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百科词条(稿)】《经传释词》《助字辨略》《释名》

2017-03-08 汪启明、刘敬林 今日语言学
《经传释词》 

汉语拼音:Jingzhuan Shici

英语术语:Annotation of Form Words in Classics

分支学科:训诂学

分支主编:汪维辉    副主编:李运富


中国古代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著。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王念孙长子,江苏高邮人,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有《经义述闻》三十二卷,《经传释词》十卷。后人辑有《王文简公文集》。


王引之以前有清刘淇所著《助字辨略》一书,专门讲解虚词。刘书著于康熙年间,王书成于嘉庆年间,后于刘书80余年。王引之的《自序》写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二月一日。可以推想《经传释词》成书大约即在此年。当时考据之学大兴,王引之此书,主要取材于周、秦、西汉古书,对选释的虚词,尽量溯源,对各种材料详加征引,比较异同,匡正谬误,有不少精辟的见解。


《经传释词》共收虚词160个。其主要特点:一是以单音虚词为主,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有随文论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庸讵”、“庸孰”等词。二是编排的学术性。《经传释词》的编排体例是按七音三十六字母的顺序,如第一卷到第四卷收影、喻、晓、匣诸母字,卷五收见溪群疑等母字,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因声求义的思想。三是字头、释义、书证三结合。对所收的字,先讲明用法,再给出例句。如:乃,犹“于是”也。《书经·尧典》曰“乃命羲和”,是也。四是采用归纳法推求辞例。此书主要诠释虚词的一些不常见用法,特点是不但以音求义,而且还依据经传本文和注文以及其他书籍中的辞例来推究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清人钱熙祚(1800~1844)在《经传释词》的跋语中把这部书的释义方法归纳为六类:举同文以互证者、举两文以比例者、因互文而知其同训者、即别本以见例者、因古注以互推者,采后人所引以相证者。


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有阙漏。《经义述闻》论过的,《经传释词》失载。如《经义述闻》曾论《左传宣公十二年》“又可以为京观乎”,证明“可”即“何”,《经传释词》未见。二是偶有误解古书处。清孙经世有《经传释词补》与《再补》,吴昌莹有《经词衍释》,都对此书有所补充。


《经传释词》初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家刻本,后有学海堂《皇清经解》本、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1936年《丛书集成初编》本、1956年中华书局有排印本,并有附录数种。1984年湖南岳麓书社的排印本又附以黄侃、杨树达的案语370余条,印于相应文字的书眉。1984年中国书店出版的《古书字义用法丛刊》本流传较广。


参考文献:

王章涛《王引孙、王引之评传年谱》,广陵书社,2006年。


薛正兴《王引孙、王引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单殿元《王念孙、王引之著作析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宋彩霞《经传释词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修订:汪启明)


《助字辨略》 

汉语拼音:Zhuzi Bianlüe

英语术语:Distinguisher of Functional Characters

分支学科:训诂学

分支主编:汪维辉    副主编:李运富


解释中国古籍虚词的书。清刘淇著。刘淇,字武仲,一字龙田、卫园,号南泉,山东济宁人,祖籍河南确山。生年不详,约卒于清代雍正年间。生平喜著书,工诗文,性恬澹。著有《助字辨略》《禹贡说》《周易通说》等。


古人研究虚词的书滥觞于元代卢以纬泰定元年(1324)的《语助》,但只是启悟童蒙的书。真正值得重视的专讲虚词的书,以成书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刘淇《助字辨略》为最早。


《助字辨略》的内容和体例:

①所收单词,除同音相通者外,有476字,是王引之《经传释词》160字的近3倍。


②所收的例句,除先秦两汉古书以外,下及唐诗宋词,范围广泛。


③收有不少复音词,甚至“等头”、“等闲”、“者边”等唐宋人常语也收入,约有1140条。


④条目先后按诗韵顺序排列,并据各字声类分为5卷。卷1上平声(103条),卷2下平声(76条),卷3上声(100条),卷4去声(105条),卷5入声(92条)。


全书采用训诂学方法,对各虚词的用法及其句法关系、语气等方面进行分类训释。其特点:一是在《自序》中按四个标准,即形式标准、通语标准、用字标准和意义标准首次把虚词分为三十类:重言、省文、助词、断语、疑辞、咏叹、急辞、缓辞、发语辞、语已辞、设辞、别异之辞、继事之辞、或然之辞、原起之辞、终竞之辞、顿挫之辞、承上、转下、语辞、通用、专辞、仅辞、叹辞、几辞、极辞、总括之辞、方言、倒文、实字虚用。二是训释方法多样,《自序》中归纳为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等。三是例证丰富。取材上至先秦两汉典籍,下至唐宋诗词。征引最多的是《左传》《诗经》《论语》《孟子》《广韵》等。四是把字分为虚、实,并初步总结了虚词理论。认为实字是文章的体骨,虚字体现文章的性情。所以虚词十分重要,不可阙如。五是释义准确。作者对虚词意义的解释常常有自己的创见。如卷一认为“其”有“岂”义,音近故通;卷二释“遐不”与“瑕不”都是“何不”之意,“不遐”与“不瑕”都是“得无”之意。


