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好着呢,比如第一批90后女博士要毕业了

井言 灯塔星辰 2018-08-06

手摘第 8 颗星,点一座灯塔

王梦怡


姓名:王梦怡

学历:在读博士

专业:社会学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毕业时间:2018 年




文〡井言

编辑〡健歌







排除掉少年班,只有专注的 90 后,在校求学生涯从没间断过的 90 后,才可以在即将到来的 18 年迎来博士毕业。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位。


让她的从不懈怠、专注和投入告诉你,90 后好着呢,没有秃顶,没有眼瞎,没有胃垮。


更多 90 后正在积极向上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选择了博士这条路,就是哭着爬着也要把它走完。」


这是六年硕士 + 博士经历的王梦怡想对那些读博的人要说的话。


希望她这一份定下目标之后的专注和投入,同样给毕了业仍在努力的各位一份坚持下去的力量。


努力是会有收获的。






冷门专业不太冷



王梦怡高考志愿落到了第三志愿——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很不错,也是211院校,但相比于王梦怡填报的川大和山大,心里多少是有些失落的。


南京农业大学


社会学,这是王梦怡被录取的专业,一个大家认为很冷门的专业。


很显然,这个名字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特不讨喜,大部分人是没兴趣的,班里没几个学生不是被调剂进这个专业的。


当年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费孝通老先生曾经到过王梦怡父母所在的单位进行调研,这个机缘让父母对社会学有所了解,并不排斥。


但王梦怡心心念念的都是历史学和法学,想的是好好学习,在大一期末争取有机会转专业。


一年过后,王梦怡成绩全班第一,然而她却放弃了转专业的机会,通过一年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社会学。


对于所谓的冷门专业,王梦怡的建议是:


1、进校努力学习,在大一结束的时候争取机会转专业。


2、转不了专业的,要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较早的参加实习来培养自己的能力。


3、选择考研,让冷门变得不冷门,比如社会学研究生,公务员和事业编对此有很多的岗位需求,当然也可以跨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4、不要自我放弃,努力学好专业课知识,一些冷门的文科类专业对于毕业后做 HR、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没有任何影响。





专注的人走的更远


是什么让王梦怡喜欢上了社会学?


可能是社会学的内容,可能是社会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但更关键的是她的投入与专注。


大一涉及专业的课程并不多,于是系主任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本专业,开学第一天就列了一个关于社会学的书单。


在全班几乎没人在意的情况下,王梦怡在大一把这份书单里的书读完了。


她的投入和专注让她充分了解了社会学,明白了其中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地方,这便有了放弃转专业的选择。


不得不说,我们对一项事物说不感兴趣,有时候其实是我们根本没能沉下心来去了解和认识它的意义和趣味。


投入和专注贯穿了王梦怡四年本科生活,有课去教室,没课去图书馆。去自习从来都是孤单影只的,宿舍的同学也只是在快期末考的时候挽着她的胳膊一起去图书馆。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让王梦怡觉得落寞,她对周边的诱惑也不感兴趣。


王梦怡在大学期间一直拿着一等奖学金,有一次拿了奖学金,请室友们吃饭,唱 K,她竟然能在吵闹的环境里睡着。



我问她何以做到四年始终如一的专注,王梦怡不假思索地说是因为目标。


王梦怡半开玩笑地说其实读博完全是为了满足妈妈的愿望,在大一入学前,妈妈就定了读博的目标。


王梦怡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读博,那时的她也并无自己的目标和想法。


有一个设定的目标去做,比起浑浑噩噩的过完大学生活,至少不会是件坏事。


其实何止大学呢,在人生任何阶段,亦是如此。





保研后仍不懈怠


大四,王梦怡顺利地被南农保研,但是也有遗憾。


一是虽然四年成绩的平均分在全班排名第一,但是由于在创新、科研以及社团学生会等加分项目的缺失,综合的平均分只排在了第二。


排名第一是有资格直接保研去更好的大学,比如中山大学,而排名第二的王梦怡只能留在本校南农。「现在的制度已经调整,只要获得硕士推荐资格,就可以申请面试其他学校的硕士」。


