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王瑶老师讲座笔记(一)

风之歌 风之歌自然教育 2022-06-07

近期,我们请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瑶老师为大家作了一场讲座。她从脑科学与学习科学的角度,对孩子学习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座的家长们纷纷表示真是受益匪浅,但也有的伙伴由于各种原因遗憾错过。在这里,我们就分享一下详细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当前家长焦虑的问题太多了,主要归结起来,小学阶段关于学习的问题主要分为三类,学习动力、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第一部分,主要讲学习动力。


学 习 动 力


这个方面,父母常见的苦恼有以下问题:

1.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说对学校学习没有兴趣

2.不愿意学习,不认可学习,自己对学习没有主动性

3.不愿意尝试,也不敢面对失败

4.对自己没要求,缺乏更高要求

5.信心不太足,心理承受能力弱



以上这些都是学习心态,放在学习动力的范围内。首先,千金难买我愿意,孩子需要愿意去学习,有学习的热情,尤其将来的学习复杂程度会越来越高。光有愿意够吗,不够,还要有信心。光有信心也不够,还得有持续不断的动力,这个动力得是内驱的动力。动机和思维模式是孩子的内驱模式。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力量是来自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比如是用鞭子赶着的的马车,还是自己是一个发动机?

 

以上这些背后是对学习的认同、意愿、信心、学习动机、思维模式。这些就是学习的心态,或者说动力。

 

那么对于学习心态,家长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烦起来不要。比如有个家长就来找我说,孩子一个上午两个单词都背不会,是不是智商有问题,那哪是智商问题呢,是孩子根本不愿意。

 

学习心态的形成,有这样的一个逻辑:


01

感受不好,所以对学习认同不足

 

对一个事物的认同就会决定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孩子爱不爱学习呢,根据我们对学校的调查,在小学的初期,一二年级,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很想去做好父母和老师要求做好的事情,尤其是他意识到,家长和老师认为学习都很重要,所以愿意去做。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学习意愿和认同感都在下降,那是为什么呢?就像两个人交好朋友一样,两个人如果持续愿意当好朋友,一定是有一些让他们感觉到开心的东西。学习也是如此,当学习的感受越来越差的时候,一定会破坏对学习的认同。

 

孩子在学习上,摆在他感受之前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他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学好,在家长看来可能更重要。而且孩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要预习,要记住知识点,要遵守规则。每一样事情做不好,都会可能让他挨批评,让他感觉受挫。

 

02

错误难逃法眼,因此学习信心不足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信心是特别关键的,尤其是一到四年级。因为这涉及到孩子的学习胜任感,从专业的角度讲,这叫学习效能感。而且不仅涉及到学习,他的人格发展,也需要胜任感。这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核心需要。

 

从人格发展看,整个人生会区分为8个大的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心理学理论),整个小学阶段大约到五年级,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关键任务,而小学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胜任感。只有这样,他未来才会具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叫能力。当一个人不具备能力的时候,他另外一个品质叫自卑。因此阿德勒讲自卑与超越,特别引起大家共鸣。

 

我们一般讲能力都会讲,如果你做成了,你是有能力。但当你还没做的时候,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那么你在做的时候,会不会做的更好?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会学得更好?更有效率?这就是信心,也是我们都希望孩子所具有的品质。这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核心。


 

03

长期看到自己的不足,积累成习得性无助


 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就会形成下面的概念,习得性无助。

 

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一个实验解释,在一个大池子中有一条食肉鱼,爱吃小鱼,我们用一个大玻璃罩子把它罩起来,再把小鱼放进池子。接下来它会不断的高高兴兴的去冲撞玻璃,那么在两天之后把玻璃罩子打开,会发生什么呢?它不会去抓其他的鱼。因为玻璃罩子刚开始是有形的,但慢慢的会变成头脑中无形的罩子。这个罩子的名字就叫习得性无助,因为通过反复的尝试,知道它不可以。

 

而在学习上这些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观察孩子写作业的情况,能看到有很多事情要完成,比如先要把有多少条作业写下来,然后握笔的姿势,要坐直,身体和桌子的距离要标准,字写的整不整齐,好不好看,卷子整不整洁,胳膊肘还不能把页角折了……

 

这一些每一个都不难,都是一个小台阶,但是这么多台阶在面前一个个垒起来,就是一堵墙。就相当于玻璃罩子。但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并不了解孩子生活中、学习中发生什么。这还不包括孩子在学习中真正遇到的问题,是否记住,了解,是否掌握,那是另外一堵墙。这些墙,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无形的玻璃罩子。让孩子不愿意去尝试,去冒险。

 

回想我们的孩子小时候,两三岁时,哪个不是想要什么伸手就够?这些是所有孩子都有的基本的想要的能力。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这样的罩子,让他们不想去尝试。

   

04

不断增加外部激励威胁,学习内驱力受损


有一个动力替代性实验,一群孩子总是到一个绿地上踢球,附近的老奶奶被吵到了没法休息。于是老人提出,希望孩子们到这里来踢球,并给他们报酬。后来报酬越来越少,孩子们就不来了。

 

我们经常用外部奖励来激励,这些看起来很容易操作,但是会损伤孩子的内驱力。但是在长期这样的微小的影响中,孩子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做什么?为什么采取同样的作法,不同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区别?

 

学习对心态的影响,斯坦福大学的德威克教授有一个实验。将两组孩子进行分组拼图,第一阶段难度不高,对两组孩子分别给予聪明和努力的称赞。第二阶段,难度上升后,聪明组选择了更容易的,努力组多数选择了更难的。第三阶段,任务非常难。聪明组表现非常紧张,自责,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很难聚集在解决问题上。努力组则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努力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法。第四阶段是最出彩的,任务难度回到第一阶段。聪明组成绩退步20%,努力组提高了30%。

 

这充分说明孩子的心态对于学习的影响,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帮助孩子把作业完成,还是帮孩子重拾信心呢?只有家长对此问题重视,才能帮助孩子。

 

比如,在考试后,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 ,有个简单的招。

 

考好了,要表扬努力,也表扬能力。考得这么好,“证明你的方向是对的,付出了很多努力,证明方法是有效的”,同时要把能力铆定在较高的点上,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又提升了。而能力提升的原因是努力了。

 

没考好,是可以批评的。我们对孩子的标准是不需要变的,要求可以是高的。我们可以客观地分析,“这次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看起来是我们努力不够、方向不对、方法不对。”然后和孩子一起探讨,听听他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但是,这时候就不提能力了,只有考得好的时候才提能力。


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还可以抓住很多机会,鼓励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变得更加自信。



想了解如何提升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敬请期待下一篇。



2020年活动招募中,欢迎和我们一同走进节气自然!

风之歌2020节气自然-公园系列课程开始报名啦

快乐农耕 自然食育—风之歌2020年农场系列课报名啦

到山林中做个“野”孩子!——风之歌2020年山野系列招募啦


 公园| 农场 | 山野| 亲子营|夏令营|小村长计划


 五年来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同步开展活动

带领2000余名3—16岁的孩子

在自然中体验 探索 成长

与自然建立深层联结    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致力于

探索面向未来的自然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