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沙龙 | 陈国强:乌拉诺斯的诅咒:“修昔底德陷阱”的古希腊思想渊源

2017-06-15 博雅学院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学术沙龙(五十):

乌拉诺斯的诅咒:“修昔底德陷阱”的古希腊思想渊源

内容介绍:


时间:2017年6月16日(周五)15:00-17:00

地点:博雅学院241栋一楼会议室


主讲人:陈国强,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沙龙简介:


从2011年以来,中西学界、政界在论述和展望中美关系时,流行着一个烙有古代希腊印迹的术语“修昔底德陷阱”及其理论:一个新兴崛起的大国与一个旧有守成的大国之间会出现挑战与限制的紧张关系,这样一种紧张关系在历史上大多引发了战争。目前中美之间就处于这种关系之中,他们的前路有一个几率较大的可能,就是爆发战争。更为核心的是,西方学界和政界在运用该理论时,还常常表露出更强调新兴崛起的大国是造成这一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即更强调对于“国强必霸”的指责。国内学界已经做出了一些史学和政治学意义的回应,但一直还未能去追问:“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生死对立、“国强必霸”这样的思维模式为什么在西方学界和政界如此盛行?如此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模式的思想本质是什么呢?它的思想渊源仅仅止步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半岛战争志》吗?能不能再上溯到赫西俄德《神谱》中“乌拉诺斯的诅咒”和三代天王的“权力转移”呢?如果添加上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和希罗多德笔下的希波战争这样的思想背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还能够如此简单、粗暴地建构中美关系吗?当下国际关系领域中出现的“修昔底德陷阱”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到古代希腊去认清这种思维模式、进而认清西方文化的契机。


 

主讲人介绍:

陈国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古典语文系(2007-2008)、台湾辅仁大学外语学院“西洋古典暨中世纪文化学程”(2009)、 英国牛津大学古典学系(2014-2015)访问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希腊研究中心Stanley J. Seeger驻院研究员(2010)。主要从事古希腊语言文学研究,以及轴心时期的希腊和中国比较研究。已出版专著《反讽及其理性:阿里斯托芬诗学研究》(巴蜀书社:2009)、译著《古希腊文学常谈》(华夏出版社:2012)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阿里斯托芬与古希腊‘百家争鸣’研究”。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博雅学院  人文高等研究院

长按上方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荐稿投稿请发至351417342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