二是现在回过头去看,不应该贪图安逸,当时就该勇敢地报考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在南京大学读博士时才发现不一样的平台带给人的机会和历练也是天差地别的。


比如在南农读研顶多是到香港去交流学习,而在南京大学读研就会有不少出国交流的机会。


保研通常是在大四上学期的十月出结果,保上研的人不再需要备战考研,也不需去找工作,第二学期又没有课,大四自然过的轻松自在。


在此时选择放松是情有可原的,甚至是必要的,而王梦怡却干起了助教的活。


她得知教务处老师缺个助教,王梦怡自告奋勇地去了,帮着对接老师、学生的相关工作。她那时完全不觉得这是累,她也不觉得出去玩、躺着看电视就是放松。


大四暑假,王梦怡依旧没有休息,也许是既定的目标鞭策她必须马不停蹄。


她的研究生导师正是系主任,因为熟悉,暑假便留下来帮着老师做事。


在老师的推荐下,她也报名了一家基金会去香港留学的项目,为期两周。


在香港中文大学交流


回来之后,一边为老师做事,一边还考了雅思,因为她想着以后或许会出国读博。


在别人暑假都是各种旅行的时候,王梦怡依旧没有懈怠,提前就已经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因为她明确知道,研究生绝不是自己的终点。





在女汉子的道路上狂奔


研究生的三年生活中,研一上课,研二准备资料论文开题,研三撰写论文,另外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贯穿三年始末。


研一的专业课主要是在本科所学内容之上延伸,在研究的方式方法上深入。


本科阶段打下的牢固基础,让王梦怡在研究生专业学习上显得十分轻松。


这让她有时间去做更多的尝试,比如在研一就惊人地发表了五六篇小论文。这些成绩让王梦怡在研二评选国家奖学金时当仁不让「国家奖学金金额是 2w」。


这样高度的专注与投入,让王梦怡无暇顾及感情生活,生活到工作都是一个人,坚强和独立再加上研究生的理性让她自嘲自己是个女汉子。


王梦怡调研借宿过的地方


而老师的杀熟行为更让她在汉子的道路上狂奔。


每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都是要有做老板「导师的私称」秘书的思想觉悟,大到导师活动的接待工作,小到帮导师订机票、贴发票,导师都是会安排给弟子们来做。


导师眼里可没有男女之分,一些脏活、累活王梦怡同样要做,什么搬桌子、扛资料也没少干。


王梦怡常笑自己雌雄同体,力拔山兮。


这些杂活一方面占用王梦怡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一些方面的能力,比如迎来送往,而就在其中发生了与未来博导的机缘。





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博是王梦怡大一就既定的目标,之前出国读博的念头在一系列国外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便消失了。


王梦怡把目标锁定在了南京大学的社会学博士上。


南大是国内顶尖名校,社会学又是它的重点学科,专业全国排名 TOP3,有单独的社会学院,这是每一个社工人最期待的平台之一,难度也自不必说。


此前提到过,王梦怡能拜在现在的博导门下也颇有机缘。


研二时,苏皖片区社工专业的一些专家和教授组团去美国交流访问,出发之前需要先碰个面,确定此行相关事宜。


王梦怡硕士导师热心,便选在了南农相聚。迎来送往的接待自然交给了王梦怡这些弟子。


王梦怡现在的博导就在这批要接待的教授之中——社会学界大名鼎鼎的彭华民教授。


彭华民教授


此行彭教授威望最高,自然由她带队,去美国给东道主选购礼物也就由她负责。时间匆忙,会后彭教授便要去市区挑选礼品。


那天下着小雨,要购置的礼物数量不少,这让彭教授犯起难来,自己又身在南农,南大的弟子鞭长莫及,指望不上。


负责接待的王梦怡看出了彭教授的疑虑,便自告奋勇的跑过来询问是否需要陪同。彭教授自然欢喜,两人便乘车去了市区,由此也结识了彭华民教授,为后来师从名门打下来基础。





研二便旁听博士课


博士招生考试时间是在三月份,考试内容是英语、社会学理论、导师研究方向,这三门分别由学校、学院、报考的导师出题。


考之前要和导师联系这是考博的规矩,只有导师同意了才可以考。这有点像传统的师徒关系,愿意收你才可拜师学艺「现在很多学校的博士招考变成了申请考核制,所以有意向的同学一定要了解你想报考学校的招考方式」。