这部书的不足一是把一些句法、构词法上的内容纳入虚词范围,如“倒文”“省文”“重言”等,而且在解释中也存在不少的错误。二是不收元曲。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序言中说:“《助字辨略》范围较《经传释词》为广,古书而外,旁及诗词,惜元曲部分,《自序》云别编续出,迄未见有传本。” 


《助字辨略》初刻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即海城卢承琰本,估计成书在此年以前不久。后多次翻刻,先后有有镂版的长白国泰本(1779)和咸丰六年(1856)的杨以增海源阁本,以及民国时期据海源阁本所排印的巾箱本,1925年长沙杨树达校勘本等。1939年,开明书店有章锡琛校注本,章氏校订脱误,汇集各家注释解说,分别列于有关词句之后,排印出版,且附以索引,检阅方便。1954年中华书局以此本纸型重印。


参考文献:

刘师培《读书随笔·助字辨略正误》,扬州:广陵书社,2013年。


蔡英杰《中国古代语言学文献教程·刘淇及其<助字辨略>》,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


钱曾怡、刘聿新《中国语言学要籍解题·助字辨略》,齐鲁书社,1991年。


(修订:汪启明)


《释名》 

汉语拼音:Shiming

英语术语:Explanations of Appellations

分支学科:训诂学

分支主编:汪维辉    副主编:李运富


中国第一部通过语音来探索名称由来的词典。汉末刘熙(生卒不详)撰。刘熙字成国,东汉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据史书记载,该书在三国吴时已广为流布。传本有明代覆宋本,缺误多。清人毕沅作《释名疏证》校勘其误,王先谦又作《释名疏证补》续有勘正。清有毕沅《释名疏证》毕氏灵岩山馆刻本,王先谦《释名疏证补》长沙思贤书院本。今人整理本有齐鲁书社2000年任继昉《释名汇校》,中华书局2008年祝敏彻、孙玉文校点《释名疏证补》。


该书自序说:“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全书8卷,按义类分为27篇,曰: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词目编排多把有关联的词缀联在一起,如《释形体》以“鼻、口、颊、舌、齿”相连。《释言语》除意义相近的词如“言、语、说”等相次外,还把意义相反的词如“善恶、好丑、缓急”等比次相对。体现出刘熙对词汇系统的理解和对词义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释名》主要运用声训的方式探求名称由来,其释词与被释词的声音关系有五种情况:一是双声,如《释天》:“星,散也,列位布散也。”二是叠韵,如《释言语》:“勒,刻也,刻识之也。”三是同声韵而异调,如《释首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四是声韵调字全同,如《释邦国》:“齐,齐也,地在勃海之南,勃齐之中也。”五是声韵皆异而字同,如《释言语》:“乐(毕沅曰勒各反),乐(毕沅曰五教反)也,使人好乐之也。”


《释名》探索名源分“推源”和“系源”两类。“推源”如《释山》:“山夹水曰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两山之间的流水叫涧,“涧”因“间”得名。“间”是“涧”的源词。“系源”有二种情况:①用派生词反转训源词,以证被释词理据。如《释言语》:“道,导也,所以通导万物也。”“道”的本义是通路。指路叫导,“导”是“道”的派生词,以“导”训“道”为派生词训源词。用派生词训派生词以证被释词理据。如《释丧制》:“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冢”与“肿”无直接派生关系,但都因其状隆起而得名,可互证。

该书以声训解释名称,为语源研究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学者提倡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影响很大。保存的语音资料及记录的汉代方言语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研究上古音提供了材料。清毕沅《释名疏证·序》:“其书参校方俗,考合古今,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洵为《尔雅》、《说文》以后不可少之书。”不过书中所释名源也有主观任意、穿凿附会的毛病。


参考文献:

王宁 《训诂学原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


周祖谟 《〈释名〉校笺》序,《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邹酆 《释名》的编纂特色,《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魏宇文 《释名》研究综述,《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撰稿:刘敬林)


>>>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