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与人文”跨学科系列讲座|刘华杰 马丁·路德之后500年:人类可持续生存与重启博物之学


科学和人文的分野从未相互隔离。当下,它们之间的交流和融通也变得日益重要。何为科学精神?科学发展的尽头是什么?科学的终极发展能否实现人类的幸福与社会的正义?它们的实现是取决于科学,还是取决于人文?这些问题自科学诞生之日起,至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是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们探讨的基本问题。

为探究这些基本问题,本学期,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推出以“科学与人文”为主题的“联结”系列讲座,围绕科学精神的起源、“科玄论战”、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与科技交流、科学发展与人类可持续生存等话题展开讲授与探讨。本次系列讲座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协办。“科学与人文”跨学科系列讲座第五讲也是最后一讲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主讲“马丁·路德之后500年:人类可持续生存与重启博物之学”。



马丁·路德之后500年

人类可持续生存与重启博物之学


时间

2023年12月5日(周二)15:00


地点

中山大学南校园图书馆学人文库


主讲人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


主持人

庞虹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院长

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副馆长、生物博物馆馆长


内容提要

作为思想家,马丁·路德对思想启蒙和近代科学兴起之影响容易被低估。这半个千年间从社会角色轮动看,基督教文化让位于科技文化,原来前者理论上能做什么现在后者就能做什么,而且更扎实。从那时起,科学精神魅力四射,自由民主深入人心,资本加速扩张,西方攫取全球话语;此时人类内部纷争不断,人类世亦突然到来。突飞猛进的科技延长了个体寿命却并未令人这个物种更适应,自激需求还破坏了生存环境。高扬主体性的同时,个体主义泛滥,个体依自我-神教逻辑筹划世界。有利于可持续生存的生态文明尚在襁褓。现代世俗社会遇到路德类似的问题:中介滥权。需要反省高科技异化,让公众访问大自然的通道保持畅通。通过二次启蒙,包括认同演化论和学习比较动物学,人类将逐渐成熟起来,否则会提前退场(灭绝)。


主讲人介绍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近年来致力于复兴博物学文化。作品有《分形艺术》《浑沌语义与哲学》《博物人生》《从博物的观点看》《勐海植物记》《自然以自由》,主编《西方博物学文化》《中国博物学评论》。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得文津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教育部科研成果二等奖等。


参加须知

本次讲座将在线下进行。请尊重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请勿携带图书馆的书籍进入学人文库。



---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

来源: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编辑:韩思语

初审:孟琳

审核:肖文明

审定发布:曾佳妮


欢迎投稿

zsdxbyxy@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