之前的结识让彭教授对王梦怡的印象很不错,自然答应了王梦怡要报考的请求。


去台湾交流学习


彭教授是南大社会学院博士招生最热的导师,竞争比例基本在 30 比 2 ,一些年份甚至是 30 比 1。


竞争相当激烈, 王梦怡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在王梦怡提前一年的准备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王梦怡想到了去旁听。


彭教授会不会答应她心里并没有底,虽然有过一面之缘,但毕竟博士授课相对小班化、隐私化。


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忐忑地给彭教授发了微信。等到肯定回复的王梦怡欣喜若狂,研二的下学期,王梦怡便开始了近一年的旁听。


彭教授的课基本是在晚上,六点半到十点半。王梦怡没有一次迟到或者缺席,她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有一次高烧 39 度,两腿发软的她依然坚持着去旁听。


南农离南大距离不算太远,但公交转地铁单趟也要五十分钟,每次旁听回到宿舍都要接近凌晨。


也许因为当时如此认真,王梦怡对当年旁听的很多画面记忆犹新,她现在还时常想到那个晚上十点多拿着雨伞坐在空无一人地铁车厢里的姑娘,那个冬天裹着围巾顶着寒风走在校园路灯下的背影。



她说那是她高考之后最拼的画面。


所有看得见的成绩背后都会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努力。





压力山大的博士生活


作为常年报考人数高居南大社会学院首位的博导,彭教授的弟子没几个是一次就可以考上的。


幸运女神站在了王梦怡这边。


南京大学


博士与硕士在校的生活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压力更大。


想要博士顺利毕业就要在这三年沉下心来真刀实枪的做学术、做研究,要在 C 刊上发表两篇一万字论文,要完成 20 余万字的毕业论文。


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简单,博士论文需送外盲审,即便导师也不知道论文会被送到哪里,只要有一个审阅老师认为不合格,就不能毕业。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能在三年内按期毕业的博士并不多,甚至不乏有人到了第 8 年还不能顺利毕业的,下一年只能肄业。


此外还有课业的压力,也还要时常紧绷着神经跟着导师做项目、国内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参加东亚福利论坛


谈到压力,王梦怡还强调了读博期间生活中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和她一样没有停止过求学之路的人。


对于女博士来说,已被污名化,很多人都会开着「男人、女人、女博士」的玩笑,同时不得不承认单身女博士找对象的困难程度,很多男性觉得女博士高不可攀也就敬而远之。


对于男博士来说,如果有女朋友,也到了被丈母娘逼婚的年纪,但是读博的补贴仅仅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文科博士每月补贴只有 1.5k 左右,理工科博士可以跟着导师做项目,加上补贴也不过 4k-5k」。


「选择了博士这条路,就是哭着趴着也要把它走完。」


这是王梦怡常常对那些咨询她读博问题的人说的话。


作为明年就面临毕业的第一批 90 后博士,王梦怡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


她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困境儿童的,这也是她三年博士的研究方向。


我们有谈到困境儿童的话题,也许是经常需要与这些孩子打交道,让本就善良的王梦怡谈及困境儿童处境时充满了关心和疼爱。



90 后第一批女博士的光环很光鲜亮丽,但背后的努力和专注大家已然明了。


学业之后,依然有很多挑战和选择等待着王博士,期待她同样成为生活的博士。


那些和王博士一样从没有懈怠过的 90 后,未来是你们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灯塔星辰∣一个有用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往期精彩内容】


做一名店小二,守一位美娇娘 上篇


从出国留学的研究生到手持绿卡旅外的日料师 上篇


从“民工生活”到世界500强外企的大区FAE负责人 上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