣贤书的时候,也要听一听窗外事。


早在伍继红入学之前,相关部门就已经下发了《关于毕业生分配的实施意见》,对于分配制度开始实行改革;


1996年,又发布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


这就意味着1998年毕业的伍继红,要和当年101万毕业生PK,竞争上岗。


伍继红处于改革的洪流之中,大部分人都成功上岸了,只有伍继红一次次碰壁。


她先是报考了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了,却在面试阶段被刷了下来。


此后,她辗转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寻找就业机会,却屡次被拒。


当时手机还不普及,为了能找到专业对口工作,她挨个打电话,北京的档案馆,甚至郊县的都打了;还给广东的档案馆打电话,始终没有找到录用她的事业单位。


用伍继红的话形容,当时她已经“走到了悬崖口”。


距离上岸最近的一次,是北京海淀区档案馆。当时一名领导给她打电话,让她准备好资料尽快去面试。


在伍继红犹豫之间,第二天就被告知已经录取了伍继红的同学。


如果伍继红在大学四年中,能够有所准备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一些课外知识。埋头苦读和抬头看路,缺一不可。


02

发不出来的情绪

最终伤害的都是自己


眼看留京无望,忙完毕业论文,拿到毕业证后,伍继红就买了回广东的车票。


她在广东中山市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教育软件公司做档案管理和信息录入工作,月薪3000块。


这在当时是很好的待遇了。



不善交际,性格内向的伍继红,在工作之和同事发生争执,不堪职场内卷,她辞职了。


辞职之后,又找到了一份制作新年贺卡和日历的工作,月工资只有1000块。


这个工作干了也仅仅一个月,再次辞职,到一个服装厂干起了体力活。


没过多久,又辞职了。


毕业两年,三份工作,伍继红生活在求职和辞职之间。


其实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影响伍继红一生的事情,就是父亲去世。


在伍继红刚刚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父亲去世。


父亲去世一个月后,姐姐伍继华才打电话告诉她父亲的死讯。


电话这头,伍继红没有说话,也没有哭。


返回家中,她在父亲的坟前哭了一天一夜。


接连的求职打击和至亲离世,让伍继红有一种深深的失控感。


大概就是这个时候,伍继红的精神开始有些变化。



对外界的一切开始产生怀疑的时候,伍继红一边开始寻求依靠,一边开始拒绝交流,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姐姐非但没有安慰伍继红,还说是她的性格害了她。


伍继红的情绪没有发出来,反而成了伤害自己的利剑。


生活里,一定要活得痛快些。该说就说,该骂就骂,该哭就哭,都是第一次做人,何必委屈自己,让别人痛快。

03

糟糕的婚姻是女人的噩梦


2000年,伍继红已经毕业两年。


无业的她在顺德街上游荡,找工作,正好碰上了第一任丈夫。


当年10月,就返乡结婚了。此后,伍继红再也没有出来工作。一直到被吴美华发现,她已经17年没有工作过了。


她和第一任丈夫,婚后不久生下了一个女儿。


2005年,婚后第五年,丈夫带着女儿失踪了,再也联系不上了。


伍继红只好回了娘家。可是在娘家不久,怀有身孕的她,又返回丈夫家中。


可是婆婆家,只有年老的公公一人,他非要赶走伍继红,说儿子已经变心了。


这时候,村里一个人,就把伍继红介绍给了隔壁镇上的邓高华。


到邓家,20多天,伍继红就产下一个男孩。


随后,她陆续生下了四个孩子。


伍继红被孩子捆绑着,心中的理想早就落了灰。


一家9口,过得清贫。夫妻俩人,和五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全靠邓高华一个人养。


日子艰难,可想而知。



嫁到邓家,十几年里,她只在家附近走动,就连30里的镇上都没去过。


伍继红说,这些年,自己感到家中十分冷清,虽然5个子女每天都在哭闹。


“家中有弟弟、妹妹,母亲在陕西做保姆已经好几年了。但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修水。只有过年时,才会打电话,庆贺新年,平时冷冷清清的。为了照顾儿女,什么事也做不成。”


说到为什么不回娘家,伍继红说:“家里没钱坐车。”


其实,回娘家只要几十块的车票钱。娘家人也从未来看过她。


没有亲情,断了外界的联系,每天就是孩子和锅碗瓢盆,对于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


直到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拿回课本,伍继红才第一次看到读物。


多年来,生活封闭的伍继红,自从嫁到这里,第一次感到了“向上的力量。”


走出困境,需要坚定的内心


被关注后,伍继红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娘家人”人大校友会和当地扶贫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伍继红搬离了潮湿且阴暗的土坯房,住进了170平米的二层楼房。


校友会还给她配上了电脑和手机。


但是这些都不是伍继红想要的,她最想要的是一份工作。


她降低标准,“哪怕去洗碗也行。”


她也有自己的思考:“一家9口,如果高华(丈夫)不去打工,经济来源只有低保。公公婆婆一想到将来,就特别紧张,很有压力,哪怕手上有八九万,也不敢花钱。”


自从被报道后,伍继红的精神也好了,话也多了。她不止一次下决心,她要出去工作,“不能指望别人。“



但是眼下,上有六七十岁的公婆,还有80多岁的爷爷;下有5个不更事的孩子需要照顾。


出去工作,又谈何容易。


妇幼保健院,为伍继红检查过身体,说她是自闭症,多和外人打交道就好了。


“实事求是讲,我不敢奢望什么理想。现在,只能随便找个工作,慢慢适应社会再说。”伍继红其实很清醒。


但是改变,是需要很大勇气,外界的帮扶只能治标,内心的坚定才能治本。


伍继红的困境,其实是很多女性的困境。她们有追求,能独立,只是困于家庭。作为最亲近的家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照和理解。


理解和关爱,最能抚慰疲惫的心灵。

 小编衣食,诸君海涵 

最新阅读排行榜

  1. 北航404名在校生被退学,博士痛失50万年薪,教育部:学生对自己不负责,就要付出代价

  2. 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生命的真谛……

  3. 王国维见妻子年老色衰,写下一首词,最后两句成网红金句,看得人泪目

  4. 中国双城记:上海比北京文明,北京比上海有文化

  5. 赵薇事件暴露出的“奶头战略”,令人胆战心惊!

  6. 她是30名导演的“共享情人”,自曝上位细节后公开喊话:“我所有角色都是睡来的怎么了?

  7. BBC调查:锻炼的真相,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运动常识!

  8. 甲午海战中清军不堪一击?看完美国人这封信,才知北洋海军多英勇

商务合作请加WX:bji1887  详谈。

声明:本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删文。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优惠产品,顺丰包邮到家,更可货到付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