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维尔:奥兰多枪击案会带来改变吗?

2016-06-20 万吉庆 译 保守主义评论 保守主义评论


按: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美国胡佛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保守主义思想家。本文英文标题“Will Orlando Change Anything?” 索维尔借奥兰多枪击案抨击了欧美盛行的“文化多元主义”,并反思了美国时下的难民政策。

发生在奥兰多的屠杀给国人带来了巨大冲击,不过时隔不久,我们又听到了那种“无视事实”(fact-free)的教条,即多样性是我们的优势。

倘若《吉尼斯世界纪录》能收录近年来最为人唠叨、又毫无证据可言的话语,那么,“多样性”可以毫无悬念地当选。

多样性当真是我们的优势?抑或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的优势?莫非日本因人口的同质化而受苦?莫非巴尔干诸国因种族的多元性而蒙福?“巴尔干化”这个词,提醒我们的不正是数百年来的冲突、屠戮和不忍言的暴行?


自欧洲从中东地区(其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相冲突)大规模引入移民以来,是否变得更安全了?

“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曾几何时一直是常识。然而今天,随着一代代西方人被灌输文化多元主义,大西洋两岸的西方国家纷纷向外人敞开边界,而那些人自认为迁移到这里并吩咐当地人如何行事是他们作为难民的权利——此外,他们还对那些不向国外宗教准则屈服的当地人报以老拳。

最近涌入欧洲的难民潮中,有些穆斯林男子当街训斥欧洲妇女穿得不检点,不消说,还对这些妇女进行了性骚扰。

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精英,与其美国同道一样,相较于这些问题,他们更关心防范“伊斯兰恐惧症”。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法规限制言论自由,将敲警钟(指出难民可能会对本地文化和本地人产生危险)的行为定为非法。

在那些自诩世界公民的高尚人士看来,坚持要求新移民按照西方价值观生活,或是坚决抵制引入那些有可能增加国人被杀概率的移民,如果谈不上仇恨言论,至少也是毫无意义的。

但如果你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本能,从长远看,你所拥有的东西也不再重要了。

美国过去最大的幸运是,尽管在国内美国人有诸多差别和冲突,但对抗外敌始终能团结一心。黑人、白人,犹太人、基督徒,在历次战争中,都选择为这个国家战斗乃至献身。

不是我们的多样性,相反,我们克服因多样性而来的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美国人团结行动的能力,才是我们的优势。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领导美军抗击德军的最高指挥官都是德裔美国人——潘兴和艾森豪威尔。此外还有卡尔·斯帕茨将军,在他的领导下,美国轰炸机将德国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不管来自何方,一旦美国形势危急,他们首先是美国人。

【潘兴(1860-1948),出生于密苏里州林思县拉克利德。美国著名军事家、陆军特级上将,又称“铁锤将军”】

今天,族群身份政治的分化,削弱了美国人的团结意识。这不仅影响到国人如何看待自身,也影响到外国人如何看待美国。

许多人渴望获得美国公民权,仿佛这仅仅是一项权利,挥舞着墨西哥国旗,却焚烧美国国旗。那些“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的传道士们对此熟视无睹,其中就包括当今的美国总统。

很可能多数人在多数族群里都是正派的。但是,倘若族群A中,有85%的人没有严重问题,而族群B中有95%的人没有严重问题,当你允许从族群A(向族群B)大量移民时,你需要预料到族群B可能会出现3倍的问题。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对特定国家移民的犯罪率、疾病率、福利依赖或教育缺陷等相关数据感兴趣。关于移民政策的绝大多数辩论都流于修辞之争,而漠不关心事实,仿佛它们不存在似的。

悲哀的是,奥兰多的屠杀似乎并没有引起改变。太多的人过于钟爱自己的立场以至于不会做出改变,尤其是在总统大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